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极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这主要表明(       
A.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B.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
C.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D.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建立
2022-10-06更新 | 327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期,如何处理德国是盟国面临的“胜利的难题”:1945年雅尔塔会议,美、苏、英、法发表《关于共同管制德国的联合声明》,将德国及柏林划分为四个占领区,分别进行占领,全面接管德国权力,在波茨坦会议上,英、美、苏三国对处置战败德国达成重要协定:放弃分割德国,使德国人民“在民主和和平的基础上永久重建他们的生活”。

1946年,西方盟国认为要对付苏联和促进欧洲的经济复兴,必须将西部德国彻底西方化,将其经济、军事、政治重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西方安全同盟下进行。

到1947平底,西方(英、美、法)与苏联就解决德国问题进行的五轮艰苦谈判以失败告终。东占区和西占区的合并已不可能,苏联与西方在各自占领区开始独立行使各自的占领政策。

1949年5月,西方主导下的联邦德国宣告成立;10月苏联影响下的民主德国政府宣告成立,战后德国分裂的局面至此形成。

战后初期,盟国强制德国社会全面改造,迫使德国的知识精英和普通公民开始对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罪恶进行反思和批判,认为排外的、忽视或毁灭他人生存权利的发展不是德国真正的发展道路。只有加快工亚化,融入欧洲一体化,尊重公民参与政治的权力等才能推动德国正常发展,这为后来德国重新走向统一创造了条件。

——摘编《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论战后德国分裂局面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前后盟国对德政策的变化,并指出采取不同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盟国对德政策的影响。
4 . 下面几幅图为19世纪后期以来西欧大陆形势变化示意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2020-09-0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在参加雅尔塔会议时就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摘编自武原、陈伟德《抗日战争·远东审判》

材料二   超级大国的表现常常像两个全副武装的盲人在一间屋子里摸着找路。每一个人都认为对方使自己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因为他认为对方能够看得很清楚。事实上,变化不定、妥协、前后不一,才是决策的本质。但屋里的每一方都倾向于把对方看成是始终如一的、有远见的和一贯的。于是,时间长了,就是两个盲人也能造成巨大的伤害,更不用说给屋子带来的损失了。

——摘编自基辛格《白宫岁月》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盟国分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两个盲人”是如何互相伤害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盲人”带来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战爆发后,交战各国的政府及拥护战争的政党纷纷发表声明,鼓吹本国所进行的战争是“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而谴责敌方战争的“侵略”性质。1897年,英国《星期六评论》杂志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1918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签署《凡尔赛条约》
1922年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3年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
1936年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英法绥靖,美国中立
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

材料三   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同样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的烙印。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协定都包含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展开了国际政治中不断增长的民主化趋势。……雅尔塔体系中包含美苏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和平秩序方面,……展示了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走向更加民主化的前景。

——陈从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德哪一方为“侵略”的一方,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二战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材料   二战后,非殖民化大潮汹涌而至。英帝国对殖民地民族主义运动的镇压,不仅消耗了英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在国际上也落得了“失道寡助”的境地。美国坚持反殖立场,多次明确要求英国在非殖民化方面拿出具体行动来。为更好地发展和维护与美国的关系,英国需要在殖民问题上作出一些姿态并采取某些行动。二战后,苏联公开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丘吉尔深知一味压制殖民地自治和独立的要求,极有可能把他们推入苏联阵营。因此,丘吉尔政府对有条件的殖民地的自治和独立要求,予以批准,并提供一定的援助,以实现“与英联邦和我们的盟国一道阻止共产主义的传播”的战略目标。丘吉尔政府改变了传统的殖民统治方式,逐渐顺应非殖民化潮流,允许英属殖民地在英联邦之内逐步实现自治和独立,从而将英帝国平稳地过渡到英联邦;英国的控制方法也由直接的政治统治、经济剥削和军事占领变为较为间接的经济文化控制和保持一定的政治军事影响力

——摘编自潘兴明《丘吉尔与大英帝国的非殖民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丘吉尔顺应非殖民化潮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丘吉尔顺应非殖民化潮流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历史大事记
1882年德意奥三国缔结针对法俄的《三国同盟条约》,这标志着以德国为首的第一个欧洲大陆军事同盟集团的形成
1893年法国研制出第一艘以蓄电池电动机代替蒸汽机的现代潜艇。
1907年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签订《英俄协约》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军事同盟的最终建立,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1914年德国U—9号潜艇在一个多小时内,接连击沉3艘英国巡洋舰,充分显示了潜艇的作战威力。1910年前后,飞机出现在法国、德国等国的军事演习中。
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使胜利的天平倒向协约国集团一方。
1920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规划战后世界的“十四点和平纲领”,主张建立国际联盟,1月20日,国际联盟在日内瓦正式成立,而国联的发起者美国却由于国内的反对而未能加入国联。
1935年美国制定了“中立法案”,禁止把武器卖给交战国家。
1939年潜艇技术性能得到很大改进,排水量增加到2000余吨,下潜深度100—200米,装有6—10个鱼雷发射管,1—2门火炮。
1941年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之后,国会通过《租借法案》。
1945年美国积极倡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成立联合国
1949年北约建立,形成了一个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弧形军事包围圈。
1955年华约成立,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世界史知识,提炼出一个历史发展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阐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黑兰会议前,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于12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结束之时公布于世,庄严宣告,日本所窃中国之领土,例如满州、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1996年台湾危机以来,美国国防部不但专门成立一个处理台湾危机的特别工作组,而且和台湾共同建立“军事及情况危机处理联络中心”。2001年后,美国大量向台出售先进武器,以帮助台湾对付来自中国大陆的越来越大的所谓威胁,2002年出笼的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明确提到,国防部应准备好在台湾海峡发生战争时使用核武器。

——《中国国际形势问题报告》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美国对台政策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开罗会议》是在怎样的国际背景下召开的?请用具体实例说明。
2021-01-2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南区)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
罗马尼亚希腊南斯拉夫匈牙利保加利亚
苏联90%10%50%50%75%
英国10%90%50%50%25

A.英国独占世界霸权的愿望
B.东欧成为苏联英国战后争夺的焦点
C.英国欲损取利益讨好美国
D.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