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贞观政要》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六月六日,康熙在前往热河行宫途中……康熙坦言:“朕自十三岁亲政之后,即留意于此。将其土地险易,山川形胜……进剿机宜,不徇众见,决议命将出师,深入挞伐。”

——《康熙起居注》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唐太宗和康熙帝的治国思想和具体措施。

材料二: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因此,拿破仑曾说过:“我一生四十次战争胜利的光荣,被滑铁卢一战就抹去了,但我有一件功绩是永垂不朽的,这就是我的法典。”


(2)拿破仑在军界暂露头角的战役是什么?根据材料二,你如何理解“民法典”是他“永垂不朽”的功绩?

材料三:19451210日,爱因斯坦发表了题为《赢得战争不等于赢得和平》的演讲,表达了科学家的道义责任。他说:“今天,参加过研制这种历史上最可怕、最危险的武器的物理学家,不说是犯罪,也是被同样的责任感所烦恼……我们之所以曾经帮助创造这种新武器,是为了预防人类的敌人比我们先得到它……”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研究原子弹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爱因斯坦的精神品质。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023-01-0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2 . 拿破仑晚年曾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胜利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即《拿破仑法典》)。”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自拟论题并进行阐释。
2021-11-1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思想文化】

材料一   第一条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社会差别只能建立在公益基础之上。

第二条一切政治结合均旨在维护人类自然的和不受时效约束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与反抗压迫。

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根本上乃存在于国民。任何团体或任何个人皆不得行使国民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第十七条财产是不可侵犯与神圣的权利,除非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对它明白地提出要求,同时基于公正和预先补偿的条件,任何人的财产皆不可受到剥夺。

——《人权宣言》

材料二   第八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五百三十七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不属于私人所有的财产,依关于该财产的特别规定与方式处分并管理之。

——《拿破仑法典》.

材料三   西欧各国自罗马帝国瓦解和罗马法失效之后,日耳曼各民族各部落均扶其他地方的习惯法以为治,而全欧法律种类之多。以千百计。那时只法国一国的民法便有数百种之多。伏尔泰曾讥笑说道:旅行法国者改换法律次数之多,犹如其换马匹一样。但自拿破仑用整部的法典统一了法国的民法之后,各国才感觉到法律统一之可能。《拿破仑法典》同时还供给它们一个极好的楷模。19世纪各国建立的民法典,我们可以说,它们几乎没有一个是不曾受过《拿破仑法典》之影响的。

——摘自梅汝墩《<拿破仑法典)及其影响》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拿破仑法典》对《人权宣言》的理念继承,并说明两者与启蒙运动的关系。
(2)结合材料三说明《拿破仑法典》颁布对欧洲国家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1-11-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先进思想的孕育离不开时代,先进思想的传承离不开伟大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米开朗琪罗被誉为文艺复兴的艺术巨匠。他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东部附近的山城小镇。虽然家庭贫穷,但父亲还是把米开朗琪罗送到佛罗伦萨的一家拉丁语学校去学习。米开朗琪罗在那里学习了拉丁文、希腊文、数学和文学。他了解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朗读了但丁、彼特拉克、贺拉斯、维吉尔的诗。被佛罗伦萨称为无冕之王的罗伦索十分欣赏这位天才少年独创性的艺术才华,留他食宿于美第奇宫廷。美第奇宫廷丰富的雕刻收藏令米开朗基罗着迷,古希腊、罗马的遗产给米开朗琪罗的艺术学习与探索以巨大影响。

——龚勋《世界名人百传》

材料二   卢梭提出一个重要的构想,即人民定期作为主权者而活动,通过固定的、按期的、绝对不能取消或延期的全体公民集会,决定政府的去留。集会一开始必须讨论两条提案,即主权者是否愿意保存现有的政府形式,人民是否愿意让那些目前担任行政职责的人们继续当政。卢梭坚持没有任何一种根本法律可以约束人民共同体,哪怕是社会契约本身。在卢梭的法律思想里,主张人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永远可以做主改变自己的法律,哪怕是最好的法律。

——王笑梦《论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主权在民思想》

材料三   华盛顿交出军权是美国革命最辉煌的瞬间,也是启蒙思想最动人的一刻。对华盛顿来说,这也许只是他人生中一个安详、平静的小站。此前,他统率弱小的军队打赢了八年的战争:此后,他还将带领年轻的国家走过八年艰苦的历程。但所有这些都不如他此时此刻正在做的这件事伟大。当他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还给人民,他就把一场战争变成了革命,奠定了民主与共和在新大陆不可动摇的根基。

——毕蓝《美国的故事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米开朗琪罗在雕塑、建筑、绘画方面的成就,并简析米开朗琪罗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卢梭有关“主权在民”的思想,并结合所学分析卢梭“主权在民”思想的政治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华盛顿“交出军权”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华盛顿“交出军权”的积极意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自由主义主要也是一种资产阶级运动。《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同法国革命者所采取的所有宪法一样,强调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因此,拿破仑那部已被证明是最持久、最有影响的著名法典,明确禁止组织工会和进行罢工。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极度暴烈。这是不妥协的必然结果,国王和贵族首先不妥协,接着所有的派别都不妥协。但法国大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它没有能建立起新制度,也就是没有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从1789年到第三共和国最终确立,也就是19世纪70年代中叶,将近90年的时间里,法国政局动荡,出现过三个共和国、两个帝国、两个王国,可是到第三共和国形成时,法国人终于学会妥协了,而到了这个时候,政局也就稳定下来,大革命所追求的共和制度终于确定下来,但那是各个派别妥协的结果。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法律文件的共同原则。结合所学,从经济和法制角度说明拿破仑对法国的改造体现了“法国自由主义主要也是一种资产阶级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70年代中叶法国共和制度“终于确定下来”的原因,并指出当时法国两个主要政治派别妥协的集中表现。
6 .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十之八九,也绝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恩格斯在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说:“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这两则观点都
A.反对脱离经济发展水平讨论政治权力的转移B.认为经济危机导致独裁者上台
C.高度赞扬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D.认识到社会环境影响历史人物
2021-10-1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恩格斯曾对一个历史人物有这样的评价:“他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封建社会的摧毁人。”该历史人物是
A.路易十四B.俾斯麦C.克伦威尔D.拿破仑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胜利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拿破仑法典》)。”

——李元明《拿破仑评传》

拿破仑在逝世前说了一段话:“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被钉在悬崖绝壁的一块大石头上,一只秃鹫啄食我的肉。是的,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献给法兰西;火种已经上升……到原来的地方,我却一直被钉在这里!……我无物遗留给我的儿子,我只有把我的威名留给他。”

——《世界近现代史》


(1)拿破仑是如何评价他自己的?结合材料和时代背景对其评价进行分析说明。

材料二   对于鸦片战争,中西方学者有着不同的称谓。这反映出各自文化阵营关于此次战争目的的看法差异,中国学者一般将此次战争称为“鸦片战争”,认为是反对走私的正义护国战争;而一些西方学者则将其称为商业战争,认为是为了打破贸易不公的局面。费正清就曾经提到: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因为中国没有以平等的状态参与到国际交往中,而英国却以武力打破了这一现状。

材料三   回顾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史,清末的鸦片战争成了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中国传统文化以单向度的输出为主要交流模式。这个特点持续的时间长、稳定性高。然而,鸦片战争之后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劲风急吹,使得中西文化产生了巨大的碰撞与冲击,因此形成了中西文化的角力,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更新提供了契机。在鸦片战争之后,魏源和林则徐提出“开眼看世界”,中西文化的交融不再是知识技术上的传导,而是出现了“中体西用”的理论。它反映了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接受程度日渐转变。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雅思《中西方文化的角力与更新:以鸦片战争为切入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学者对鸦片战争的不同看法,并指出战争实质。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西方文化角力与更新的过程,并分析其影响。
2021-07-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一中、芦台一中、英华国际学校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0-21高二下·辽宁·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拿破仑认为自己的全部战功被滑铁卢战役抹去,唯一永垂不朽的就是自己的法典。这部法典简化了错综复杂的法律体系,强调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在他所统治地区强制施行。这表明拿破仑战争(   
A.稳定了法国的社会秩序B.客观上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C.得到欧洲各国的拥护D.导致了拿破仑帝国的覆亡
2021-07-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主要是指,拿破仑对外战争
A.促进了意大利共和国建立B.传播了大革命成果
C.加速了罗马法向外传播D.推动了意大利统一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