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太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 唐太宗十分重视对官吏的管理,以此营造廉洁的社会风气。唐太宗强调“廉洁兴国,贪奢丧邦”,唐太宗曾告诫群臣“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谕劝百官不要因贪图钱财而毁了身家性命,并要百官“深思此言”。唐太宗对魏征的褒扬几乎家喻户晓。魏征死后,唐太宗“诏内外百官朝集使皆赴丧,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并亲自为他撰写了碑文。唐太宗思念魏征,常常到凌烟阁去看他的画像,叹息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鉴矣!”唐太宗李世民就十分注重道德教化,并以身作则。他患有气疾,不适合住在潮湿的地方,但他却在隋朝比较阴潮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他多次对太子和大臣们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贞观十一年(637)颁行的《唐律》,根据唐太宗“按举不法,震肃权豪”的意志,制定了一些约束权豪恣意横行的刑律,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一份宝贵的法学遗产。

因此,贞观年间统治集团成员一般都能做到洁身自好、清廉自重、勤俭自持,涌现出魏征、马周、王珪等一批清官,上层人物几乎没发生过一件严重的贪污案件,并带动全社会形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风气。

——摘编自赵克尧、许道勋著《唐太宗传》


(1)根据材料,指出唐太宗整顿吏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整顿吏治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