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太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之所欲者放逸,百姓之所不欲者劳敝。奢侈者可以为戒,节俭者可以为师矣。

——《贞观政要》

材料三   “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新唐书·太宗本纪》

材料四   “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ɡòu)。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

——(《清史稿》卷八《圣祖本纪三》)


(1)材料一说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主要有哪些不同?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所说的“(唐太宗)自古功德兼隆”?
(3)与唐太宗相比,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材料四认为(康熙年间)“天下和乐,克致太平”。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你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
(4)由上述帝王的主要活动和成就,概括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

2 . 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之所欲者放逸,百姓之所不欲者劳敝。”,“奢侈者可以为戒,节俭者可以为师矣。”

——《贞观政要》

材料三“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新唐书·太宗本纪》

材料四表格内是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

滇平中秋日闻海上捷音瀚海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材料五“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ɡòu)。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

——(《清史稿》卷八《圣祖本纪三》)

请回答:

(1)材料一说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主要有哪些不同?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所说的“(唐太宗)自古功德兼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思考,与唐太宗相比,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材料五认为(康熙年间)“天下和乐,克致太平”。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你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

2018-01-0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磐安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宗)谓侍臣曰:‘国以人为平,人以衣食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曰:“设官公职,以为民也,当择贤人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

——《资治通鉴》

材料四   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宝贵。”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客观上有何作用?
(2)材料二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什么实质问题?材料三反映的唐太宗用人原则是什么?
(3)结合材料四评述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实质。
2020-10-1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宏达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太宗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史学自觉”至少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对史学的功用有深刻的认识,并以这种认识运用于一定的社会实践。第二:对史学活动给予关注并作出努力。唐太宗的《修晋书诏》写道:“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彰善痒恶,激一代之清芬,褒吉惩凶,备百王之令典。”唐太宗谓魏征曰:“顷读周、齐史,末代亡国之主。为恶多相类也……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他数次下诏修纂前朝历史,又命宰相监修国史,成为历代官修历史制度的先河。

《帝范》为何而作?首先,这是唐太宗给皇太子的政治遗嘱。他在序中明确写道‘汝以幼年,未辨君臣之礼节.不知稼穑之艰难。

学者瞿林东认为,①唐太宗是“史学自觉”的突出代表。②《帝范》是唐太宗结合自己的政治实践提炼出的重要认识。

——据瞿林东《一个政治家的史学自觉》《一代明君的君主论》等整理

(1)布达拉宫的前身是什么?简述其建筑特色。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两幅图片之间的历史联系。

(2)材料二中的两种认识,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侧重解读①,请结合材料和所学予以阐释说明。侧重解读②,请从“君臣之礼节”、“稼穑之艰难”两个角度予以论述。

2018-02-0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