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太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20-21高二下·北京昌平·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太宗说:“炀帝岂不以下无忠臣,身不闻过,恶积祸盈,灭亡斯及!若人主所行不当,臣下又无匡谏,苟在阿顺,事皆称美,则君为暗主,臣为谀臣。君暗臣谀,危亡不远。”为此,唐太宗的做法是
A.轻徭薄赋,劝课农桑B.居安思危,戒奢从简
C.知人善任,虚怀纳谏D.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2021-07-14更新 | 117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04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体现出的统治者思想是
A.民主思想B.民本思想C.法家思想D.礼法并用思想
2020-12-22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稳赢期末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核心素养提升练-专题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3 . 公元626年,即位伊始的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627年又说:“朕以天下为家。”644年又说:“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这反映出当时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和亲”是最有效的策略
C.各民族之间关系非常和睦D.民族平等华夷一体的民族政策
4 . 古语有之:“顺乎天,应乎人!”其实问题的指向端在于“民生”二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引自《墨子》

材料二   (唐)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   


——引自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三表法”是墨子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仔细阅读材料一,分析指出墨子上述认识的立足点。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孔子及其后的屈原与墨子价值立场相近的理论主张与思考。
(2)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出发点和治国理政的法律原则。
(3)从“观百姓”“存百姓”到“谋幸福”,从家天下到天下为公,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中华优秀政治文化中民生理念的价值立场和家国观的历史跃升。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
①从“存百姓”之“存”的立场出发,以唐太宗为例,分析指出唐前期在土地制度层面践行“存百姓”的举措与具体内涵
②从“谋幸福”的视角分析,分别说明毛泽东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做的探索与实践,以及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民生问题的思考
2020-10-22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2020三年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专题10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教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7-18高三上·湖南长沙·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贞观之治时期,《起居注》中描写的唐太宗完全是一代明君的形象,而对玄武门之变的情况则轻描淡写、模糊不清,同时,魏征负责编写的《隋书》中详细记载了隋炀帝的暴政以及隋末的动乱。据此可以推断
A.官修史书不能准确反映历史事实B.唐朝君臣全面否定了隋朝的制度
C.唐太宗有意塑造理想的君主政治D.谏言政治无法有效制约君主专制
2020-10-16更新 | 156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版)-课时03从魏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这说明唐太宗
A.注重发展生产B.扩充国学规模
C.注重虚心纳谏D.加强边疆管理
7 . 公元8世纪前后东亚国家对中国文化的大规模移植与受容,将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汉字)、思想意识(儒教、佛教)、社会组织(律令制度)、物质文明(科学技术)上联成一气,形成一个以中华帝国为文化源的有序结构系统。这表明,在该时期
A.东亚地区形成了多样统一的文化有机体B.东亚国家忽视引进文化应保持主体的选择性
C.中国与东亚国家文化双向输出成为主流D.唐朝凭借强大国力推动文化的对外扩张
20-21高一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太宗对于降服或内附的少数民族,奉行“夷狄亦人,以德治之,可使如一家”的开明理念,推行以羁縻府州为主的和平民族政策,不轻易用兵,且以诚相待。据此分析,羁縻府州政策的推行
A.使寒门子弟可以加入到统治阶级队伍中来B.为贞观之治赢得了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
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D.扩大了唐王朝的国际影响力
17-18二年级·全国·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或许因为他(唐太宗李世民)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他一视同仁。这种作风对有唐一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列选项中体现唐太宗“这种作风”的是
A.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B.“选其(突厥)酋长,使人宿卫”
C.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D.对宗教一体扶植,“示存异方之教”
2020-08-10更新 | 431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9年3月3日 《每日一题》人教选修——每周一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2020-04-25更新 | 2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主观题专项突破十年分类-专题05异同类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