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康熙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列材料:

情景一 康熙帝与中西文化

1674年,康熙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铸造便于携带的轻巧大炮,亲临卢沟桥炮场检验,赞扬“西洋炮甚利,且轻便易运”。所造350门炮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大显神威。为嘉奖南怀仁,康熙封他工部侍郎。但是据史料记载,康熙帝的统治政策中也有推崇孔孟之道、程朱理学,重新提倡八股文,允许妇女缠足等内容。

情景二 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

滇平

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瀚海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1)情景一所列举的史实是要说明什么观点?对此你有何看法?
(2)根据这些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3)通过以上两个情景,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角度,评价康熙帝的贡献。
2020-05-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巅峰冲刺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项提升-专题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戚继光出身于山东登州卫一个世袭军官之家,父亲戚景通曾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屡立战功。戚继光17岁时,承袭了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的世职,开始了长达45年的戎马生涯。他曾作诗《韬钤深处》,最后两句写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明嘉靖二十八年,22岁的戚继光考中山东乡试的武举。

嘉靖中叶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多有侵扰,事态严重。在直渐总督胡宗宪的感请下,明世宗升任戚继光为参将,负责防守倭寇出没频繁的宁波、绍兴、台州一带。戚继光作战勇猛,一马当先,奋不顾身,连败倭寇。他针对倭寇的作战方式,参照东南沿海的地形,创立了“鸳鸯阵”。他编练四千新军,经过严格有效的训练,“无不以一当百也”,被人们称作“戚家军”。隆庆五年,他还写出军事名著《练兵实纪》。戚继光不仅是身经百战、有谋有略的军事将才,而且能文会诗,留有诗文集《止止堂集》。

——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讲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戚继光被称为民族英雄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戚继光做出的贡献。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3 .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下列与康熙帝这首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平定三藩之乱
B.清军进入台湾
C.收复雅克萨之战
D.平定噶尔丹叛乱
2018-02-1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时训练:第一单元 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与康熙帝这首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平定三藩之乱B.清军进入台湾C.平定噶尔丹叛乱D.收复雅克萨之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帝《瀚海》


材料二(雍正帝)谕兵部:向来云贵川广以及楚省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互相仇杀,争夺不休,而于所辖苗蛮尤复任意残害,草菅民命,罪恶多端,不可悉数。是以朕命各省督抚等悉心筹画,可否令其改土归流,各遵王化。

——摘编自《清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瀚海》一诗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明康熙帝在此历史事件中亲自指挥的战役,并分析该历史事件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雍正帝“改土归流”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边疆政策所遵循的主要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观察下图中的绘画,画中诗为:“大漠孤城祁连山,戍楼遥望暮云间。西风忽报边关紧,十万兵勇过桥湾。”图中的清军“过桥湾”是为了

清军过桥湾图
A.平定三藩之乱B.挫败沙俄侵犯
C.平定噶尔丹的叛乱D.开发西北边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写道:“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他的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A.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B.清军平定三藩之乱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进入台湾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康熙诗《昭君墓》

南北分天地,存亡见庙谟。含悲辞汉主,挥泪赴匈奴。

目睹当年冢,心怀四海图。葆旌巡远徼,蕃落效驰驱。

欲笑和亲失,还嫌饵术迂。开诚示异族,布化越荒途。

漠漠龙沙际,寥寥雁塞隅。偶吟因有触,意独与人殊。

材料二:康熙皇帝曾说:“朕阅经史,塞外蒙古多与中国抗衡,溯至汉唐宋至明,历代俱被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归附,如我朝者,未知有也。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损,是以朕意不以生事为贵。”


(1)谈谈你对材料一中“意独与人殊”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的民族政策及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