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甘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人指出:在1930年的时候,有三个人即将变得世界闻名,不仅是他们本人,还包括他们的奋斗目标。其中一人是一个60多岁穿着粗布衣服的老者。他随身携带一套被褥,一个肩背袋,一个纺锤(他晚上的时候可以纺织),徒步240英里,历经25天后到达海边取盐。他的“奋斗目标”是(       
A.通过民主改革来捍卫民族主权和本国资源B.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
C.领导黑人民权运动迫使美国通过民权法案D.开展武装斗争推翻由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
2022-05-09更新 | 1534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甘地所处的时代是英国殖民统治者用工业社会的文明猛烈冲击着印度农业社会文明的时代。甘地多次悲愤地宣布,英国用廉价工业纺织品打碎了印度的手工纺织业,从饥饿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手中抢走了最后一碗饭。他指出,西方经济秩序建筑在工业文明基础之上,它使社会生活变成缺乏道德伦理规范的纯物质利益的东西。甘地把手纺车当作复兴印度的物质武器。他认为,手纺车是印度文明的象征,体现着农村经济在道德方面的“合作精神”,在他看来,振兴农村经济的关键在于用土布对抗洋布。恢复手纺车不仅可使农村经济自给,而且有助于印度自治。甘地为这个运动奔走宣传了20多年合,他认为这是非暴力抵抗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彭树智《甘地的农村经济思想及其道德观》

(1)根据材料,概括甘地提倡手工纺织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甘地提倡手工纺织运动的作用。
2022-04-21更新 | 24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图为2019年联合国发行的邮票。甘地头像旁用英语写着他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一句话:“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以下解读准确的是

①此话提出的背景是二战后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甘地批判文化侵略,主张维护民族文化
③甘地提出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
④联合国发行此邮票旨在提倡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20年,国大党通过甘地起草的新党章,规定“用一切合法和平的手段,以争取实现自治”。在这一纲领指导下,出现的民族民主运动是
A.埃及护宪运动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尼加拉瓜武装斗争D.印度尼西亚反荷大起义
2022-01-10更新 | 33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2021年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我尽力向我的同胞表明: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持有此观念的政治家是(     
A.甘地B.苏加诺C.扎格鲁尔D.桑地诺
20-21高二下·北京西城·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认为,争取权利的最佳方式“不是对罪恶的消极的不抵抗”,而是“对罪恶的积极的非暴力抵抗”。下列历史人物与他有类似主张的是
A.华盛顿B.孙中山C.拿破仑D.甘地
2021-06-23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21年,甘地提出:“每一国家都需要有代表性的旗帜……因为旗帜代表一种理想。”同年,体现他思想的三色自治旗诞生。其中,红色代表印度教、绿色代表回教、白色代表其他宗教,旗帜正中绘有纺车图案。据此推测,甘地的“理想”是
A.将“食盐进军”与发展民族工业相结合B.以“仁爱”作为主旨进行“消极抵抗”
C.在西方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发展传统经济D.通过民众的团结和经济的自主争取独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印度圣雄甘地认为“如果通过暴力获取自治,不择手段屠杀英国人可以解除压迫,那我宁可不要自治而继续受人压迫”。这说明
A.“仁爱”是非暴力的思想核心B.甘地受制于英国高压政策
C.印度民族独立方式呈现多元化D.印度各教派矛盾错综复杂
2020-06-13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我们应该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这句话评价的对象是
A.孙中山B.凯末尔C.罗斯福D.甘地
2020-08-1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