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甘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加试题】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中,孙中山和甘地分别被誉为中国“国父”和印度“圣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是国家。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土布经济不完全同于一般的经济……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给自足的乡村基础上。

——摘自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大会的演说、甘地的《印度自治》等

材料二关于甘地对印度所产生的影响,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有两种认识提供如下:①认为“甘地是一个要复兴旧文明(如提倡手纺车)和宗教的人,那么在社会发展方面就必然是反动派。”②认为“甘地是爱和理解的象征,印度自由的建筑师。他属于(那个)时代,属于(当时)历史。”

——据1920年共产国际二大、蒙巴顿对甘地的评价等资料编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孙中山为解决欧美国家没能解决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经济主张。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有了怎样的新发展?比较指出孙中山、甘地所持经济思想的主要异同之处。
(2)阅读材料,你更侧重于“哪一种认识?侧重认识①,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侧重认识②,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甘地“属于(那个)时代,属于(当时)历史”的贡献。(只作选择,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2017-10-12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18届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绍兴市适应性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