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甘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甘地始终相信“手段即目的”,所以,用爱与宽容感化敌人,才能真正实现和平。而用非暴力方式化解冲突,进行协商或对话是冲突化解非常重要的途径,各敌对方通过沟通与交流可以达成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因此,合作、关注矛盾核心点、鼓励“第三方”参与等谈判技巧必不可少……在恐怖主义活动、战争、贫困等阻碍和平实现的问题依然存在的今天,甘地和平主义鼓励我们用宽容的心去看待世界,进而化解冲突。所以说,甘地和平主义着实对当今世界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摘自孙艺《甘地和平主义研究》


(1)据材料指出甘地解决冲突的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思想渊源。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和平主义的实践及时代价值。
2021-05-25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二轮拔高卷06-【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孙中山所追求的目标一直是现代化的强大中国,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以坚强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其总体目标即实现民生主义工业化。而甘地认为正是大工业的到来使印度变得“堕落”,他找到的医治印度“堕落”的方法便是回归传统。在孙中山那里,追求民主建国以后的和平与追求过程中的暴力手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甘地则强调了目的和手段的一致性。

——摘编自王波《孙中山与甘地民族主主义思想比较研究》


(1)据材料,指出孙中山和甘地思想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甘地找到的医治印度“堕落”的方法。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孙中山与甘地民族主义思想的异同,谈谈孙中山和甘地的民族主义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启示。
2021-03-02更新 | 243次组卷 | 3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一轮巩固卷3
2019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甘地为争取印度独立奋斗了毕生,被国人尊为“国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九千英国官员不可能统治两亿五千万的不合作的印度……即使最不义的统治,也必须依赖被统治者的合作而继续……起初他们忽视你,然后他们嘲笑你、镇压你,但最终你赢得了胜利。

——1931年甘地与英国殖民者谈判时的言论

材料二   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躲在大炮后面把别人炸得粉碎,还是能够面带微笑走向大炮甘愿粉身碎骨?非暴力是勇者的品质,怯懦与非暴力如水火不能相容。力量不是来自外界的武器,而是来自一种不屈的意志。

——甘地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中甘地的言论。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心目中非暴力思想的内涵并对其思想进行简要评价。
2019-05-1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
2018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4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甘地用独特的思想引领印度人民走向独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甘地思想体系形成于1888—1914年,即他在英国学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个时期是世界历史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最后阶段,也是印度由殖民地封建社会向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的最后阶段。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在经历1857年民族大起义、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启蒙改良运动和1905年独立运动之后,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这种时代的过渡性质,产生了甘地思想体系的一切特点。

——摘编自彭树智《甘地思想的整体性和独特性》

材料二甘地曾指出,“我的全部生活导源于宗教精神,我的政治行动及所有其他行动都来自我的宗教”,甘地的宗教道德核心和基石是真理和非暴力。甘地的真理等同于上帝,他说真理不仅仅指相对真理,而且指绝对真理即上帝。甘地宣称,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发现了非暴力,他将非暴力等同于爱……将非暴力看作是同真理和上帝一样的伟大的法则,它既是手段,又是目的,适应一切方面,一切时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信条,对这个信条的违背就是对真理和上帝的犯罪。

——默父《论尼赫鲁与甘地的思想特征和政治风格》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甘地思想体系形成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甘地独特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说明甘地践行这一思想的具体事例。

2018-04-1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保护本国工业,便先要有政治力量,自己能够来保护工业。中国现在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不但是不能保护本国工业,反要保护外国工业……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如果专从经济范围来着手,一定是解决不通的民生问题能够解决得通,便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孙中山《民生主义第四讲》

材料二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孙中山自始至终都看得最为重要的思想……民生主义所以占有如此突出的位置,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和要求。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孙中山总是把自己的活动置于世界范围,从宏观视角去认识中国问题的“真解决”,顺应世界潮流的大趋势,摈弃“荒岛孤人”式的封闭,吸取国外的先进思想,而又立足于中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孙中山的革新开放主张和经济社会发展方案,今天依然具有借鉴作用……孙中山研究具有持久普遍的社会意义。他的思想和实践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涵盖了海峡两岸,成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旗帜。

——张磊、张苹《孙中山传》


请回答:
(1)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后来有什么新发展?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要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孙中山为什么最看重“民生主义”?它会带来怎样影响?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论特征。
(4)孙中山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研究孙中山的思想理论有何现实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