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甘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说甘地的思想体系是独特的,那么,他的经济思想就是这个独特体系中最为独特的部分。他揭露了资本主义城市的罪恶,大机器生产对工人的危害。甘地以恢复手工纺织为中心所组成的经济模式,既有空想社会主义成分,又有向后看的倾向。在二十多年中,此起彼伏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和工农群众的暴力斗争组成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强大合力。

——摘编自彭树智《甘地思想的整体性和独特性》

材料二   很少有人去想,在一个有着两亿多低教育人口的大国,将类宗教追求转化为与法治逆向的政治诉求手段,必定包藏隐患。

——摘编自林达《重读<甘地自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思想独特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表现,概括甘地思想带给印度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存在哪些局限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术界有人认为:“甘地是一个要复兴旧文明(如提倡手纺车)和宗教的人,那么他在社会发展方面就必然是反动派。”爱因斯坦却认为甘地是“一个不受外在权威的扶持,而成为他的民族的领袖的人;一位其成功不是依靠投机取巧,也不是凭借掌握的技术装备,而纯粹地建立在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的基础上的政治家……一位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的残暴,并在任何时候都不屈服的人”。他认为甘地的观点是他们那个时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他们应该朝着甘地的精神方向努力,即不是通过暴力达到目的,而是不与邪恶的势力结盟。

——摘编自爱因斯坦《圣雄甘地》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甘地“在社会发展方面就必然是反动派”的观点进行说明。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爱因斯坦关于甘地的观点进行评述。
2022-04-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届高三考前押题密卷(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政治领袖大多都在追求现代工业技术,但甘地是个例外。在决定只穿手工布后,甘地将进口的机织布付之一炬。他每天花半小时用简单的纺车纺纱,并将这一工作称之为“圣礼”,纺车成为他所领导的运动的象征。甘地重振传统纺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反对不断追求物质享受,这种邪恶做法使欧洲人变成了奴隶。他将印度的贫穷归罪于英格兰和日本的棉花产业,它们毁掉了印度曾经自给自足的传统棉纺织。甘地回顾了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之前的历史,那时,妇女用自己的棉花纺出上等的线,以贴补家用。他认为纺车在一年中无事可做的四个月为上千万人提供了工作。回归纺车可以给印度人提供数百万个就业机会,也可以成为民族意识的象征和每个人为国家作贡献的标志。但甘地是一个懂得利用现代手段动员群众、组织支持者的精明政治家。他戴手表,用电话机和印刷机同支持者保持联系。他会乘火车旅行。他的目标是祖国的独立,他会用一切非暴力的手段实现这一目标。甘地的思想促使我们反思技术的初衷。他在原则上反对一切现代发明吗?或者说他是否有一个原则,可以解释他愿意用电话和火车而不愿穿机织布呢?

——摘编自[美]理查德·W·布利特等《大地与人:一部全球史》


(1)根据材料,概括甘地重振传统纺织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甘地对待现代技术发明的态度及其意图。
2022-03-21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2届高三预测密卷(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5年返回印度后,甘地积极参与印度的政治活动。他成功地将印度国民大会从英国化的绅士精英集团转变成一个群众组织,这一组织成为印度民族主义的有效工具。尽管国民大会的改革计划远离了普通人的需要,当时甘地以一种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讲话,他迅速获得了精神和政治领袖的地位,成为他们的“圣雄”。尽管甘地是商人阶级中的一员,但是他决定根除种姓制度的非正义的因素。他尤其努力改变社会最下层的人——“贱民”的地位。

材料二   1919年,旁遮普省的阿姆利则发生的惨案是英国当局野蛮报复的一个典型事件……但镇压措施无法平息要求自治的运动时,英国提供了一个政治妥协……英国议会制定了《印度法案》,给予印度自治的地位。该法案允许英属印度各省建立自治的法律机构,建立两院制的国家立法机构,并建立在英国政府控制下的行政机构。经甘地的力劝,大部分印度人接受了这一措施,该法案在1937年生效。实践证明《印度法案》是难以实行的,因为印度600个有名无实的自治省拒绝合作,伊斯兰教徒对印度教徒可能支配立法也存在着担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甘地返回印度后迅速成为“精神和政治领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颁布《印度法案》的目的,分析导致甘地领导的民族运动面临困境的因素。
2022-04-0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3月份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孙中山所追求的目标一直是现代化的强大中国,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以坚强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其总体目标即实现民生主义工业化。而甘地认为正是大工业的到来使印度变得“堕落”,他找到的医治印度“堕落”的方法便是回归传统。在孙中山那里,追求民主建国以后的和平与追求过程中的暴力手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甘地则强调了目的和手段的一致性。

——摘编自王波《孙中山与甘地民族主主义思想比较研究》


(1)据材料,指出孙中山和甘地思想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甘地找到的医治印度“堕落”的方法。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孙中山与甘地民族主义思想的异同,谈谈孙中山和甘地的民族主义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启示。
2021-03-02更新 | 243次组卷 | 3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一轮巩固卷3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甘地所处的时代是英国殖民统治者用工业社会的文明猛烈冲击着印度农业社会文明的时代。甘地多次悲愤地宣布,英国用廉价工业纺织品打碎了印度的手工纺织业,从饥饿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手中抢走了最后一碗饭。他指出,西方经济秩序建筑在工业文明基础之上,它使社会生活变成缺乏道德伦理规范的纯物质利益的东西。甘地把手纺车当作复兴印度的物质武器。他认为,手纺车是印度文明的象征,体现着农村经济在道德方面的“合作精神”,在他看来,振兴农村经济的关键在于用土布对抗洋布。恢复手纺车不仅可使农村经济自给,而且有助于印度自治。甘地为这个运动奔走宣传了20多年合,他认为这是非暴力抵抗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彭树智《甘地的农村经济思想及其道德观》

(1)根据材料,概括甘地提倡手工纺织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甘地提倡手工纺织运动的作用。
2022-04-21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份大联考历史试题
7 . 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三大进步潮流之一

材料一   18827月,英国人以重金收买当地的贝都因人部落酋长,并派人收买阿拉比军中的动摇分子。9月,一部分议员和上层文武官员竟打开开罗城门向英军投降。另外,被收买的阿拉比的主力部队指挥官在关键时刻破坏了抗英斗争。坚持了100多天的抗英斗争遂告失败。

——摘编自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大事集》

材料二   孟尼利克二世号召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一致,保家卫国,全国人民热烈响应。

普通农牧民自愿向国家捐赠粮食和钱币。一些原来反对孟尼利克二世的封建主表示要以抗意战争为重,停止反对活动,为抗战胜利效力。青年踊跃参军,到1895年,一支由孟尼利克二世指挥的12万人的大军组建完成。阿杜瓦决战中,意大利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

——摘编自顾章义《崛起的非洲》

材料三   国家当给佃农以土地,资其耕种……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四   (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他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集权化的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而实现非暴力的社会理想。”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埃及与埃塞俄比亚反帝斗争成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孙中山和甘地解决民生问题的不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甘地和孙中山基本上是同时代人,都是本国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中著名的领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战期间,英国殖民当局减少了对印度的商品倾销,客观上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20年代,国大党改变以往同英国合作实行宪制改革的立场,主张用和平和合法手段,实现民族自治目标。1920年印度国大党通过了甘地拟订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甘地领导的不合作运动与哈里发委员会结成联盟,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在共同的反英斗争中团结起来,并肩战斗。1921年不合作运动同印度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民族斗争的高潮。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1922年到1924年,孙中山在数次讲演中一再谈到甘地领导的印度反英斗争。他充分肯定并赞赏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但是,在民族斗争的具体策略问题上,孙中山与甘地存在分歧。例如,在抵制帝国主义“经济压迫”方面,孙中山把废除不平等条约等作为经济问题解决的前提。孙中山对甘地及非暴力斗争的看法反映了东方民族主义和民族运动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特征。

——摘编自尚劝余《20世纪2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中国的甘地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一战后印度民族解放斗争形成高潮的原因,并说明这场运动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和甘地在抵制“经济压迫”方面的策略。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他们领导的民族解放斗争共同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真题

9 . 【加试题】甘地在印度被尊称为“圣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新成立的俄国的领导人所宣布的革命愿景,在整个世界回响。这激发了印度国大党领袖们争取自治的希望。他们读到了列宁要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各民族联合起来斗争的吁求。欧洲的战争和革命也正在动摇西方殖民列强的根基。1919年,一万名印度人在阿姆利则城的和平集会在流血中结束。国大党组织了全国性的抗议运动,拥有了一位将运动带到人民当中的新领导人

——莫汉达斯•甘地。

由于同时熟知印度和西方文化,甘地试图将这两种价值观结合,用以抵抗不公的民族原则。他深深赞同西方社会主义者要求改善穷人和被压迫者生活的诉求,同时深信通过沉思实现精神再生的印度观念和非暴力的原则。

——摘编自【美】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材料二   一九三〇年三月十二日,甘地手持竹杖,背部微驼,身着终年不离身的白色土布“拖地”,于早晨六点三十分率领七十九位门徒离开讲经所,开始向四百公里外的大海进军。二十五天后,甘地一行于傍晚六时抵达离丹地城不远的印度洋海滨。次日,在数千名群众注目下,甘地俯身在海滩上淘捞一把海盐。他神情严峻而坚定,在空中挥舞着拳头,然后把洁晶白色的盐未撒向人群。大海恩赐而被禁用的礼物,从此成为为独立而战的新的象征。

——节选自【法】多米尼克•拉皮埃尔等《圣雄甘地》

(1)仔细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印度非暴力抵抗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及其重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积极影响。

2018-11-07更新 | 1376次组卷 | 13卷引用:解密04 外国人物之政治家篇-【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