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克思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52年,马克思对法国发生的股票投机和金融危机问题作了探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I卷,涉及1865年英国工人工资状况问题、1866年爱尔兰农业平均产量问题、1867年英国立法对使用童工约束问题。这说明马克思经济学
A.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B.源于产业工人生产实践
C.指导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D.直面资本生义现实问题
2 . 由于从事革命活动引起欧洲各国政府的恐惧,马克思多次遭到迫害和驱逐。下列空间地点中与马克思的活动对应正确的是
A.①——学习德国古典哲学,组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B.②——主编《德法年鉴》,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
C.③——创办“正义者同盟”,发表《法兰西内战》
D.④——开始《资本论》写作,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是恩格斯所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这是因为它们
①对未来社会提出了各种设想
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④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021-05-12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五校2021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中,马克思指出“……现在这个纲领的一些说法明显过时……如《宣言》第二章临近结尾处提及的革命措施;再如巴黎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这反 映了马克思
A.初步创立了暴力革命学说B.有自我批判和革新的精神
C.肯定阶级斗争的进步作用D.提出了共产主义奋斗目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李大钊说:“(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一为关于过去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关于现在的理论,就是他的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关于将来的理论,就是他的政策论,也称为社会主义运动论。”体现“将来的理论”的马克思的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B.《德意志意识形态》
C.《资本论》D.《〈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2020-06-01更新 | 175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舟山中学2020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与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蒸汽机和珍妮机消灭了奴隶制
B.把人的解放建立在消灭农奴制基础上
C.以现实为基础就能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D.把人的解放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恩格斯说过:“每一个阶段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自己的学说时,首先批判地吸收了以往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创立了被他们自己称为“新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借助这样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特别是从政治经济学的层面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继而以此为基础,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亲密战友明确指出,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摘编自贾高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理论来源,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2)据材料,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34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这一切说明
A.善于抓住时机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关键
B.善于写书能促使人取得卓越的成就
C.坚持不懈是人们通向成功的阶梯
D.只要克服重重困难,就能使人达到预期的目的
2021-05-29更新 | 8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6月浙江历史高考变式题(选择题部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开始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但实际上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1818—1883)就已经致力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他指出,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推动了人类历史由狭隘性的地域性历史发展为开放的世界历史,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产生。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世界历史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直接推动者。马克思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本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在一国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发展的惊人生产力和财富增长的狭小基础形成矛盾,资本输出国外,不是因为它在国内绝对过剩,而是因为在国外利润率更高。所以,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生命线。由资本对外扩张推动的全球化使世界市场不断拓展,兼具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属性,既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体现了国际剥削关系,又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呈现出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因此,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是难以避免的。

——摘编自富丽明《经济全球化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比较》等


(1)根据材料,概括马克思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曾预期,随着诸殖民地实现工业化和变得繁荣昌盛,西方的制造业中心将会因此衰落,并造成工人失业。这反过来最终会迫使受苦的西方工人起来反抗,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马克思断定:革命将首先在西方爆发。实际上,他在致其好友恩格斯的一封信(1858年10月8日)中,就表达了这种担心:当欧洲变成社会主义时,繁荣的殖民地仍然维持着资本主义,因而会进攻和“扼杀”新生的西方社会主义社会。一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我们看到,所发生的情况与马克思所担心的情况完全相反。革命的爆发不是在西方,而是在前殖民地,即现在所称的第三世界。这样,历史就把马克思的结论颠倒了过来。为什么会这样呢?


请分析“历史就把马克思的结论颠倒了过来”的原因,就其中一个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具体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