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邓小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老窖。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摘编自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
材料三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
(2)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
2 . 政治家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作出各自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攻)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百姓)康定,利泽长久。

——《秦峄山刻石》

材料二(康华利)进入弗吉尼亚后,在约克镇驻扎。这里易受海、陆两方面的进攻。华盛顿利用了康华利的策略错误,提出了以美、法军队和法国海军联合围歼其部队的计划。……美军在纽约城方面佯攻,以迷惑克林顿(英军将领),却把法、美大部分部队迅速而秘密地运送到弗吉尼亚。法国舰队控制了海湾,封锁了康华利的海上退路。美、法联军以相当于英军兵力的一倍,包围约克敦。克林顿来不及救援。康华利坚守数周后于10月19日率7157名官兵投降。

——张友伦《美国通史》第二卷

材料三1980年1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干部会议上说,八十年代我们要做的主要是三件大事:一、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三、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材料一歌颂了秦始皇什么功绩?应怎样看待“秦峄山刻石”中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军取得约克镇战役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三件大事”邓小平分别提出了哪些政策或方案。请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地位。
2019-01-02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义利观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比如,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它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在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等等。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义利观理论形态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绝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1980年8月,邓小平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思想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以上两种不同义利观的原因。
2018-12-22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区级联考】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伟大人物在关键时刻能够引领时代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可以说,从一九五七年开始我们的主要错误是“左”,“文化大革命”是极左。中国社会从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七八年二十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所以,我们首先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政策,调动了全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的积极性。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支持和推广由广大农民创造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农村经济管理体制。这样就使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由原来适应计划经济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摘自戴安林《论邓小平的农村经济改革思想及其历史贡献》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邓小平“首先解决农村问题”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的措施。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支持和推广新型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深远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品质。
2019-02-06更新 | 242次组卷 | 4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连云港、淮阴、徐州三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邓小平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以下是邓小平部分经历。

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同中央两位有关负责人谈话时指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977年8月至9月,多次召开座谈会,强调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1978年3月,提出要尽快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经过这次全会,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

1979年1月28日至2月6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访问美国,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

198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

1992年1月至2月南巡。10月。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97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能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原因。

2017-12-2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观察下图,在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以后,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                       ②“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③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
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D.①②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义利观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比如,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它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在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等等。

——2005年第2期《郑州大学学报》

材料二“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绝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1980年8月,邓小平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义利观。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以上两种不同义利观的原因。

2016-12-12更新 | 654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