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李四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这对地震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在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强烈地震。震后,李四光根据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条件,指出震源有可能向这个地区的东北方向发展。不久,在他所预计的地区又发生了一次地震。李四光根据同样的理论,对渤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地震提出预见。后来,在辽宁营口以及河北唐山发生地震的事实都证明这些预见是正确的。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前,多数中外地质学家都认为中国是贫油国。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恢复经济和进行建设,急需大量的石油。……毛泽东曾十分担忧地对李四光说:“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李四光表示他不同意中国贫油论。他运用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亲自指导全国石油普查工作。经过几年努力,找到了几百个可能的储油构造,后来在那里发现了油田。

材料三冰川的分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重要依据,也是与研究古生物变化、人类起源相关的重要课题。李四光对研究冰川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有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冰川进行过考察,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李四光却提出“让事实说话”。1921年,他带领学生在野外实习时,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附近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结合材料一说明李四光在当时对地震生成和预测的研究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状况,说明李四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什么贡献?

(3)材料三主要说明了什么现象?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应用价值?

2018-06-2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云南省安宁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50年,邓稼先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到中国,开创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他带领大家刻苦学习理论,广泛调研,鼓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技术设备落后的环境下,邓稼先咬紧牙关,结合实际,组织人力分头攻坚,大胆地带领大家使用算盘这种“土办法”,进行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他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有15次在现场亲自领导并指挥核试验。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西北戈壁滩爆炸成功。随后,他又和其他同事投入对氢弹的研究中。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开展讨论,举行了多次学术讨论会,有时就在大食堂里讨论,听众有的坐在地上,有的站在桌子上,谁有好的意见都可以提出来,如果谁也说服不了谁,就通过计算检验。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也爆炸成功。当时,氢弹试验成功仅仅花了2年多的时间,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摘编自祁淑英《两弹元勋邓稼先》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稼先在新中国国防建设中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我国研制出核武器的有利条件。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耗资几百万美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中国作了一番地质调查以后,发表文章,断言:“中国贫油。”

材料二1953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如何,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并指出“美国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石油可采”。

请回答:

(1)材料二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前景的背景是什么?

(2)李四光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李四光观点的正确性。

(3)结合材料一、联系材料二,概括在李四光身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