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李四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曼陀罗花的特性当时无人知晓,而且名称不一。李时珍按照古籍的描写,到武当山访问药农,并亲身进行了种种尝试。“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说明笑或舞不是来自采花者,而是麻醉后的表现。另外,经过多次尝试,李时珍还准确弄清了曼陀罗花同火麻子花合药的方法,服药的剂量,知道了“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

——摘编自赵坤《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材料二   京张铁路全长约200千米,沿途大部分是高山峻岭,“石工最多,又有7000余尺桥梁,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未有”。

中国人修建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开后,一些西方人讥讽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表示:“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耗资几百万美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中国作了一番地质调查后,“中国贫油论”流传开来。

1953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如何?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并指出“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采”。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时珍在药物学方面取得的具体成果及采取的科学研究方法。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自行建造京张铁路面临的困难。詹天佑面对西方人的讥讽,表现了中国人怎样的精神?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和周恩来询问中国天然石油前景的历史背景。
2022-03-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四光是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演变的时势中产生的一位卓越的科学家。19503月,他冲破台湾国民党企图阻挠的阴谋,从英国回到新中国,主持全国地质工作。195312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征询李四光对我国石油资源的看法。李四光陈述了他不同意“中国贫油”论调的理由,从地质力学的角度指出“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经过勘探实践,东北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作为油区的预想都得到了证实。晚年的李四光坚信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他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把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推进了一大步。1969年渤海发生地震后,八十高龄的他不顾个人安危,仍深入房山等地调查地震地质现象。直到逝世的前一天,他还恳切地对医生表达了要继续做地震预报工作的意愿。

——摘编自陈群《李四光与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创和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四光为中国石油普查作出的战略性指导,分析中国石油勘采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指出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理论作出的贡献,简述李四光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华巅犹抱济时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
2019-06-08更新 | 5197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4 . 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中国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这三位杰出科学家的重大科技成果。

(2)分别评价这些科技成果的社会价值。

(3)综合概括三位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优良品质?

2018-03-2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五单元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测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李四光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请填写以下表格,概括李四光的主要科学成就。

研究领域科学成就
地质力学领域
(1)
冰川研究领域
(2)

2018-03-1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第六单元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课时训练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50年,邓稼先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到中国,开创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他带领大家刻苦学习理论,广泛调研,鼓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技术设备落后的环境下,邓稼先咬紧牙关,结合实际,组织人力分头攻坚,大胆地带领大家使用算盘这种“土办法”,进行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他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有15次在现场亲自领导并指挥核试验。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西北戈壁滩爆炸成功。随后,他又和其他同事投入对氢弹的研究中。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开展讨论,举行了多次学术讨论会,有时就在大食堂里讨论,听众有的坐在地上,有的站在桌子上,谁有好的意见都可以提出来,如果谁也说服不了谁,就通过计算检验。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也爆炸成功。当时,氢弹试验成功仅仅花了2年多的时间,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摘编自祁淑英《两弹元勋邓稼先》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稼先在新中国国防建设中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我国研制出核武器的有利条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蒋梦麟(1886—1964年),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青年时赴美留学,并获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北京大学校长。

1918年,他发表《历史教授革新之研究》,抨击儒家重古轻今观念对先前中国史学造成的弊端,呼吁吸纳西方历史教育的经验、体察本国社会生活的需要,活用本国的历史资料,以革新中国历史教育。在新式教育中,将王侯将相的重要性降低,而把与平民生活有关的方方面面作为教育内容;政治事件不再居于中心位置,农林、风俗、宗教、家制、娱乐、法庭、学校、聚会等领域一样值得教授;政治家固然影响深远,但科学家的事迹及贡献更值得宣扬;解释史事摆脱了早先儒家学说“仁政”、“暴政”的说法,转向综合考查生产力、人口、气候、地理、交通等因素。

——摘编自马勇《蒋梦麟传》

(1)本剧材料概括蒋梦麟历史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蒋梦麟历史教育思想的社会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近代规模宏大的南开系列教育体系创办者张伯苓语录:“我无天才,又无特长,我终身努力小小的成就,无非因为我对教育有信仰、有兴趣而已。”“精神是立志的表现,无论何事,无精神必归失败。诸君当知,中国近来之巨患不是来自有形之物质,而在缺少无形之精神。精神聚,虽亡非真亡,精神涣,不亡亦抵于亡。”“我之教育目的在以教育之力量,使我中国现代化,俾我中国民族能在世界上得到适当的地位,不至受淘汰。欲达此种目的,务须对症下药,即:注重体育,锻炼健强之国民;注重科学,培养丰富之现代知识;注意精神的修养……”“吾人为新南开所抱之志愿,不外‘知中国’‘服务中国’二语。吾人所谓土货的南开,以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为学术背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的大学。”

——《近代教育家的光辉典范——张伯苓先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伯苓教育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伯苓成功创办南开系列教育的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耗资几百万美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中国作了一番地质调查以后,发表文章,断言:“中国贫油。”

材料二1953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如何,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并指出“美国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石油可采”。

请回答:

(1)材料二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前景的背景是什么?

(2)李四光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李四光观点的正确性。

(3)结合材料一、联系材料二,概括在李四光身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