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李四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四光早年留学日本和英国,主要从事地质基础学科的研究,创立了地质力学。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冲破阻拦毅然回国。在高校院系调整工作中,李四光主持了北京、长春两个地质学院的建院工作,以后又推动了许多中等地质技术学校的建立。李四光很早就预见到铀矿资源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多次上书中央要求成立专业队伍进行研究和勘探,为两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李四光利用新华夏沉降带找油的理论发现了多个油田,打破了“中国贫油论”的说法。李四光认为地震是由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可以利用对构造应力场的观测、分析掌握其动向。

——摘编自陈群《李四光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四光进行科学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四光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四光是我国地质力学学科的奠基人,学界将李四光地质力学分为萌芽期、诞生期、茁壮期。

1905年李四光留学日本时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失败后,李四光抱着科技救国的梦想,远赴英国伯明翰大学。1920年,应蔡元培的邀请下,来到北京大学地质系担任教授。次年首次提出地质构造与能源关系问题。李四光在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影响下,提出地壳运动理论,即地球自转速率在重力控制下时而增大、时而减小的变化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地应力的概念和其与地震预报的关系的问题。学界称此时的李四光地质力学为萌芽期。

1928年,李四光提出古生代以来全球大陆运动和海洋运动问题。次年撰写《东亚一些典型构造型式及其对大陆运动问题的意义》等文,提出了地壳“构造体系”的概念,为地质力学打下了初步的理论基础。40年代初期,正式提出了“地质力学”的名称,并系统论证了地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学界称19271949年李四光地质力学是诞生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四光担任地质部部长。其用地质力学的观点探究我国、尤其是西北部地区大地构造问题,以及构造体系与矿产资源关系。1956年成立地质力学。地质力学学科完成了初步的建制化。在李四光理论指导下,中国先后发现大庆油田、天津大港油田、塔里木油田。发现一系列铀矿床,铀产量已能保证中国核工业发展需要。这段时期被学界称为李四光地质力学的茁壮期。

——摘编胡晓菁《李四光与地质力学的兴起之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四光地质力学的内容。
(2)任选两个阶段,探究李四光地质力学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2022-04-0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预测猜题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全国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四光,1904年获官费保送赴日本留学,1913年远涉重洋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先学了两年采冶,再转入地质系专攻地质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冲破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馆阻挠,辗转意大利等地回到祖国大陆。后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身份推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新学科学会的建立及科学技术教育的普及。19529月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急国家之所急,一手抓铀矿地质,一手抓天然油气地质,创立中国地质力学理论,预测新华夏构造体系最东边的一条沉降带、黄海、东海乃至南海地区的海域含油远景,并因地球科学对发现大庆油田的突出贡献而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5年李四光提出了加强原子能研究,推广同位素应用的建议,经中央政治局批准组建“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科学委员会”(简称核委)。1959年撰写《地质力学概论》系统总结了李四光和他的学生们几十年的研究成果,是地质力学文库中的经典性著作,它标志着地质力学的完善与成熟。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四光对现代中国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四光作为科学家代表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2-04-19更新 | 251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长郡十五校联盟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四光(18891971)是中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的重要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业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20年代李四光运用力学的观点,对中国和东亚的地质结构进行系统研究,创立了一门新的理论学科——地质力学。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急需矿产资源,李四光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从英国回到了祖国,担任新中国地质部门主要领导人,开创了我国地质事业的新局面。在李四光的积极推动和筹划下,地质部先后成立了地质矿产研究所与地质科学研究院,大大地加速了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人才的培、养。“一五”计划时期,国家急需石油,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分析我国东部地质构造的特点,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型’油田的找到指明了方向,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建设。

——摘编自景才瑞、李新民《李四光的科学研究历程》


(1)根据材料,概括李四光对中国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四光取得成就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四光是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演变的时势中产生的一位卓越的科学家。19503月,他冲破台湾国民党企图阻挠的阴谋,从英国回到新中国,主持全国地质工作。195312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征询李四光对我国石油资源的看法。李四光陈述了他不同意“中国贫油”论调的理由,从地质力学的角度指出“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经过勘探实践,东北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作为油区的预想都得到了证实。晚年的李四光坚信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他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把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推进了一大步。1969年渤海发生地震后,八十高龄的他不顾个人安危,仍深入房山等地调查地震地质现象。直到逝世的前一天,他还恳切地对医生表达了要继续做地震预报工作的意愿。

——摘编自陈群《李四光与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创和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四光为中国石油普查作出的战略性指导,分析中国石油勘采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指出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理论作出的贡献,简述李四光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19-20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18年在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中中国科学社总部由美国迁回国内。李四光这时从欧洲学成归国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在教学、研究园地里辛勤耕耘,取得了一些世界瞩目的成就。1922年5月,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上,李四光发表了著名学术演讲《中国第四纪冰川作用的证据》向瑞典地质学权威安特生发起挑战。李四光在地质学方面的其他重要贡献䗴科鉴定方法、地质力学的创立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他还鼓励学生“不能为已成的学说压倒”要“为真理奋斗”,告诫他们,真正的做学问,既要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尊重事实根据,又要允许怀疑,提倡怀疑,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四光的科学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四光科学研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华巅犹抱济时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
2019-06-08更新 | 5200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新课标Ⅰ)

8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鲁迅(1881~1936),青年时代深受进化论、尼采趁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赴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作品。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形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啊文系主任。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人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据许寿裳《鲁迅传》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鲁迅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上海民众为鲁迅自发举行公祭的原因。

2017-04-1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38年,冼星海到达延安,根据地的新生活激发了冼星海蓬勃的创作热情,创作了一批群众歌曲、抒情歌曲、劳动歌曲、儿童歌曲以及室内性艺术歌曲。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此期间,冼星海还开创了表现我国人民革命斗争并具有民族特点的大合唱创作。《黄河大合唱》是其诸多作品中的代表作。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向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号角,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的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冯文双《浅论冼星海音乐创作的思想特色和艺术特征》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冼星海音乐作品的艺术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冼星海音乐创作的意义。

2017-05-09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三4月模拟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近代规模宏大的南开系列教育体系创办者张伯苓语录:“我无天才,又无特长,我终身努力小小的成就,无非因为我对教育有信仰、有兴趣而已。”“精神是立志的表现,无论何事,无精神必归失败。诸君当知,中国近来之巨患不是来自有形之物质,而在缺少无形之精神。精神聚,虽亡非真亡,精神涣,不亡亦抵于亡。”“我之教育目的在以教育之力量,使我中国现代化,俾我中国民族能在世界上得到适当的地位,不至受淘汰。欲达此种目的,务须对症下药,即:注重体育,锻炼健强之国民;注重科学,培养丰富之现代知识;注意精神的修养……”“吾人为新南开所抱之志愿,不外‘知中国’‘服务中国’二语。吾人所谓土货的南开,以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为学术背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的大学。”

——《近代教育家的光辉典范——张伯苓先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伯苓教育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伯苓成功创办南开系列教育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