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李四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李四光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写道:“近几十年来,科学普遍迅速的发展,影响所及,促使地质学家也要做出应有的贡献。……开发矿藏的需要日益增长,使得许多西方地质学家把注意力转向新的角逐场——远东。现今,我们所有为量不多的有关亚洲大陆上幅员辽阔的中华共和国的地质知识,大都是在这种时代召唤之下,由那些热心的考察者努力作出的结果。”“今天,我们要求新兴一代的‘黄帝’子孙,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也许并非为时过晚。一方面,要为纯科学的发展而尽力;另一方面,要用得来的知识,直接或间接地去解决有关工业的问题。”

——陈群等编著《李四光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四光硕士毕业论文写作的时代背景。
(2)为了实践论文中两个方面的理想,李四光将一生献给了科学事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四光在“两个方面”作出的贡献。
2022-08-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四光是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演变的时势中产生的一位卓越的科学家。19503月,他冲破台湾国民党企图阻挠的阴谋,从英国回到新中国,主持全国地质工作。195312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征询李四光对我国石油资源的看法。李四光陈述了他不同意“中国贫油”论调的理由,从地质力学的角度指出“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经过勘探实践,东北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作为油区的预想都得到了证实。晚年的李四光坚信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他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把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推进了一大步。1969年渤海发生地震后,八十高龄的他不顾个人安危,仍深入房山等地调查地震地质现象。直到逝世的前一天,他还恳切地对医生表达了要继续做地震预报工作的意愿。

——摘编自陈群《李四光与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创和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四光为中国石油普查作出的战略性指导,分析中国石油勘采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指出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理论作出的贡献,简述李四光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四光(18891971)是中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的重要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业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20年代李四光运用力学的观点,对中国和东亚的地质结构进行系统研究,创立了一门新的理论学科——地质力学。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急需矿产资源,李四光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从英国回到了祖国,担任新中国地质部门主要领导人,开创了我国地质事业的新局面。在李四光的积极推动和筹划下,地质部先后成立了地质矿产研究所与地质科学研究院,大大地加速了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人才的培、养。“一五”计划时期,国家急需石油,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分析我国东部地质构造的特点,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型’油田的找到指明了方向,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建设。

——摘编自景才瑞、李新民《李四光的科学研究历程》


(1)根据材料,概括李四光对中国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四光取得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时间个人经历
1904官费赴日本学习造船专业,立志为祖国造出世界一流的兵舰和轮船。
1905加入同盟会,并立誓投身民主革命。
1912受聘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司司长。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后,他辞去此职务。
191319191913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地质学;1918年,撰写论文《中国之地质》,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并在欧洲进行地质考察。
19201922受蔡元培邀请,回国在北大地质系任教授、系主任;与丁文江等人成立中国地质学会。
19371946随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从南京几经辗转迁到重庆。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坚持进行科学研究。1945年,在《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一名词。
20世纪50年—60年代根据“地质力学”的理论,提出“我国一定有石油”的科学论断;先后主持并探明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使我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找到了铀资源,为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李四光的个人成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19·全国·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华巅犹抱济时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
2019-06-08更新 | 5197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重难点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