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和历史的“重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王国维曾说过:“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今“清华简”出,则先秦历史之认识,别有洞天。2021年岁末,一篇名为《五纪》的清华简,因其文有“黄帝有子曰蚩尤”的内容,故而一经媒体报道,立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讨论。有学者认为《五纪》不过是言黄帝的“百家”之一,有不同的属辞比事(作文纪事)亦属正常;有学者从共同体内君臣关系出发,提出“子”乃子爵“之谓;有学者则释“子”为一种“社会性关系称谓”。围绕由清华简引发的上述讨论,说明(       
A.清华简是学界公认的可信史料,对此大可不必予以质疑
B.对学界视为定论的传统说法,不可官从,应当以新史料为据
C.研究历史问题既需要百家争鸣,也需要一家独断,更需要媒体的引导
D.文献理解要放到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去,以避免单纯的字句巧合导致误解
2022-06-14更新 | 1606次组卷 | 14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期高一上学期期末综合模拟历史试题
2 . 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有几个?
谚语或对联反映的相关史实
西方谚语:“宁要三个魔鬼打架,不要一个天使掌权”伏尔泰分权制衡思想
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胜诉之所在。”《十二铜表法》灵活使用,重视调节民事纠纷
“灌输益部成尧甸;疏凿岷源绍禹功”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横批“已经过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A.1个B.2个C.3个D.4个
3 . “汉废帝”之谜

材料一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度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据《汉书》

材料二 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考》

材料三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据此辛德勇认为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


(1)辨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据此概括刘贺被废除帝位的原因
(2)指出材料三所述的简书和铜镜的史料类型,辨析材料三信息的史学价值。
2020-05-02更新 | 240次组卷 | 3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高一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基础过关)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材料二 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材料三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


(1)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
(2)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是如何解释的?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
2019-08-12更新 | 549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这一主张强调历史研究应(       )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历史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2019-01-30更新 | 674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2-2013学年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6 . “对于黄海海战爆发的原因,日本认为是中国北洋舰队首先开炮;中方记载是日本的吉野舰首先开炮轰击济远舰。”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有时历史真相很难弄清楚
C.通过文献记录可以弄清历史真相
D.中国的记载正确,日本的记载错误
7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殿前都点检,960年,奉命御辽。到达陈桥驿时,发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王朝,史称“陈桥兵变”。

对“陈桥兵变”,宋初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说:“史官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讳”,“太祖之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至于大宝(皇位),非有意也”。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的结果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兵变”记载的原因。
2017-07-13更新 | 1800次组卷 | 21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