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和历史的“重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晋阳(太原)——北齐别都,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带。在太原王家峰发掘的北齐武平二年太尉、武安王徐显秀墓,是目前已发现的北朝晚期砖构壁画墓中惟一完好的一座,对了解当时墓室壁画绘制的技法和绘画艺术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基中出土了300余平方米彩绘壁画,包括基道两侧的仪仗出行队列,基室四壁的墓主人家居宴饮、出行备马备车场面,以及天象神兽等内容。壁画在艺术创作的技法上深受中原画论影响,壁画中人物的服饰样式、形制多有汉晋之风留存。基花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反映中西文化交流的内容。壁画中有一些高鼻梁、深眼窝的仆吏和带有异域风情的精致福袍,侍女的间色裙以及备马图的马鞍布帛上均可见典型的萨珊波斯风格图案的联珠纹样,基室残存的一枚嵌宝石戒指为西方传入之物。基道两侧点缀着具有浓厚佛教意味的宝相莲花和云气纹饰,蕴涵着基主死后世界的四时顺畅、环境和谐之意。

——摘编自常晓君等《北齐徐显秀基宣壁画中装饰图像跨文化叙事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徐显秀蕴室壁画所包含的文明类型并说明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显秀墓室壁画的史学与艺术价值。
2024-02-0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岳麓书院藏秦简“秦始皇禁湘山诏",记载秦始皇巡游湘山(即洞庭湖君山)时,“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口见亦美,其皆禁勿伐”随行大臣提出: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史记》则记载秦始皇在潮山遭遇大风,几乎不能渡过湘江,以为当地神灵作怪,“始皇大怒,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其裸露)其山”

——摘编自晏昌贵《禁山与赭山:秦始皇的多重面相》

材料二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宋孝宗继位,诏求直言。朱熹上疏提出了他的“帝王之学”的两条基本原则:“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诚心正”这样就可以应对天下的一切事务。扩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就会“圣心洞然,中外融彻”也就是心正意诚。据《宋史》记载,此后不久,有人在路上碰到朱熹,劝他见皇帝不可再讲“意诚心正”“上所厌闻,戒勿以为言”朱熹回答说“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

——摘编自李中《简明儒学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两则史料中有关秦始皇的记述有何不同及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朱熹的思想和品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