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浅议中国政治制度对城市行政管理的影响》文中写道:“…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官员对下管理地方事务,对上服从或者等待调遣,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由此可见郡县制下的城市管理模式
A.不利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B.有利于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
C.有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D.官员疏于政务贪污腐败成风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现当代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可以把冷战结束划分为欧洲模式和亚洲模式。相对而言,冷战在欧洲结束具有彻底性,遗留问题较少;而冷战在亚洲结束则遗留了许多复杂问题。历史和现实相互映证建构了冷战结束的剧变模式和渐变模式。冷战在欧洲是以剧变的模式结束的,酝酿到完结也不超过10年时间。两极格局瓦解,并没有使资本主义势力对社会主义势力的敌对和遏制停止和结束,亚洲的冷战现象只是由原来的以美苏为主要矛盾转化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势力体系对亚洲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渗透、颠覆、遏制和威慑,从而使得冷战在亚洲结束具有长期性和非彻底性。

——摘编自钮维敢《论冷战结束的亚洲模式和欧洲模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冷战结束的两种模式:剧变还是渐变”,提取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6-0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三重教育高三下学期考前巩固卷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步走”发展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1963根据毛泽东的设想,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作出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使我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987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党的十三大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的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97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具体化,进一步提出“新三步走”战略
2012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
2017党的十九大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两个一百年”进一步细化,作出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

——摘编自刘志新《百年党史关键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十三大以来“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特点。
2024-05-0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训练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的专制政权或曰官僚体系必须寻求其他的支持性因素以维持自身的运转。这个因素是以族权为主要内容的乡村自治权,政权必须与自治权相互合作,才能实现自身职能,才能“号令天下”。在中国古代,农村社会要保障乡民的基本权利利益,要维持稳定,也需要借助宗族组织。同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每个农业家庭必须寻求一定的外力支持。农村宗族组织体系便应运而生了。

——摘编自白临鹏《20世纪80年代以来宗族复兴及其对村治的影响》

围绕“国家治理”这一主题,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延安时期,“劳动下贱”“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劳动观念滋生蔓延,对人们的现实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也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随着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政策尤其是对土地政策的调整,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边区各革命根据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生产劳动的模范人物,为中国共产党塑造劳模形象提供了重要动力支持。自193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不仅注重对生产积极分子的奖励和宣传,还相继举办了以工业和农业为主题的制造品竞赛展览会。陕甘宁边区政府还先后颁布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等一系列奖励条例。1943年底,边区第一届劳模表彰大会顺利召开,中央领导人亲自为劳模颁发物质奖励,授予奖章、奖状、奖旗、题词等劳模荣誉。1944年底到1945年初,边区第二届劳模表彰大会顺利召开,毛泽东发表了《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的讲话,明确指出劳模具有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

——摘编自赵勇、吴艳《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劳模形象的塑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塑造劳模形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塑造劳模形象的历史意义。
2024-04-18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重庆只是西南的一个区域城市。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10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11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正式宣布迁都重庆,以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改重庆为直辖市,1940年定为“陪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121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在重庆成立,负责指挥中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的同盟军作战。另一方面,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由武汉迁来重庆。1939113日,中共中央决定在重庆设立中共中央南方局作为国民党统治区的派出机构。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负责领导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的党组织,领导人民进行了八年艰苦卓越的斗争。重庆不仅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地位和重大国际影响的大城市,而且是多功能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重庆城市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重庆从区域城市发展为中心城市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重庆变为中心城市带来的影响。
2024-06-0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三重教育高三下学期考前巩固卷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精髓的体现。在大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北洋军阀及列强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农民土地的认识开始深化。进入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关乎中国革命的关键,“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保障了农民的权益,扩大了革命的基础。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动员和调动一切阶级和力量,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使农民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在解放战争时期,为进一步维护农民利益,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瓦解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等文件进一步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一大二公”“大锅饭”的公社体制。并于1982年颁布首个中央一号文件,主要论述的是农业生产责任制,强调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归集体,即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切实保护耕地和合理利用耕地,将经营权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实现“两权分离”,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扩大了农产品的流通,使其惠及农民。

——摘编自孙玉滨《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发展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主革命时期我国土地政策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积极影响。
2024-04-09更新 | 17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定位)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以希腊—马其顿联军统帅的身份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十年征战,亚历山大将波斯帝国版图据为己有,并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都被囊括在亚历山大帝国下。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突然病逝,但希腊—马其顿人对当地民族的统治格局并未改变。希腊文化成为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希腊化的进程加快了,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日益广泛深入。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大大便利和促进了各希腊化王国之间以及它们与周边地区的交往。由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往往超出政治统治的区域,在希腊化世界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的交通体系。

材料二 张骞出使西域,进入了一个和中原汉地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他的所见所闻,包含着希腊化文化的信息。从此,中国的丝绸、漆器、铁器、皮制品,甚至杏树、桃树的种植术都开始向西传去,有的很快就传到了罗马。而西域的各种特产、奇物、乐舞、宗教也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原,其中最具希腊化文化明显特征的就是融合佛教精神和希腊造型艺术为一体的印度犍陀罗艺术,这是继张骞之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唯一的、也是最可以明确辨认的希腊化文化信息。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杨巨平《亚历山大东征与丝绸之路开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出使西域对中西文明交流的作用,并简析古代战争和文化传播的关系。
2024-04-09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定位)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以后,大西洋沿岸成为四个大陆及其附属岛屿内部及其之间人口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和其他形式的交流平台,一个地方发生的事件在其他地方也会形成影响,甚至直接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与进程。

——摘编自施诚《方兴未艾的大西洋史》

选择15世纪后大西洋沿岸国家或地区的一个新变化,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这一变化对大西洋沿岸及人类历史发展方向与进程所产生的影响。(要求:选择的变化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科学确定了世界的议程。科学家们以前往往只是响应社会的要求,而现在科学则推动其他的变化。科学家探索宇宙、自然和人类,取得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成果。科学发现的步伐因此赢得了尊重,树立了威信。虽然科学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是奇怪的是,科学被证明具有自我破坏性。技术进步似乎给予机器以特权,机器参与战争,摧毁或破坏了环境。甚至在科学传播的同时,科学也滋生幻灭的情绪。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5-0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训练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