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里头文化的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探索历史的奥秘]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推动了夏史研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20世纪初,甲骨文的破译和近代考古学的引进为历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途径……自从王国维最先揭破这一道理之后,不少人相信“地下之材料”与“纸上之材料”的结合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商史的突破性进展如此,夏史也有这种可能。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里头文化遗存的主要类型,指出目前根据考古发现测定文物年代的主要技术手段。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以来夏史研究的新方法及其对夏文化研究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学者就开始运用“二重证据法”对夏文化进行探讨。几十年来,经过考古资料的不断积累和深入广泛的研讨,到20世纪末,学界基本形成共识,即认为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仅其上、下限稍有分歧),二里岗文化和殷墟文化是早商文化。随着新的14C测年数据的公布与西方学术观点的影响,目前,在中国学术界关于夏文化的探讨出现了新动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回归旧说,即二里头遗址西亳说,二里头文化前半是夏文化,是商文化。二是赞成西方学者长期以来的看法,认为不能随便指称某考古学文化为夏文化,不同意给二里头文化及其他文化贴上夏文化的标签。原因是迄今为止没有发现象甲骨文那样可以确证考古学文化主人身份是夏的当时的文字材料。

——摘编自刘绪《夏文化探讨的现状与任务》


(1)据材料,概括目前夏文化探讨的主要路径及学界共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重证据法”在夏文化探讨中的价值及其困境。

3 . 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夏王朝存在与否颇有争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夏文化的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碳十四测年数据(选样)

考古文化遗存标本编号标本年代(公元前)
龙山文化晚期SA981222030~1965
二里头文化第一期XSZ1041880~1840
二里头文化第二期ZK52531685~1610
二里头文化第三期ZK52491610~1555
二里头文化第四期ZK52551560~1529

——(资料来源:《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材料二二里头早期文化层直接叠压新寨期的地层。……新寨遗址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有外濠、城墙和内濠三重防御措施,中心区的高地上发现一座东西长92.6米、南北宽14.5米的大型浅穴式建筑遗址,其性质……是祭台,此处出土了铜器残片……等高规格遗物。

—赵青春《新寨考古的回顾与展望》

请回答:

(1)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认定夏朝的起讫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据此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些考古文化遗存可以成为探索夏文化的对象?

(2)据材料二指出,新寨遗址已经出现了哪些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寨遗址的发现对于破解夏文化之谜的价值。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考古发现的二里头文化中心区在哪里?鉴于有关夏代文献记载极其简单,因此探索夏文化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是探索夏商文化及其分界的关键对象,但其重要性远不止于此。经过60多年的田野工作,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布局严整的宫殿区与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区和祭祀遗存,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礼器铸造作坊等等。这样的规模和内涵在当时的东亚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其文化影响而言,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突破了地理单元的制约,几乎遍布整个黄河中游地区,二里头文化因素向四围辐射的范围更大。至此,二里头文化成为东亚大陆最早的核心文化,二里头都邑则是中国最早的广城王权国家的权利中心,中国历史自此进入开创新纪元的“二里头时代”。

——摘编自许宏《二里头与中原中心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里头文化“独一无二”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里头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研究意义。
2021-05-07更新 | 19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七市(南通、扬州、泰州、淮安、徐州、宿迁、连云港)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