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在明代,很多官僚士大夫以度曲填词为风雅之举,出现了不少进士戏曲家。嘉靖、隆庆年间,以魏良辅为首的一批艺术家,吸收北曲长处,增添琵琶等弦乐伴奏,使改革后的昆山腔清柔婉转,悠扬徐缓,以优雅的艺术风格,将传统戏曲的抒情性发挥到了极致。自万历初年,昆曲很快地扩展到江、浙各地,随后由士大夫带进北京,并在宫廷相府中走红。从此,昆曲俨然成了剧坛的盟主,成为明清两代拥有最多作家和作品的第一声腔剧种。昆曲的剧本文词典雅华美,表演的舞蹈性也很强,并与歌唱紧密结合,它对京剧等许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也有过直接的影响。

——摘编自刘勇强《继承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昆曲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昆曲的文化价值。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这种文化遗产对凝聚民族认同、促进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摘编自刘魁立《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请写明申报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名称,并阐述申报理由。(要求:申报合理,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明清时期是中国经济文化的重要发展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虫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故治之以本,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投巫驱佛,吾所谓学校之教明而后可也。治之以末,倡优有禁,酒食有禁,除布帛外皆有禁。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清康熙十八年(1679)下诏:“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以备顾问。朕万几余暇,思得博通之仕,用资典学。其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士,勿论已仕未仕,中外臣工各举所知,朕将亲试焉。”诏下发后,各地共推荐了188人应试。实际应试152人,录取了50人,其中一等20人,二等30人。录取的50人集中在江浙。其中江苏23人,浙江13人。俱授为翰林院官,入史馆,纂修《明史》。

                                                                    ——《清代的两次博学鸿词科考》

材料三: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细腻地塑造了一个在梦中得到爱情,因对爱情的渴望而死,又因对爱情的追求而复生的少女杜丽娘的形象。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唱段。当时有艺人唱到伤心处,竟伤心肠断,死在舞台上。清朝时,《牡丹亭》场景出现在杨柳青年画之中,使其更加脍炙人口。

1959年初,叶剑英元帅观看上海戏曲学院昆曲班的学生表演《牡丹亭》的一折《游园惊梦》。学生们的精彩演出,深深地吸引了这位身经百战的元帅。应叶帅的要求,学生们又加演了一折《拾画》。

当代著名剧作家白先勇先生在不改变汤显祖原著的前提下,对《牡丹亭》进行了全新改编之作,内容更加精简而富有趣味,故事起伏跌宕,用现代的方式再次演绎了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2005年4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大学首演,并获得空前的成功。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从商业发展的角度分析黄宗羲坚持此说的社会背景。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康熙崇尚儒家文化的表现,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3)针对传统文化,学界常有“守正”及“创新”两种论调,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根据材料三概括创新在昆曲《牡丹亭》数百年长盛不衰中的作用,并指出《牡丹亭》在昆曲中的重要地位。②对传统礼制的遵循,是平遥古城可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之。
2020-07-04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6月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4 .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传承与发展值得每个人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杂剧是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的首个高峰,当时城市里出现了大量的固定演出场所,受到人们欢迎。但从戏剧发展的角度来讲,元杂剧的舞台生命依托于昆剧得以延续。依托魏良辅等改革的新声昆山腔,昆剧以折子戏的形式成功的吸纳和保存了一部分元代戏剧,即昆唱元杂剧。

——摘编自李良子《论元杂剧在昆剧中的保存》

材料二   “规范是规律的主观认识,是艺术达到一定高度后的产物。”那些依平仄格律规范创作的诗词,都有着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特点从而流传千年。书法如果没有九宫格的规范要求,也不会发展得那么精妙。所以当某项艺术出现了相应的规范时,便具有了进步的意义。……昆曲在中国戏曲中历史最悠久,是最早被宫廷和文人接受而进入雅文化之列的戏曲,它必然积存了大量的程式化的规范。但是规范一旦形成稳态结构,便其有了某种惰性力生力和保守力,就会导致盲目崇信规范的结果。

——摘编自钱茸《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沉:戏曲音乐的程式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杂剧的演出场所之名、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并概述在昆曲发展史上几个重要人物的主要贡献。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用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论述:“当某项艺术出现了相应的规范时便具有了进步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昆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传承与发展值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吴魏良辅为“昆腔”之祖,而南词之布调收音,即经创辟,所谓“水磨腔”、“冷板曲”,数十年来,遐迩逊为独步,至北祠之被弦索,向来盛于娄东,其口中袅娜,指下圆熟,固令听者色之。

——沈宠绥《度随须知弦索题评》

材料二   “规范是规律的主观认识,是艺术达到一定高度后的产物。”那些依平仄格律规范创作的诗词,都有着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特点从而流传千年。书法如果没有九宫格的规范要求,也不会发展得那么精妙。所以当某项艺术出现了相应的规范时,便具有了进步的意义。……昆曲在中国戏曲中历史最悠久,是最早被宫廷和文人接受而进入雅文化之列的戏曲,它必然积存了大量的程式化的规范。但是规范一旦形成稳态结构,便其有了某种惰性力和保守力,就会导致盲目崇信规范的结果。

——摘编自钱茸《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沉:戏曲音乐的程式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良辅对昆腔做了怎样的革新?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昆腔首次登上戏曲舞台的剧作及创作者。
(2)围绕材料二中对“规范”的认识,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以相应规范的出现使昆曲成为了“近代百戏之祖”,论证“当某项艺术出现了相应的规范时便具有了进步的意义”。②以清中叶“花雅之争”,论证“规范一旦形成稳态结构,便具有了某种惰性力和保守力,就会导致盲目崇信规范的结果”以至昆曲日趋衰落。(只作选择不作阐述者,不得分)
2020-03-2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