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956年,新编《十五贯》的演出“救活了”濒于消亡的昆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这又岂是士大夫阶级以外的人所能办到的?当初编撰戏本子的人原来不曾为大众设想。

——叶圣陶《昆曲》(1934年)

材料二   (新编《十五贯》)删去了原作中的“宿命论”、“因果循环”以及“忠君”思想等……许多台词,都是重新写的,同样的意思,却换成了浅显平易的文言,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口语化,增强了《十五贯》对于大众的适应性。

——刘遗伦《从昆曲〈十五贯〉的改编看新中国初年的戏剧改革》

材料三   《十五贯》所表现的这一案件,正是集中地反映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精神,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这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黄源《昆曲〈十五贯〉编演始末》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分析《十五贯》重新编演前后的变化,完成下列表格(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比较项
时间
观众群体思想内涵表达方式
重新编演前        ▲                ▲        
重新编演后        ▲                ▲                ▲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昆曲极盛的起讫时间。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编《十五贯》让昆曲重新焕发生命力的原因。
2 . 有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活态的,这就意味着它必然要发生变化。”这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
A.可不具备真实性完整性B.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
C.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D.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
2019-05-13更新 | 723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B.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
C.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D.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
2021-01-19更新 | 213次组卷 | 42卷引用: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传承与发展值得每个人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杂剧是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的首个高峰,当时城市里出现了大量的固定演出场所,受到人们欢迎。但从戏剧发展的角度来讲,元杂剧的舞台生命依托于昆剧得以延续。依托魏良辅等改革的新声昆山腔,昆剧以折子戏的形式成功的吸纳和保存了一部分元代戏剧,即昆唱元杂剧。

——摘编自李良子《论元杂剧在昆剧中的保存》

材料二   “规范是规律的主观认识,是艺术达到一定高度后的产物。”那些依平仄格律规范创作的诗词,都有着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特点从而流传千年。书法如果没有九宫格的规范要求,也不会发展得那么精妙。所以当某项艺术出现了相应的规范时,便具有了进步的意义。……昆曲在中国戏曲中历史最悠久,是最早被宫廷和文人接受而进入雅文化之列的戏曲,它必然积存了大量的程式化的规范。但是规范一旦形成稳态结构,便其有了某种惰性力生力和保守力,就会导致盲目崇信规范的结果。

——摘编自钱茸《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沉:戏曲音乐的程式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杂剧的演出场所之名、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并概述在昆曲发展史上几个重要人物的主要贡献。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用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论述:“当某项艺术出现了相应的规范时便具有了进步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艺术往往因兼收并蓄而充满活力。下列各项中,具有这一鲜明特征的是
①楚辞 ②京剧 ③昆曲 ④元杂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9-10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1届高三9月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6 . 昆曲,原称昆腔,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在明朝中期经过革新后,传播到全国各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下列与其特征不相符的是
A.昆腔吐字抑扬顿挫,启口轻圆,收口纯细
B.普遍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泼
C.角色包括生旦净末丑,演员按角色进行分工
D.戏剧结构为“合—离—合,双线平行”
2022-01-0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浙大附中2022届高三12月月考暨首考模拟历史试题
7 . 在昆剧的形成过程中,“昆山腔”的改造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以魏良辅为首的一批艺术家对昆腔进行了成功的改革和创新。下列各项中能够反映这一说法的是
①在曲调演唱上,创造了把唱腔研磨得极其精致细腻的“水磨腔”
②在曲调运用上,使昆曲具备“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新特点
③在乐器伴奏上,在管乐伴奏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三弦等弦乐伴奏
④在演出形式上,设计了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称之为“折子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0-12-27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1届高三12月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8 . 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活化石”,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的昆曲,曾在历史上多次革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吴自魏良辅为“昆腔”之祖,而南词之布调收音,厩经创辟,所谓“水磨腔冷板曲”,数十年来,遐迩逊为独步,至北祠之被弦索,向来盛于姜东,其口中袅娜,指下圆熟,固令听者色飞。

——【明】沈宽蜈《度曲须知孩索题评》

材料二 江南经济繁蒙,得到文人雅士推波助澜,昆曲不但在城乡公开演出,士大夫的斤堂也成为表演场地…乾隆八十大寿,各处地方戏班纷纷进京,彼此又有相互观摩的机会,而徽班能采纳汉戏、秦腔,加上昆曲等各种来源的唱腔与音乐。遂糅合雅俗唱腔于一炉,混合弦乐与管乐器为伴赛,更广泛地收纳不同剧种的波技特色,终于开展为京减。京戏取精用宏,既较地方戏精致,又较昆曲易懂,于是压倒了各种地方戏,上至宫廷公卿,富商大贾,下至贩夫走卒,皆成为京戏广泛观众群。

——许倬云《万古工河》

材料三 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从2004年“首演开始,9场演出场场爆满,反响非常好”。“让年轻人一生之中至少看一次昆曲,改变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想法,这是白先勇将青春版《牡丹亭》引进高校的原因”。“《牡丹亭》连接传统与现代,让大众欣赏传统戏剧,这是正纯、正派、正宗的演出”。白先勇说,“我们不是迎合大众,而是做出美的东西来教育大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昆腔”与昆曲的关系。并指出魏良辅革新昆腔时,在曲调演唱、运用和乐器伴奏方面,分别吸收了北曲哪些长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昆曲和京剧在顾和园、故宫、避暑山庄中的演出场所,并说明京剧的艺术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牡丹亭》在昆曲中的地位。并分析白先勇改编后的新版《牡丹事》能“反响非常好”的原因?
2022-01-0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叶圣陶在《昆曲》中提到“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这又岂是士大夫阶级以外的人所能办到的?当初编撰戏本子的人原来不曾为大众设想”,作者意在强调
A.戏词追求典雅深奥B.内容应贴近百姓生活
C.用现代的方式演绎D.昆曲为士大夫服务
10 . 戏曲理论家张庚提出戏曲的“剧诗说”,认为“剧诗说”是其戏曲美学思想的核心。所谓剧诗,既指戏剧文学,包括戏剧的结构、人物塑造、语言等各个方面,也指从剧作到演出、从作家到演员,乃至整个舞台艺术,都要按照诗歌的意蕴和韵律进行整体的创造。从“剧诗”这一概念来审视昆曲,下列选项中能说明“昆曲是典型剧诗”的有
①精致、细腻,旋律缓慢、悠扬婉转的腔调
②与中国古典诗词一脉相承,古雅、华丽的曲词内容
③脚色体制的演员分工和相对多变的剧本结构
④程式化的表演手法与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