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型冠状病毒及相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疫苗接种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然而病毒的不断变异对现有疫苗的接种效力提出挑战。
(1)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表面的S蛋白与宿主细胞膜蛋白ACE-2结合而侵入细胞,S蛋白作为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_______免疫反应,其中___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通过结合S 蛋白的受体结合区域(RBD)中和病毒,进而阻断其侵害过程,因此RBD是疫苗开发的重要靶点。
(2)多种新型冠状病毒突变株在RBD区域出现突变。研究者比较病毒野生型和最具代表性的5种突变株的RBD氨基酸序列,找到一小段保守序列RBD9. 1,并展开研究:
实验组小鼠:注射含RBD9. 1的缓冲液;
对照组小鼠:注射含野生型病毒RBD蛋白或乙肝病毒抗原的缓冲液,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
实验一:取各组小鼠的血清与ACE-2蛋白和野生型病毒RBD蛋白混合,检测RBD和 ACE-2结合情况。
据图1分析,乙组和丙组阻断率较高的原因是_______,但由于_______,导致丙组的阻断率低于乙组。
为进一步评估RBD9. 1血清对病毒的中和能力,研究者将各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病毒 野生型、5种突变株混合,检测ACE-2过表达细胞的病毒感染率,发现_______,说明 RBD9. 1血清能有效中和野生型病毒及其突变株。

实验二:用RBD9. 1刺激各组免疫后小鼠脾细胞,发现仅乙、丙两组检测到细胞毒性T 细胞比例、IL-2等细胞因子的分泌量明显提高,表明RBD9. 1可以诱导小鼠产生_______免疫记忆。
(3)某些病毒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引发ADE效应(图2),加重病情发展。 为探究RBD9.1抗体能否通过Fc-FcγR相互作用介导最新流行突变毒株产生ADE效 应,请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
①Fc段突变的RBD9. 1抗体;②RBD9. 1抗体;③FcγR抗体;④表达FcγR的 细胞D ;⑤FcγR基因敲除的细胞D;⑥最新流行突变毒株 实验方案:

组别

实验处理

检测

实验组

I 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 II 细胞培养瓶中

细胞的病毒感染率

对照组

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 V细胞培养瓶中


____________
(4)依据本研究,你是否支持针对RBD9. 1进行新型疫苗研发,请说明理由_______
2023-01-09更新 | 46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疫苗接种是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有效手段。减毒无荚膜肺炎链球菌(SPY1)作为减毒活疫苗经鼻腔滴入使小鼠免疫,对成年鼠的保护效果较好,但对幼鼠的保护效果有限。
(1)经鼻腔滴入的 SPY1 减毒活疫苗入侵机体的第一步,是突破作为人体第__________ 道防线的鼻黏膜。随后抗原呈递细胞对其进行__________ 并呈递抗原,引起机体发生___________ 免疫反应。
(2)使用佐剂(免疫应答的辅助物质)是提高疫苗效果的有效手段。经典佐剂CT 毒性较 强,不适于婴幼儿疫苗。科研人员以幼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以   C48/80 为佐剂的 SPY1 ,疫苗的免疫效果,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
组别滴鼻免疫幼鼠免疫保护监测
第一组免疫后2周,每组随机取6只幼鼠,在鼻腔内滴入等量的D39肺炎链球菌。3天后,统计气管除D39的数目
第二组CT
第三组C48/80
第四组SPY1
第五组C48/80+ SPY1
第六组CT+SPY1

注:佐剂 CT 等需溶解至磷酸盐缓冲液(PBS)中
第 1 组的操作是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
(3)科研人员进一步将同等菌量的   D39 和 SPY1 对幼鼠滴鼻并记录幼鼠存活情况,结果如 图 2。并检测了 CT 和 C48/80 滴鼻对幼鼠肺组织的影响,组织切片结果如图 3。

上述两实验的目的是_____
(4)综合以上研究,研究者认为佐剂 C48/80 和 SPY1 联合制备的肺炎疫苗具有很好的应 用前景,请说明理由_____
3 . 新冠病毒表面蛋白的受体结构域(RBD),与人类细胞膜上受体(hACE2)结合,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我国科研人员利用RBD的mRNA,制备新冠病毒的疫苗。
(1)该mRNA疫苗进入细胞指导合成_________,该物质分泌出细胞后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进而产生抗体。
(2)实验检测不同剂量的mRNA疫苗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量,结果如图所示。

①实验中安慰剂组RNA应与实验组RNA的碱基_________(选填选项前字母),并且安慰剂组的RNA不能合成蛋白质。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不同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②已知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会释放淋巴因子IFNγ。取安慰剂组和疫苗高剂量组小鼠的脾脏,分离出T细胞,分别加入_________后,检测IFNγ的含量结果如图2。综合以上结果分析:该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方式为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mRNA疫苗刺激小鼠产生的抗体能否长时间存在保护作用,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

①请完善图中的实验操作:A_________,B_________
②除取血检测抗体外,为进一步评估疫苗效果,又进行了血清转移实验。将上述实验收集的血清分别注射到3组转hACE2基因小鼠体内,1天后小鼠鼻内吸入新冠病毒,5天后处死小鼠,检测肺内新冠病毒的有无。请从下列表格中选出最可能的实验结果(选填字母)________,说明该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实现长达26周的有效保护。

选项

对照组

实验组1

实验组2

A

B

C

D

(4)除检测mRNA疫苗的有效性外,还需要对其_______进行评估。
2023-01-05更新 | 49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下图所示的四个方框代表蓝细菌、新冠病毒、水绵和酵母菌,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阴影部分可能包含(       
A.核糖体B.染色体
C.DNAD.RNA
2022-04-29更新 | 7212次组卷 | 5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2020年至今,由新型冠状病毒 COVID-19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威胁。某些患者早期病情较轻,后期因发生细胞因子风暴病情突然加重。细胞因子是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细胞因子风暴是机体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的一种状态,其造成肺损伤的机制如下图所示。

(1)免疫细胞包含多种类型,图中未提到的有_______________
(2)据图可知,利用____________细胞因子的受体注射实验动物后,制备抗体可用于新冠肺炎细胞因子风暴的治疗。
(3)我国医疗工作者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入法对 4 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进行了治疗,效果良好。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除有干细胞特点外,还可以分泌多种营养因子和调节物质,其表面抗原不明显,不会引起患者免疫排斥。由上述特点分析,在治疗过程中间充质干细胞发挥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新冠疫苗研制更加重要,我国科学工作者研发的疫苗已经开始接种。请评价新冠疫苗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是______________
(5)为了让类似的疫情不再重演,①我们应该如何参与公共卫生治理?_____________
②如何改进个人卫生和其他生活习惯?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4-05更新 | 97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101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4)题。
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有效的措施。中国科学家分别从减毒活疫苗、灭活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五大技术方向推进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疫苗的设计和研发。对于疫苗的研发,研究人员已经相继开展临床前研究并启动了相应的临床试验。
减毒活疫苗的制备原理是将病原体经过人工处理后,使病毒失去致病性,但保留了原有的增殖能力和免疫原性,这种疫苗感染人体的效果接近自然感染,一般来说免疫效果好,免疫应答速度快,疫苗生产成本也不高,容易量产。但减毒活疫苗需要做出毒力恰到好处的毒株,研发时间长,还有低概率的致病风险,目前研究进展相对缓慢。
灭活病毒疫苗的制备原理是用各种理化方法灭活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使其逐渐丧失感染性,但保持病毒的免疫原性,之后再通过纯化等步骤制备出候选疫苗。这种疫苗易于实现体液免疫且应答效果较好,目前成为了新发传染病的首选疫苗形式。产量的迅速扩大可能是灭活疫苗的短板,同时灭活疫苗往往需要多次接种才能产生有足够数量的抗体。
重组蛋白疫苗被认为是最安全的疫苗,是将病毒的目标抗原基因整合到表达载体中,然后将表达载体转化到细菌、酵母菌、哺乳动物或昆虫细胞中,经诱导表达出大量的抗原蛋白,再通过纯化而得到的疫苗。
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是以病毒作为载体,将目标抗原基因重组到载体病毒基因组中得到的一种疫苗。接种后可在人体内合成抗原,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使人们产生对致病病毒的免疫力。腺病毒载体是最常用的病毒载体之一,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很多国内外研究团队以腺病毒为载体开发针对性疫苗。
核酸疫苗也被称为基因疫苗,包括DNA疫苗和mRNA疫苗,其原理是将某种抗原的DNA或mRNA序列经肌肉注射或微弹轰击等方法导入宿主体内,在宿主细胞中表达抗原蛋白,诱导机体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效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核酸疫苗的开发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开发与生产周期短,对冷链运输要求低,可以快速响应疫情需要。
在目前的情况下,饱和式的科研投入,全方位的资源倾斜,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付出,评审机构无间歇滚动式的审评审批,为新冠疫苗快速研发提供了充分保障。
(1)人体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及_________,后者在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时,可迅速_________,引发强烈特异性免疫反应。
(2)文章所述疫苗成分中含有有活性的病毒的是_________,注射进入人体后可经过翻译产生相应蛋白发挥抗原作用的有_________。(填序号①~⑥)
①减毒活疫苗②灭活病毒疫苗③重组蛋白疫苗④重组病毒载体疫苗⑤DNA疫苗⑥mRNA疫苗
(3)与灭活病毒疫苗相比,减毒活疫苗具有低概率的致病风险的原因是_________。从疫苗成分的角度分析,DNA疫苗比重组蛋白疫苗对冷链运输要求低的原因是_________
(4)在正式投入大规模生产和运用之前,需要对疫苗的_________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估,因此疫苗的研发通常耗时较久。有同学说“新冠病毒是RNA病毒,易发生变异,病毒变异后已研发的新冠疫苗无法起到预防作用。”请依据免疫学原理评价这一观点。________
2021-01-24更新 | 69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新冠肺炎(COVID-2019)是一种严重呼吸系统症状的高传染性疾病,严重时可致人死亡。该病是由新近出现的一种病毒——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RNA病毒)引起的,为探究如何更好的防治该病,研究人员进行了系列研究。
(1)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Cov(“非典”病毒)结构相似,都是营________生活的生物,侵染宿主细胞后,以_________为模板,利用细胞内的核苷酸和氨基酸作为原料,合成并组装新的病毒,同时会引发机体发生特异性抗病毒的____________免疫。
(2)2019-nCov病毒主要通过其表面棘突蛋白S与人宿主细胞膜表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结合,而感染细胞。S蛋白分为2个亚基S1和S2,S2蛋白包括两个膜融合区HR1和HR2,HR1和HR2结合形成复合体:6-HB,使病毒吸附并发生膜融合而进入宿主细胞中。
①科研人员比对SARS-Cov与2019-nCov   S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发现两者HR1有8个氨基酸不同,HR2完全相同,说明2019-nCov在以________为原料,逆转录形成HR1基因时发生了改变而导致的,HR2相对而言,更保守,不易发生变化。
②科研人员为研究HR1结构的改变,是否影响HR1和HR2的结合,从而改变其感染宿主细胞的方式,设计人工合成了结构和HR1、HR2相同的HR1P、HR2P,探究两者的自我折叠,以及相互结合情况。利用圆二色光谱技术进行检测,如图所示:

注:圆二色谱技术是研究蛋白质构象变化的重要技术,主要进行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核酸结合的研究。θ角的数值大小与物质的折叠率或物质之间的结合率成正相关 ;EK1为治疗SARS疾病时使用的融合抑制剂。据图可知,与其他组相比HR1P和HR2P的结合率______,并且复合体表现出6-HB的特征,说明2019-nCov的感染机制相似于SARS-Cov,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③根据上图物质之间的结合情况,研究人员认为________和EK1可以作为融合抑制剂,当患者使用含此类物质药物后,能够竞争性结合_________,从而阻止病毒与宿主细胞的融合。

(3)根据上述研究,科研人员明确了病毒感染细胞的机制。过程为:I. S1蛋白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II. S2亚单位的FP(融合蛋白)插入宿主细胞膜内; III. 触发HR1和HR2结合形成6-HB复合体,从而与宿主细胞融合。请结合上述过程,分析融合抑制剂的作用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该病的治疗,疫苗的研发也是一大应用前景,如果将HR1或HR2作为疫苗原料,你认为哪一种更好________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5-10更新 | 63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三1月期末练习生物试题变试题19-2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