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药物对兴奋传导及传递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可卡因可引起人体多巴胺作用途径的异常,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   ]_______中, 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多巴胺被释放到[     ] ___________(内环境成分)中,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     ]__________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产生兴奋,其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并不会持续兴奋,据图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吸食可卡因后,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长期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③的数量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这是吸毒上瘾的原因之一。
2023-12-11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云子中学长丰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眼镜蛇的毒液是神经毒素,这种毒液具有神经-肌肉(神经-肌肉的接头相当于突触)传递阻滞作用,引起横纹肌弛缓性瘫痪,可导致呼吸肌麻痹。对这种神经毒液作用机理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受体,从而阻断神经-肌肉传递
B.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小体,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C.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间隙,抑制神经递质的正常分解
D.毒液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影响突触后膜的兴奋
2023-10-12更新 | 661次组卷 | 27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艺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2022年6月26日是第35个国际禁毒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有些兴奋剂就是毒品,它们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可卡因是一种兴奋剂,会干扰交感神经的作用,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吸食可卡因者会产生心理依赖性。可卡因可引起人体多巴胺作用途径的异常,相关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①]______中,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多巴胺以______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其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多巴胺释放后突触后膜并不会持续兴奋,据图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吸食可卡因后,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______(填“上升”或“下降”)。长期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数量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这是吸毒上瘾的原因之一。
4 . 人体内的5-羟色胺(分子式为C10H12N2O)是由必需氨基酸——色氨酸(分子式为C11H12N2O2)代谢生成的一种衍生物,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使人产生困倦感。对于外周组织,它具有刺激血管收缩和平滑肌收缩的作用。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羟色胺是以色氨酸为原料经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
B.人体不同细胞膜上5-羟色胺的受体结构可能不同
C.5-羟色胺由突触后膜处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D.饮食中色氨酸的含量对人的睡眠没有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滥用兴奋剂、毒品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兴奋剂和毒品一般是通过作用于突触来对神经系统产生作用的
B.对于抑郁症患者,可使用兴奋剂来增强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可以抑制突触前膜上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功能
D.“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我们应该向社会宣传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
6 . 如图1是反射弧的某类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II表示突触的相关结构)。已知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所示,一个神经元主要包括:细胞体、树突、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图中c为______。在反射弧中若刺激b处,则d处______(有或无)电位变化,a处反应 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原因____________
(2)图二中突触小泡释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是单向传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该药物能________________,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3)在反射过程中,机体如若需要具体思考某一指令是否要执行,则需要高级中枢的参与,该高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当小孩被热水壶烫过一次后,就会知道以后不能再去摸热水壶,这属于______________ (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4)进入人体内环境的铅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使人出现狂躁不安等现象。研究表明,铅能够影响代谢使血液中的ALA增多,ALA的化学结构与氨基丁酸(GABA)的结构相似,请分析铅令人狂躁不安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2-23更新 | 24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有研究者选用枪马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组号

处理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

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I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75

75

浸润在河豚毒素中

5min后

65

65

10min后

50

25

15min后

40

0


回答下列问题:
(1)第I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____________(填“高”或者“低”)75mV,原因是____________。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识”,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要被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识别后才能发挥作用。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II、Ⅲ、IV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由于____________引起,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_________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____________(可多选,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药                           d.抗肌肉痉挛剂
2022-12-0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如图表示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中①~⑤代表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其中效应器是__________(填序号),效应器由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刺激图甲中的④,结合图乙分析此处的膜内外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该变化是由_____________引起的。
(3)神经递质由图丙中4释放到_____________(填内环境成分)中,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使信号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兴奋不能由6传到4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吸食可卡因后,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上升。长期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受体的数量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这是吸毒上瘾的原因之一。
9 . 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
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2022-06-09更新 | 16531次组卷 | 64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天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内啡肽是由垂体分泌的一种类吗啡物质,它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使兴奋性神经递质分泌减少,产生止痛效果,是天然的镇痛剂。其作用原理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甲是______,其分泌方式为______
(2)上图中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为______(填“A→B”或“B→A”),不能反过来的原因是______
(3)毒品海洛因与内啡肽结构类似,据此推测,当海洛因进入人体后,能与______结合,使突触后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
2022-04-12更新 | 247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