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脑皮层特定的区域控制相应的生命活动(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机体再次摄入食物过敏原后,大脑相应区域会被激活,个体产生厌恶反应行为,该过程机理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初次接触过敏原会引发体液免疫
B.肥大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过敏原结合
C.部分细胞因子可引发神经电位变化
D.厌恶反应行为需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
2 .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者对其发病机制开展系列研究。
(1)受到外界刺激,感觉传入神经元TG将兴奋传递到______引发痛觉。
(2)研究者手术结扎相关神经,构建对机械性疼痛敏感的三叉神经痛模型小鼠。利用不同质量纤维丝刺激小鼠面部特定区域,检测引发小鼠逃避发应的机械痛阈值(最小纤维丝质量),结果如图1。推测神经调节肽B的受体(NMBR)参与三叉神经痛的发生,检测TG的NMBR表达量,结果如图2。

①据图1可知,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______,说明三叉神经痛模型小鼠构建成功。
②综合图1、图2结果说明______
(3)小鼠TG存在一种A-型钾离子通道。研究者推测神经调节肽B(NMB)激活NMBR后通过A-型钾离子通道影响小鼠机械疼痛敏感性。为验证这一推测,研究者设计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方式

实验结果

A-型钾离子通道

的电流密度(pA/pF)

小鼠机械

痛阈值(g)

1

生理盐水

X

Y

2

低于X

低于Y

3

加NMBR阻断

剂,再加生理盐水

4

加A-型钾离子通道

阻断剂,再加生理盐水

5

与X无显著差异

与Y无显著差异

6

低于X

低于Y

注:电流密度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电量
①A-型钾离子通道受到______(促进/抑制)会降低细胞膜内外电势差,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②实验中2、5、6组的实验处理分别是______
③3、4组实验结果分别为______。综合全部实验结果,证实推测合理。
3 .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离子通道蛋白TRPV1能被高温(≥40℃)激活,然后迅速发生热失活。图a为小鼠TRPV1(mV1)在热激活和热失活时的结构变化示意图。
(1)当感受器的TRPV1被热激活后,离子通道打开,阳离子内流从而产生__________信号。该类信号(由TRPV1等多种热传感器产生的)传递至__________,使生物体产生热痛的感觉,并通过一系列的调节过程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持续高温条件下,mV1发生热失活,据图分析热失活的实质是__________

(2)我国科研团队发现,原始的哺乳动物鸭嘴兽的TRPV1(pV1)能被热激活,但不会发生热失活(图b)。研究人员利用最新技术将mV1的N端或C端嫁接给pV1,并检测不同TRPV1结构的功能,实验方案及结果见表。据表推测,很可能在进化过程中小鼠TRPV1的___________端发生结构变化导致热失活。热失活机制最终保留下来,并存在于大多数哺乳动物中,这是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TRPV1结构热激活热失活
mV1++
pV1+-
pV1+C端+-
pV1+N端+-
pV1+C端+N端++
注:“+”代表具有该功能,“-”代表该功能缺失
(3)为探究TRPV1热失活的生物学意义,科研人员以pV1替代了mV1得到转基因小鼠(pV1小鼠),以mV1小鼠作对照,加热地面金属板(≥40℃)刺激鼠爪,实验结果如下:
①长时间热板刺激在pV1鼠爪引起明显的烫伤,经检测发现,鼠爪组织中炎症因子增加。但长时间热板刺激对mV1小鼠无显著影响。
②敲除pV1小鼠中的pV1基因并重复实验,鼠爪烫伤的症状得到缓解,炎症因子无显著增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热失活可能通过__________来减少高温刺激造成的伤害,__________的哺乳动物更能适应炎热环境。随着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鸭嘴兽的环境容纳量最有可能会__________
4 . 慢性疼痛是常见的临床病症,常见的镇痛药物副作用大。已有研究发现绿光可以缓解小鼠的慢性疼痛。绿光对坐骨神经慢性收缩损伤(CCI)引起的神经性疼痛模型小鼠镇痛的中枢机制如下图。请回答:
   
(1)坐骨神经损伤后,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导到小鼠的痛觉中枢,使小鼠产生痛觉,痛觉中枢位于______(填“V2M”或“ACC”)。
(2)据图分析,神经元b释放的CABA导致神经元c产生的动作电位______(填“峰值降低”、“峰值升高”、“频率减少”或“频率增加”);绿光镇痛的可能机制是______
(3)研究人员通过位置偏好实验验证绿光缓解CCI小鼠的神经性疼痛,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小鼠可在每个隔间自由移动。实验方案是:实验装置放置在安静的地方,将CCI小鼠放置在中间隔间,视频统计小鼠在不同箱子的停留时间,实验的前15分钟绿光关闭,后15分钟绿灯打开。该实验方案不完善,需补充一组实验。完善下图所示实验处理_______
   
5 . 肠道菌群能通过菌体自身或其代谢产物对人脑产生影响,人脑也能通过调节影响肠道菌群,部分机制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Ⅰ摄取肠道菌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________,然后传递给细胞Ⅱ________(填名称),细胞Ⅱ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细胞Ⅲ结合,同时分泌细胞因子。
(2)细胞因子含量上升,促进下丘脑分泌物质a。物质a是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最终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
(3)致病菌产生的毒素可刺激肠嗜铬细胞分泌5-HT,5-HT与迷走神经元上的________结合,引起迷走神经产生兴奋,信号沿着外周神经传递到脑,进而产生呕吐反射,同时兴奋传递到________产生痛觉。呕吐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
(4)研究表明,长期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抑郁症。抑郁症情况越严重的大鼠对糖水的偏好度越低,明暗箱实验中停留在明箱的时间越短。药物X能通过缓解肠道炎症治疗抑郁症。L-茶氨酸能改善情绪,治疗抑郁症。科研人员探究生理盐水配制的L-茶氨酸是否是通过缓解肠道炎症来治疗大鼠的抑郁症,进行了如下实验。请补全下表:
实验步骤的目的

实验步骤的要点

动物分组将所有大鼠适应性饲养7天后平均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A)、模型组(B)、________(C)、茶氨酸组(D)
制作抑郁症模型鼠实验中除A组以外,其他各组大鼠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制作抑郁症模型鼠
实验处理A组和B组________,C组每日用一定浓度的药物X溶液10mL灌胃,D组每日用10mL L-茶氨酸溶液灌胃,连续灌胃28天
指标测定先对各组大鼠进行实验________并观察,再解剖并检测________
6 . 俗语讲“积懒成笨”,这可能与大脑海马区突触在受到长时低频刺激后引起突触结构的改变,形成抑制效应有关,部分机制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谷氨酸,需要消耗ATP
B.大脑海马区突触在受到长时低频刺激后,B受体的活性受到抑制
C.谷氨酸与B受体结合后,Ca2+内流会引起突触后膜上A受体减少
D.抑制效应的形成与受体数量的减少和结构的改变均有关联
7 . 多巴胺是脑内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主要负责大脑的感觉、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如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此时膜外是负电位
B.由图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转运回突触前膜
C.“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四肢无力,体内的某些信息分子含量减少
D.“瘾君子”吸食毒品后,出现健谈现象与吸食者大脑皮层言语中枢H区兴奋性过高有关
8 . 具有甜味或苦味的分子会刺激位于舌面和上颚表皮的味细胞。大脑皮层中,产生甜味和苦味的区域分别称为CeA和GCbt。脑干受损会导致无法产生苦味或甜味感觉。科研人员给小鼠吸食不同口味的液体,并记录小鼠的舔舐次数,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鼠舔舐甜味或苦味物质后产生不同感觉,是沿不同反射弧传导的两种反射活动
B.脑干受损无法产生苦味或甜味感觉,说明产生这两种感觉的中枢很可能分布在脑干
C.根据实验结果推测,GCbt能抑制甜味感觉的产生,CeA也能抑制苦味感觉的产生
D.动物减少舔舐掺有苦味物质的食物,可使其避免摄入潜在有毒物质,有利于生存和繁衍
2022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9 . 下图为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中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1)图中①、④、⑤、⑥依次表示__________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 ] _____、[ ] _____和[ ] _____组成。
(2)[ ] _____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某人头部受到猛烈撞击,心跳、呼吸停止,可能受损的部位是[ ] _____;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部位是[ ] _____
2022-07-23更新 | 677次组卷 | 4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一 2.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课后作业(巩固)
10 . 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排尿的低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平时,膀胱逼尿肌(位于整个膀胱壁)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膀胱内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如下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的调节过程: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组成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__________个神经元,完成一次反射活动反射弧内涉及__________种形式的信号转换。
(2)当冲动到达a点时,神经细胞膜对________的通透性增加,继而产生动作电位。人产生尿意后,在适宜条件下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为(用文字或字母加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位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能产生尿意但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其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___ (“a”或“b”)。
(4)正常人排尿过程中,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又刺激了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肢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并使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正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
(5)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这是因为脊髓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这体现了神经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调节的特点。这个过程中,神经元释放的抑制性递质和突触后膜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