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脑皮层特定的区域控制相应的生命活动(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如图是尿液的形成及排尿的调控过程示意图。图中内括约肌平时处于收缩状态,使尿道闭合;外括约肌平时处于舒张状态,使尿道口张开。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产生尿意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图体现了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调节,若图中的①受损,排尿反射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
(3)人为刺激图中的③,②处__________(填“有”或“无”)电位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6-1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章 神经调节 【单元测试 · 提升卷】-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单元速记·巧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 . 我国科研工作者通过小鼠模型,阐明了针灸治疗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Ⅰ、低强度电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轴,发挥抗炎作用;
Ⅱ、LPS是一种细菌毒素,当其进入动物血液后,会刺激肠巨噬细胞释放TNF-a等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简要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针灸时穴位被针刺会感到疼痛但肢体不会缩回,与缩手反射相比,该过程需要____(填结构)的参与。该过程中迷走神经上产生的兴奋传导是____向的。
(2)针灸或低强度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都能引起肾上腺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增加,请将该调节过程涉及的途径补充完整;足三里→____→肾上腺,该过程属于____
A.神经调节     B.神经—体液调节
C.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
(3)已知细胞外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临床上患者血钙含量偏高,针灸抗炎疗效甚微的原因是:血钙过高使得Na+____减少,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从而导致迷走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减少,抗炎功能下降。
(4)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LPS相当于____(抗原/抗体)。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在免疫细胞表面有两种类型的受体(如上图所示),分别介导促进和抑制炎症反应(图中以“+、-”表示)。请结合以上信息判断,针灸治疗发挥抗炎作用时,②、③处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
2024-03-26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3 . 甲患者只能看到单个物体或图形的半侧部分,而忽略另外半侧,通过脑部扫描发现右侧大脑后部有出血,身体其它部位一切正常。乙患者两次中风后,损伤大脑的颞叶,听力正常且能说、能写但他“不懂你在说什么”,医生诊断为“纯词聋”甲、乙两患者大脑皮层受损的部位分别为(       
A.枕叶的视觉中枢、韦尼克区B.中央后回、韦尼克区
C.枕叶的视觉中枢、布洛卡区D.中央后回、布洛卡区
2024-02-2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4 . 排尿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生理活动。膀胱充盈且排尿条件允许时,成人机体通过一系列的调节,完成排尿反射的部分途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盆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当成人的腹下神经和阴部神经兴奋时,会使________________,进而抑制排尿。膀胱充盈但排尿条件不允许时,成人能有意识控制排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某成人由于经常憋尿形成了膀胱结石(膀胱内形成的固体块状物),结石引发非膀胱充盈状态下人体频繁产生尿意,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尿崩症是一种以大量低渗尿排泄为特征的疾病,根据病变部位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临床上可通过禁水一加压素(抗利尿激素)实验进行区分:患者禁止饮水一段时间后,注射抗利尿激素检测尿液情况。若某患者尿液渗透压升高,尿量明显减少,可初步诊断该患者为________________尿崩症,推测其患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尿崩症的诊断还可通过抽取血样检测抗利尿激素水平来进行,其检测的生物学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将猫麻醉后切断脑干,猫表现出四肢强牵张反射的去大脑僵直现象(图A),刺激小脑蚯体该现象减轻。损毁神经迷路猫表现为图B现象。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该现象表明大脑对四肢肌肉的牵张反射有抑制作用
B.小脑蚯体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缓解了去大脑僵直
C.神经迷路对前肢牵张反射有抑制作用
D.将麻醉剂注入肌肉或切断传出神经末梢可使去大脑僵直消失
2024-02-07更新 | 2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高三高考适应性生物试题
6 . Ⅰ、如图表示高等动物体内的某些调节模式,A、B表示不同区域,C、D、E代表不同的物质或结构,a代表神经纤维上的一个点。

(1)如图中D代表反射弧的_____结构。
(2)a点处于静息状态时,其膜内的电位表现为_____;刺激D处,兴奋在a处以_____的形式_____(填写“双向”或“单向”)传导。
(3)膀胱贮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刺激膀胱壁感受器,兴奋沿盆神经传入_____中的低级排尿中枢,同时上行传导至某处产生尿意,产生尿意的过程为__________(用箭头和图中的大写字母表示)。
Ⅱ、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如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请分析回答:
(4)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中部施加单次强刺激,兴奋经神经纤维传导到突触前膜,并导致_____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
(5)据图分析,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进入胞内与_____共同作用,使C酶被激活,图示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的是_____(从以下序号中选填)①谷氨酸的释放②Ca2+与N受体结合进入海马细胞③A受体的磷酸化

(6)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加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说明发生了图中的_____(填序号I或II)过程。
2024-01-2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CBA),对运动员的智慧和体能都是极大的考验。左图是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赛场上,球员从看到篮球到准确完成投篮的过程中,对投球角度、力度作出准确判断的结构是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剧烈运动后,敏感者出现面红耳赤、大汗淋漓、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现象,是____________(填“副交感神经”或“交感神经”)兴奋后调节的结果。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部位不同,都是___________(传出、传入、混合)纤维。
(2)球员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细胞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浆后,此时的调节过程是___________,若⑦为肺部细胞,A处的氧气浓度___________(填“低于”“高于”“等于”)B处。
(3)球员在紧张状态下,容易消化不良,导致腹胀、胃肠道不适,原因___________
2024-01-1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生物试题
8 . 古有“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洒脱;今有“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的释怀。借酒消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健康问题,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器官及内环境稳态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志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尝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都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____,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患者____(适合/不适合)作为受试者。
(2)分析实验结果,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____(延长/缩短)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3)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

①其中,乙醇和乙醛在人体内都是有害的,都会引起人体产生不同的醉酒反应,例如:过量饮酒会影响人的脑干、_______等处的神经中枢,分别出现心跳加快、行走不稳和胡言乱语的现象。
②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会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____层生物膜。
③已知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医生通常会叮嘱服用头孢类药物的病人不要饮酒,综合以上信息,推测其中原因____
(4)“望梅止渴”属于____反射,请结合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对此现象进行解释____
2023-12-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褪黑素俗称脑白金,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内源激素,其分泌有昼夜节律,晚上分泌得多,白天分泌得少,具有调节睡眠的作用。请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1中信息可知褪黑素的分泌是由反射活动产生的结果,此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人体调节昼夜节律的中枢位于____
(2)光暗信号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兴奋并传递,最终分泌褪黑素,图1中含褪黑素受体的器官有____
(3)由图1可知光暗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属于____调节。有人喜欢长期熬夜玩手机或电脑,从而扰乱了生物钟,易出现失眠等现象,推测其原因是____
(4)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蓝光、绿光和红光对褪黑素分泌量的影响存在差异,酶H是褪黑素合成的关键酶。研究人员利用同等强度的蓝光、绿光和红光分别照射小鼠,所得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2推测,人长期处于____环境中最可能导致失眠,理由是____   
23-24高三上·上海·阶段练习
10 . 尿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xxx医院检验报告单(部分内容)。
姓名:xxx年龄:50性别:男
样本种类:尿液送检日期:xx年xx月xx日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值

颜色

黄色

黄色

透明度

清澈

清澈

pH

5.5

4.5~8.0

尿葡萄糖(UGLC)

14↑

mol/L

0

蛋白质

1.0↑

g/L

0

(1)上表为某人的尿液检测结果,导致尿液中出现葡萄糖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
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异常②一次性摄入过多糖③胰岛素分泌异常
(2)若要进一步确认此人是否患糖尿病,还需检测的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血液中________的含量。研究发现,约50%的II型糖尿病患者会发生“黎明现象”,即黎明时处于高血糖水平,其余时间血糖平稳,这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难点。
PSD
(3)人在黎明觉醒前后肝脏生糖达到高峰,此时人体主要通过将____________分解为葡萄糖来提高血糖浓度,胰岛分泌的_____(激素)可促进这一过程。
(4)人体觉醒后,通过摄食和消化吸收,血糖浓度上升,细胞中葡萄糖的含量增加,ATP/ADP的比率______,使ATP 敏感钾通道关闭,细胞膜电位绝对值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膜电位变化引起电压敏感钙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胰岛素以方式释放。
(5)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促进糖原合成与抑制糖原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等发挥降血糖作用。但Ⅱ型糖尿病患者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其原因可能有______
A.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B.胰岛素分泌障碍C.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
D.胰岛B细胞损伤E.存在攻击自身胰岛细胞的抗体
(6)为探究“黎明现象”的发生机制,研究人员根据II型糖尿病患者是否表现出“黎明现象”,将其分为有黎明现象组(DP)和无黎明现象组(DP-),测定体内三种相关激素的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PSD   
①由图中结果判断,“黎明现象”可能与____________节律性分泌异常有关(填图中激素名称)。
②人体昼夜节律受下丘脑 SCN区细胞中的 REV-ERB 基因控制,为证明“黎明现象”与人昼夜节律紊乱相关,可测定SCN 区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以收集证据。
2023-09-21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