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既能异花传粉也能自花传粉结实,其苗期的叶片通常为绿色,科研人员发现棉花黄叶突变体(M),其叶片在苗期表现出叶绿素缺乏的黄色性状,而当植株成熟时,叶片恢复绿色。已知叶片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将M与野生型植株杂交,F1自交所得F2中有302株绿叶苗和99株黄叶苗,说明黄叶为_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棉花具有杂种优势,即杂种一代在纤维品质、生长速度等方面优于双亲,但棉花为两性花,人工去雄繁琐,科研人员以黄叶作为指示性状,对杂种一代进行筛选。
①研究表明,M品系与常规品系杂交,F1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选育杂交种的过程如下:
I将M品系作为____________本,常规品系作为另亲本,隔行种植,授粉后采收母本植株的种子。
II.播种所采种子,在苗期应人工拔除黄叶苗,保留绿叶苗,即可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个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科研人员引进黄叶突变体的雄性不育品系(A),以提高棉花杂交种的生产效率。将A品系与常规品系(T)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

由杂交结果推测,控制叶色和育性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
另有研究人员用F1与品系(A)杂交,发现F2中出现了一定比例的绿苗雄性不育和黄苗雄性可育类型,则绿苗雄性不育和黄苗雄性可育类型出现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野生型棉花的叶片是光滑形边缘,经过上述诱导突变的方法,研究人员获得了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体①-⑥,每个隐性突变只涉及1个基因,这些突变都能使棉花的叶片表现为锯齿状边缘。设计如下杂交实验来确定突变基因的位置,不考虑其他突变和染色体片段交换。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杂交组合

F1叶片边缘

①×②

光滑形

①×③

锯齿状

①×④

锯齿状

①×⑤

光滑形

②×⑥

锯齿状

Ⅰ.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判断,与突变体①为同一基因位点突变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Ⅱ.第一组的F1与第四组的F1杂交得到的F2中,叶片边缘锯齿的概率可能为____________
2024-02-03更新 | 26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2 . 下面的图表是兴奋在神经Ⅰ~Ⅲ上传导和传递的数据。在神经 I~Ⅲ上标记点 d1~d5,如图 1 所示。对神经Ⅰ 和Ⅱ的同一点 P 以及神经Ⅲ的点 Q(P 和 Q 各为 d1~d5中的某一点)同时给予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 4ms 后测得神经 I~Ⅲ上各点膜电位见下表。神经 I 的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传导速度均为 2V,神经Ⅱ和Ⅲ的兴奋传导速度依次为 3V 和 6V。神经Ⅰ~Ⅲ上各点产生动作电位时,膜电位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2 所示。兴奋在各神经上只发生 1 次传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神经

4m后的膜电位(mV)

d1

d2

d3

d4

d5

I

-70

a

b

II

c

a

c

b

c

-80

a

注:a、b、c表示不同的膜电位数值,?表示膜电位未检测。

A.点Р对应点 d2,点 Q 对应点 d4
B.刺激后神经 I 的点 d1的膜电位不变
C.刺激 4ms 后,神经Ⅱ的点 d3的膜电位是-80mV
D.兴奋在神经Ⅱ上的传导速度为 2cm/ms
3 . 有这样一个杂交:nic+×+ade,得到七种不同的子囊型。如下表所示:

子囊型

1

2

3

4

5

6

7

基因型

+ade

++

++

+ ade

+ ade

++

++

次序

+ade

++

+ ade

nic ade

nic +

nic ade

nic ade

nic+

nic ade

nic +

++

+ade

++

+ade

nic+

nic ade

nic ade

nic +

nic+

nic ade

nic+

子囊数.

808

1

90

5

90

1

5


(其中,nic 为烟酸依赖型,ade 为腺嘌呤依赖型)
1.nic 基因与其着丝粒之间的重组率为(       
A.9.3%B.5.05%C.4.25%D.5.2%
2.nic,ade,着丝粒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是(       
A.着丝粒-nic-adeB.着丝粒-ade-nicC.nic-着丝粒-ade
2023-03-2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重庆初赛试题
单选题-单选 | 困难(0.15) |
名校
4 . 以下哪种因素将不会导致异域物种形成? (       
A.被分离的种群小并且发生遗传漂变
B.被隔离的物种与原物种面临不同的选择压
C.不同的基因突变开始区别被分离物种的基因库
D.两物种之间存在广泛的基因流
5 . 有关直系同源基因和旁系同源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系同源基因在功能上相似性一般强于旁系同源基因
B.直系同源基因一般存在于同一个物种,而旁系同源基因一般存在于不同物种
C.旁系同源基因一般存在于同一个物种,而直系同源基因一般存在于不同物种
D.直系同源基因功能彼此相似,而旁系同源基因的功能可能更加不同
E.直系同源基因是基因加倍产生的,而旁系同源基因是物种分异的结果
2023-03-19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重庆初赛试题
多选题 | 困难(0.15) |
6 . 自主神经系统是脊椎动物的末梢神经系统,由躯体神经分化、发展,形成功能上独立的神经系统,又被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则下列关于植物性神经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自主神经系统分成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大类。其中交感神经系统的分布与生理作用更为广泛
B.自主神经也可看作是传出神经,其需要经过一次换元才到达效应器。其中交感神经系统的节后神经要比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神经更长
C.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生理作用常常是相互拮抗的。如交感神经促进瞳孔扩大,而副交感神经系统促进瞳孔缩小
D.交感神经系统也有时候与副交感神经并不拮抗。如两者对于唾液分泌的调节
E.只有交感神经分布的部位如肾、肾上腺髓质、竖毛肌等
2023-03-19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重庆初赛试题
7 . 基因工程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后,在农牧业、医药卫生和食品工业等方面,展示出广阔的前景。下图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转基因生物或产品的流程图,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转基因生物反应器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手段将外源基因转化到受体中进行高效表达,从而获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表达产物的生命系统,包括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微生物。
① 若利用图示流程构建小鼠乳腺生物反应器批量生产人抗利尿激素,应先从人体________细胞中获取总RNA,通过反转录获得cDNA,再PCR后获得抗利尿激素基因。一条单链cDNA在PCR仪中进行n次循环,需要消耗________个引物。构建的表达载体导入的受体细胞是________。膀胱反应器有着和乳腺反应器一样的优点:收集产物蛋白比较容易,不会对动物造成伤害。此外膀胱生物反应器还具有的显著优势在于不受转基因动物的________(答2点即可)的限制,而且从尿中提取蛋白质比在乳汁中提取简便、高效。
② 若图中的受体细胞是大肠杆菌,通常用Ca2处理大肠杆菌,其目的是使大肠杆菌处于感受态,有利于________。理论上制备能分泌抗利尿激素的“工程菌株”时,酵母菌比大肠杆菌更适合作为受体细胞,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和新冠病毒的快速检测的研究均已有所突破。
① 目前新冠疫苗有灭活疫苗、基因疫苗、蛋白疫苗等。利用图示流程制备新冠病毒S蛋白疫苗。图中质粒A上m、n分别是启动子和终止子,箭头处是限制酶的切点(NcoⅠ:5′—CCATGG—3′;NheⅠ:5′—GGATCC—3′),根据S蛋白的RNA制备的目的基因S无法与载体A连接,需要在S基因两侧加接末端,若b链处加接末端5′—GATC,则在a链处加接末端5′—________。由图推测,目的基因S转录的模板链是________(填“a链”或“b链”)。
② 2022年3月11日,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增加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抗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其原理如下图。结合垫处含有足量的、可移动的、与胶体金结合的抗体1,T处固定有抗体2,抗体1和抗体2与新冠病毒表面同一抗原N蛋白的不同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呈红色。C处固定有抗体1的抗体,与抗体1结合也呈红色。

检测过程中反复进行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过程中此特异性结合共发生______次。若待测样本中不含新冠病毒,显色结果为______,结果为阴性。
③ 利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试剂盒中的抗体1。先给小鼠注射纯化的N抗原蛋白,一段时间后,从小鼠的________(免疫器官)中获取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将获得的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经过选择培养基筛选、________,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再经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培养,最终获得抗N抗原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2022-05-10更新 | 1799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8 . 氧化应激是体内自由基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多细胞器协同参与的复杂生化过程,高尔基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参与放大应激信号,诱发细胞早期凋亡。Src蛋白分布于高尔基体膜等处,参与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细胞骨架衔接蛋白ANLN分布于高尔基体等膜上的蛋白质,其作用是保持高尔基体及对应结构的稳定。
(1)在神经元中,高尔基体常集中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处,与突触小体内的_______ 形成有关;细胞骨架在神经元中参与了轴突和树突的伸展等生理过程,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当神经元轻度受损时,高尔基体可以形成_______,修补神经元的断端细胞膜,这一功能依赖高尔基体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2)科研人员使用H2O2构建氧化应激神经元模型进行相关实验一,观察、测定并统计神经元突起数及神经元中高尔基体的平均长度,结果如下图。注:SA为Src蛋白的激活剂


该实验结果表明:氧化应激下的神经元及高尔基体的早期表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并推测细胞中Src蛋白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又设计了特异性干扰ANLN基因表达的RNA片段(ANIi)和无关RNA片段。并利用该干扰技术,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设计了实验二:探究在氧化应激状态下,Src与ANLN之间的调控关系。请结合实验一的结果填下表完善实验二。
材料及处理   a .正常神经元     b. H2O2氧化损伤神经元       c. SA        d. ANIi       e.无关RNA
组号                          

材料及处理bd be bcd____
预期
现象
神经元突起急速下降,高尔基体长度迅速增长,出现细胞凋亡现象与实验中
( ) 组一致       
现象与实验中
( ) 组一致
现象与实验中
第 (③) 组一致
实验结论:Src通过调控ANLN表达来抑制神经元的凋亡及稳定高尔基体结构。
9 . 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而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
B.Ⅱ3和Ⅲ6的基因型不同,III3的出现是交叉互换的结果
C.若Ⅲ1与某正常男性结婚,则子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51
D.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6
2020-05-01更新 | 2299次组卷 | 10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困难(0.15) |
名校
10 . 食用草乌炖肉是有些地方人们的饮食习惯,但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乌头碱可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而不能兴奋
B.钠离子通道是胞外Na+内流和胞内K+外流共同的通道
C.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会使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