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马铃薯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植物细胞工程在马铃薯的脱毒及育种等方面有重要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育脱毒马铃薯时,外植体宜选用___________(“茎尖”叶片”),不选另一个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植物组织培养常用到愈伤组织培养基、生芽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在愈伤组织培养基上,外植体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是一团___________。在再分化阶段,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参与了细胞分化方向的调节,与生根培养基相比,一般情况下生芽培养基中___________
(3)马铃薯栽培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差,野生马铃薯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好,但二者存在杂交不亲合性。利用野生马铃薯种,通过细胞工程改进马铃薯栽培种种质的思路是___________
(4)避免微生物污染、优化培养条件可提高植物组织培养的成功率。在植物组织培养时,应从___________等方面制定措施,减少污染(至少答出2点);在培养室中培养时,注意优化培养环境,控制___________等培养条件(至少答出3点)。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转基因抗虫棉是人们应用较早的基因重组技术推广项目,目前转基因技术有了新的改进,如下图所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中转基因过程通常选择的限制酶是_______________,基因工程所用DNA连接酶有两类,其中只能连接黏性末端的是______________DNA连接酶,启动子的作用是与_______识别和结合,从而驱动基因的转录过程。
(2)图中需要进行离体组织培养的过程是______(用标号)。由棉株1获得单倍体苗的途径为:花粉通过诱导首先形成________进而再分化为试管苗。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每个细胞都具有________的特点
(3)若确定目的基因(抗虫基因已导入受体细胞,而要继续确定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可在分子水平上采用进行________技术检测,在个体生物学水平上鉴定是进行_______
(4)种植该基因植物时,为避免它所携带的抗虫基因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造成“基因污染”,则应把抗虫基因导入到叶肉细胞的________DNA中
3 . 转基因抗虫棉是人们应用较早的基因重组技术推广项目,目前转基因技术有了新的改进,如下图所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中转基因过程通常选择的限制酶是_____________,启动子的作用是与__________识别和结合,从而驱动基因的转录过程。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主要依靠二者含有共同的____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图中受体细胞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
(2)图中需要进行离体组织培养的过程是__________(用标号)。由棉株1获得单倍体苗的途径为:花粉通过诱导首先形成__________进而再分化为试管苗。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每个细胞都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细胞中____________,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2017-06-10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4 . 传统农业往往是单一经济作物模式,经济和生态方面都不能取得很好的效益。生态农业是应用生态学原理,提高生态系统生产力,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的现代化农业。鳅田稻,指在同一块稻田既种稻,又养鳅,形成“水稻护鳅,鳅吃虫饵,鳅粪肥田”的天然食物链,是一种现代化农业模式。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上讲,稻田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_____,水稻与泥鳅的种间关系是_____
(2)若要调查稻田中的双子叶杂草密度,可使用_____法。在对稻田的管理过程中,人们要对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进行清除。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鳅粪中的能量来自_____的同化量。
(3)实践证明,稻田中引入泥鳅起到了很好的防治虫害的效果,这是因为这一措施使稻田的_____稳定性提高。
2022-06-01更新 | 19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四月联考生物试题
5 . 长江江豚是长江现存的唯一鲸豚类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检验长江大保护成效和长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近些年来通过普查得到的长江江豚的数量信息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普查年份

2006年

2012年

2017年

2022年

数量/头

1800

1045

1012

1249

(1)长江江豚和东南亚江豚的生活环境、习性、形态非常相似,但长江江豚被认定为独立物种的原因是_________。研究长江江豚的生态位,除研究其栖息地和食物外,还应该研究其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过去几十年“电毒炸”“绝户网”等非法捕捞造成长江鱼类资源枯竭,大型码头、护岸等工程用硬质材料替代了自然的沙滩。而长江江豚及其食物包括鳗鱼、鲈鱼等鱼类和虾等,喜欢在自然的浅滩、沙洲捕食和哺育幼仔,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分析,长江江豚数量从2006年至2017年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长江江豚数量的减少使其_________多样性降低,该变化是导致物种灭绝的重要因素之一。
(3)自2020年1月1日起,常年禁止长江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该措施属于_________保护。但同时还要考虑当地渔民的生计问题,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原理。
(4)近年来由于气候原因造成长江多个支流与主河道断流,若疏通断流河道,将会使长江江豚种群的个数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_____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其种群数量的恢复。
6 . 请回答下列与农业生产有关的问题:
(1)农田中种植的某农作物植株呈均匀分布,这体现了种群的________特征。人们为了达到增产的目的,在农田上种植农作物时会将高度不同的作物进行套种,从群落的空间结构分析,此措施依据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农家肥(主要为动物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需通过土壤中的__________(填生态系统成分)进行转化后,才能被农作物的根系吸收利用。对于以施用农家肥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来说,流入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调整农田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农业生产上进行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你是一块农田的经营者,请你写出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一个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2020年,全球朱鹮种群数量已由1981年在陕西洋县发现时的7只,扩展到5000余只,朱鹮受危等级由极危降为濒危。为了保护朱鹮,洋县制定严苛的生态保护政策:在朱鹮活动区禁止开矿、狩猎、砍林伐木;引导农民保留天然湿地和冬水田,保障朱鹮的觅食地等。发现朱鹮后的20多年间,洋县农作物减产、地方财政减收,每年损失共计2000多万元。严峻的形势倒逼洋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积极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在洋县,除草都是靠人工,除虫严格要求使用纯自然的生物制剂或物理方法(主要依靠黏虫板、除虫灯)。如今,洋县绿色产业富了乡亲,“朱鹮”和“有机”,已成为洋县最耀眼的两张名片。回答下列问题:
(1)洋县对朱鹮进行的是最有效的________保护措施,该措施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从而实现了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综合保护。
(2)一个物种的灭绝会导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这是因为每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________________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维系整个生态系统的稳态。
(3)朱鹮保护之初,可能由于限制使用________________,出现病虫害危害,导致农作物减产,收入减少;后来,采取生物制剂或物理方法除虫,反而增加了收入,尝试分析收入增加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4)洋县依托保护朱鹮造就的优越生态环境,积极发展景区和乡村观光旅游,结合有机产业开发休闲农业,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请结合洋县保护采购的案例,说明该理念蕴含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8 . 太湖是我国的五大淡水湖泊之一,分为梅梁湖湖区、东太湖湖区、贡湖湖区等多个湖区,湖中浮游生物种类丰富。浮游甲壳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摄食藻类,同时又是许多鱼类的重要食物。回答下列问题:
(1)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浮游甲壳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2)科研人员分别在梅梁湖湖区和东太湖湖区采样,统计分析两个湖区的总氮量(TN)和总磷量(TP)以及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结果如图 1 和图 2 所示。梅梁湖湖区的浮游甲壳动物密度明显高于东太湖湖区的,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若挺水水生植物大量生长,则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会_________(“升高”或“降低”)。

   



(3)随着太湖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太湖的富营养化也逐渐加重。科研人员根据其他地区富营养化治理的经验,向太湖引种高等挺水水生植物和鲢鱼、鳙鱼等鱼类,通过相互之间的种间竞争和捕食关系自发构成有序的整体,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__________原理,同时还需要应用太阳能水生修复系统改善太湖水质,增加水体溶氧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
9 .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在组织损伤修复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对皮肤的创面愈合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了以下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由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变而来的肌成纤维细胞能以_____的方式向细胞外分泌胶原纤维、纤维连接蛋白等蛋白质。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生成过度会造成瘢痕增生。
(2)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产生外泌体(由细胞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的囊泡),外泌体是由成分为磷脂、蛋白质、_____的生物膜和包裹在其内部的蛋白质和RNA等物质组成的。
(3)科研人员以无胸腺裸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背部皮肤有创伤的裸鼠若干,随机均分为三组,处理方法及一段时间后的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向创面皮下四周注射的物质观察皮肤创面愈合情况检测αSMA表达量
1缓冲液伤口直径大,瘢痕大+++
2间充质干细胞+缓冲液伤口直径小,瘢痕小
3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缓冲液伤口直径小,瘢痕小

注:αSMA是肌成纤维细胞的标志产物。
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推测,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产生_____加快创面愈合,同时_____(填“促进”或“抑制”)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变。
实验二:为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皮肤创面影响的机理,研究人员检测了不同物质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划痕实验(原理如图所示)检测不同物质对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一段时间后,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向创面皮下四周注射的物质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距离
4缓冲液4.81
5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缓冲液9.50.5
6去除外泌体和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缓冲液5.01

①上述实验中,组别6的作用是排除_____对实验的影响。
②综合实验一、二,总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促进伤口愈合且使皮肤瘢痕较小的原因:_____
(4)用绿色染料标记外泌体,与成纤维细胞混合12 h后发现,绿色标记出现在成纤维细胞内部,表明_____
(5)外泌体中含有多种物质,确定外泌体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物质的实验思路是_____
2022-02-24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10 . 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长期食用辛辣食物、饮食不规律、胃酸过多等是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原因,没有关注到胃内细菌的作用。1982年,澳大利亚科学家沃伦和马歇尔发现并从患者的胃中成功分离、培养出了幽门螺杆菌,他们尝试用能杀菌的抗生素治疗这些胃病患者,产生了明显疗效。由此他们指出,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但是他们的这一结论并未得到认可,因为人们一直普遍认为,胃内的酸性环境不可能让细菌长期存活,胃内是一个无菌的环境。1984年,马歇尔自己“以身试菌”,喝入幽门螺杆菌菌液进行实验观察。此后经过大规模的临床实验观察充分证明,消化性溃疡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沃伦和马歇尔的研究及其结论终于得到认可,他们因此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强的尿素酶活性,该酶能催化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目前,13C呼气检测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之一。其做法是:让病人服下一定量的13C-尿素,约30分钟后收集待检者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13CO2。为了研究13C呼气检测的可靠性,研究人员同时用在胃镜下取胃黏膜活组织样本检测的方法和13C呼气检测法,对82例胃炎患者进行了检测。胃镜活检的结果是:82名患者中有48人感染幽门螺杆菌。13C-呼吸检测的结果是:82名患者中共有35人13C检测为阴性,即未感染幽门螺杆菌;47人13C检测为阳性,即感染幽门螺杆菌。同时,这47人胃镜活检结果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请回答:
(1)从细胞的结构上分析,幽门螺杆菌和人体细胞最主要区别是________
(2)沃伦和马歇尔最初尝试用抗生素治疗胃炎和胃溃疡,该治疗措施所依据的推测是________
(3)马歇尔进行自身人体实验,以证实胃炎或胃溃疡的病因,他的研究思路是:若口服幽门螺杆菌能引起消化性胃溃疡,则说明幽门螺杆菌可以_______,消化性溃疡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4)13C-尿素呼吸检测的原理是:患者消化道细胞内________(填“有”或“无”)尿素酶活性,呼出气体中的13CO2仅来自________(物质),该反应过程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人体细胞的呼吸过程。
(5)和胃镜活检方法相比, 13C-尿素呼吸检测的准确率为________(用分数表示),说明该检测方法是可靠的。 和胃镜活检相比,13C-尿素呼吸检测的优势是________(答出一项即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