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30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环境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植物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结构改变并进入细胞核,催化特定基因的表达
B.光敏色素的化学本质是一种色素分子,主要吸收红光、蓝紫光
C.植物根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直接转换成生长素
D.冬小麦需要经历低温诱导才能开花结实,开花结实与植物体内的激素有关
2 . 我国组织实施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每天为贫困地区婴幼儿提供一个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包,该项目自实施以来有效降低了婴幼儿低体重、生长迟缓和贫血的发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营养包中的蛋白质高温变性后降温能缓慢复性
B.营养包中的Fe是参与构成血红素的元素,缺Fe会导致贫血
C.只有细胞中才有蛋白质的分布,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D.评价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要格外关注非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3 . 将来自同一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且生理状态相同的细胞细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溶液中,对细胞失水量进行测量,所得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溶液的起始渗透压比乙溶液的起始渗透压高
B.a点,洋葱细胞开始从乙溶液中吸收溶质分子
C.8min时,甲、乙两种溶液中的细胞均有活性
D.乙溶液中洋葱细胞的细胞液颜色在a点时最深
4 . 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某植物细胞置于较低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细胞吸水直到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植物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甲物质溶液中的H2O可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液中
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D.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后,细胞液浓度可能高于外界溶液浓度
5 . 2018 年《细胞》期刊报道,中国科学家率先成功地应用体细胞对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克隆,获得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克隆猴的成功培育标志着我国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体细胞核移植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恢复其全能性较难。培育克隆猴过程中,在卵母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_期进行显微操作去核。
(2)医学研究中,使用同一供体得到的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可避免因个体差异导致的误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发现对于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来说,单靠核移植本身并不足以使重构胚顺利发育成存活个体,还需要对供体细胞核进行表观遗传修饰才能开启细胞核的全能性。研究表明染色体组蛋白动态可逆地被修饰酶所改变,控制着基因的表达(如图所示)。

①据图分析,_______________(填“降低”或“提高”)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和 _______________(填“降低”或“提高”)组蛋白去甲基化水平有利于相关基因恢复表达,开启细胞核全能性,从而显著提高重构胚的发育率。
②科研人员通过设计实验验证以上观点。供选择试剂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 mRNA、组蛋白甲基化酶的 mRNA、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生理盐水。
实验思路:将重构胚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分别注入等量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等量_______________、等量_______________、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各组的胚胎发育率。
实验结果:各组的胚胎发育率结果为:丙组>甲组=乙组>丁组
6 . 新冠病毒、甲流病毒等微生物都会导致高烧等症状,靠临床表现难以进行区分和鉴定,多重 PCR—电泳技术,可对多种病原体同时进行鉴别检测。多重 PCR—电泳技术指在同一个 PCR 反应体系中加入多对引物,扩增相应的目的基因,产生不同长度的片段﹐再通过电泳进行分离和识别。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多重 PCR 过程中,不同引物的碱基排列顺序不能互补
B.PCR 过程复性阶段的温度过低,会导致非特异性条带增加
C.在电场作用下,带电分子一般向着与它所带电荷相同的电极移动
D.不同大小和构象的 DNA 分子在电泳时,迁移的速率不同
7 . 浒苔(一种绿藻)和蓝细菌在被生活污水污染的水体中会大量增殖,严重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下列关于浒苔和蓝细菌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均以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B.浒苔和蓝细菌的细胞中均有 DNA—蛋白质复合物
C.生活污水中的有机养料为蓝细菌提供能量导致其迅速繁殖
D.浒苔的遗传物质是 DNA,蓝细菌的遗传物质是 RNA
8 . 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白萝卜汁中加入斐林试剂,50℃—65℃水浴后液体由蓝色变成砖红色
B.在大豆种子的组织样液中先后加入双缩脲试剂A、B液,液体由蓝色变成紫色
C.向DNA溶液中加入4mL二苯胺试剂,液体立即由无色变为蓝色
D.在花生子叶临时装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后,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才能观察
9 . 钾元素作为果树的三大营养元素(氮、磷、钾)之一,被称为“品质元素”。科研人员为研究不同用量的钾肥对苹果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的O2浓度范围内,苹果根细胞吸收K+的速率会受到O2浓度的影响,说明K+进入根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但是O2浓度升高到一定浓度后,即使继续增加O2浓度,根细胞吸收K+的速率也不会增加,此时限制根细胞吸收K+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2)图1表示不同用量的钾肥(K1-K4)对苹果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其中,CK组不施用钾肥,K1~K4组钾肥(K2O)用量分别为 1.68、336、504和672kg⋅hm-2,图1中不同用量的钾肥对苹果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是否表现出抑制作用?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3)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测K+对苹果树的净光合速率和胞间 CO2浓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图2中组施的钾肥为___________ kg⋅hm-2时最有利于苹果树生长。与CK 组相比,不同用量的钾肥处理均导致胞间CO2浓度下降,根据图2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10 . 鹦鹉热也称鸟疫,是由鹦鹉热嗜衣原体(胞内寄生)引起的人、鸟和其他动物的一种共患传染病。鹦鹉热发病快。表现为高热、肌痛、腹泻等症状。重症不及时治疗可致死,即使是轻症,恢复也相当缓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重症患者治疗输氧时采用含有5%的CO2混合气体,目的是刺激呼吸中枢
B.鹦鹉热嗜衣原体会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通过抗体即可清除该病原体
C.鹦鹉热常伴随腹泻症状,此时机体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会升高
D.鹦鹉热常伴随发热症状,机体升温的过程中,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