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的代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58 道试题
1 . 植物细胞膜上的H+-ATP酶能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该能量用于H+的跨膜转运。科技人员进行了不同浓度K+、Mg2+条件下绿豆植物细胞膜上H+-ATP酶的活性研究。
(一)实验材料和药品(略)             (二)细胞膜的提取(略)
(三)H+-ATP酶的活性测定(温度、酸碱度等反应条件适宜)。(略)
(四)实验结果:

依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H+-ATP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
(3)表中A的数值是_____
(4)实验中各组加入不同浓度K+溶液的体积应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绘制柱形图,表示仅在不同浓度Mg2+条件下,细胞膜上H+-ATP酶的活性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广东省阳东广雅学校高三11月月考生物试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0.64) |
名校
2 . 学校生物实验室有一批存量淀粉酶制剂,因存放时间较长,估计已失去活性。某班生物兴趣小组承担了鉴定任务,请你帮助完成实验设计,并回答有关问题。
(一)实验目的:探究这批存量淀粉酶的活性。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非还原糖,在淀粉酶作用下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通过比较该存量淀粉酶和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可以鉴定出这批存量淀粉酶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①存量淀粉酶制剂 ②大小烧杯若干 ③试管若干 ④淀粉糊 ⑤斐林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5g/mL的CuSO4溶液) ⑥碘液 ⑦量筒 ⑧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
(1)取唾液:将口漱净,含一块脱脂棉,片刻后取出,将唾液挤入小烧杯中。
(2)取两个烧杯,分别编号为A、B,分别加入适量的淀粉糊。再往A烧杯加入适量唾液,B烧杯中加入_____
(3)适当时间后,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1、a2,各加入A烧杯中的溶液2 mL。另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b1、b2,各加入B烧杯中的溶液2mL。
(4)向试管a1、b1中加入等量碘液,_____
(5)像试管a2、b2中加入_____,水浴加热,观察各试管中颜色变化。
(五)若试管a1中溶液为棕色(碘液的颜色),试管a2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补充试管b1、b2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实验结论(填写在表格中):
b1b2结 论
第一种可能__________该存量淀粉酶制剂完全失活
第二种可能蓝色有砖红色沉淀该存量淀粉酶制剂活性保留部分活性
第三种可能褐色_____该存量淀粉酶制剂活性正常

2016-12-1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生物试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活性较强,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 15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请协助完成“测定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1mg/mL的标准麦芽糖溶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作麦芽糖标准液。取 7 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 2min,取出后按试管号顺序排列。
试剂试管号
1234567
麦芽糖标准液(mL)00.20.61.01.41.62.0
蒸馏水(mL)2.0
麦芽糖含量(mg)00.20.61.01.41.62.0
斐林试剂(mL)2.02.02.02.02.02.02.0

步骤二:制备酶液。

步骤三: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水浴中15 min,取出后迅速冷却。
步骤四:另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mL 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和蒸馏水,将四支试管置于40℃的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 ,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
步骤五: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分析:将A试管中颜色与步骤一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
结果分析:(略)
分析上述步骤回答:
(1)步骤一的2~7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分别是:1.8、1.4、1.0、0.6、0.4、0(单位mL)。要控制等量的液体,是为了控制________(自、因、无关)变量,“测定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
(2)步骤三的实验操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四中A、B试管5mL 5%淀粉溶液和C、D试管中2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和蒸馏水分别装在不同试管中40℃恒温水浴处理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
(4)步骤五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吉林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生物试卷
4 . 下列为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一)可供选择的实验材料:新鲜的肝脏研磨液、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盐酸等。
(二)实验步骤:
步骤试管1试管2试管3
12滴新鲜的肝脏研磨液2滴新鲜的肝脏研磨液2滴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21mL蒸馏水
3保持温度37℃保持温度37℃保持温度37℃
42mL过氧化氢溶液2mL过氧化氢溶液2mL过氧化氢溶液
5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

(1)表中的①是_____,②是_____,产生气泡最多的是_____号试管。将步骤2和步骤4的顺序颠倒,对实验结果会有什么影响_____,原因是_____
(2)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能使用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料吗?_____为什么?_____
(3)如果用曲线图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在现有的条件下,当横坐标表示pH,纵坐标表示_____,实验的操作和记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根据你对酶特性的了解,在下图中选择一个最可能是实验结果的曲线图:_____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0.64) |
5 . 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活性较强,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 min后失活。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 cm)。
主要试剂及仪器:麦芽糖标准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作麦芽糖梯度液。取7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2 min,取出后按试管号顺序排列。
试剂试管号
1234567
麦芽糖标准液(mL)00.20.61.01.41.62.0
蒸馏水(mL)2.01.81.41.0XY0
斐林试剂(mL)2.02.02.02.02.02.02.0

步骤二:利用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制备淀粉酶溶液。
步骤三: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水浴中15 min,取出后迅速冷却。
步骤四:另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mL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忽略其中含有的少量麦芽糖)和蒸馏水,将四支试管置于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
步骤五:取A、B试管中反应溶液各2 mL分别加入E、F试管,然后向E、F试管分别加入2ml斐林试剂,_________,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将E试管中颜色与步骤一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
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一的5~7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X、Y)分别是_____________(单位mL)。
(3)实验中B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补全步骤五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Ⅰ、光合作用光反应的简要过程如下图所示,

(1)叶绿体色素存在于图中(     )
A.P680        
B.Cyt b6f
C.PC        
D.P700        
E.Fd
(2)CF0和CF1___________。暗反应有关酶存在于______(甲/乙)侧。
(3)据图及所学知识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侧的H+只来自于水的分解
B.所有的叶绿素a分子都能光解水
C.NADPH是最终的电子受体
D.光反应时既消耗水分子,又生成水分子
Ⅱ、为研究杨树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特点以及外界条件对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研究人员选用外部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如株高、叶片数等)的杨树苗进行实验。
实验一:选取4组杨树苗,分别对第2、4、6、8片叶进行14CO2标记,三天后,测每株苗各部位的放射性相对含量,结果见表一中数值;
实验二:另取两组杨树苗,对第5片叶均用14CO2标记,实验组的第7片叶用黑纸罩上,三天后,测每株苗各部位的放射性相对含量,结果见表二中数值。

(注:表中数值均为百分比含量,*为放射性标记叶片)
(4)14CO2在光合作用暗反应的________反应过程被利用。
(5)比较实验一中四个组的实验结果,叶2和叶4的光合产物大部分并没有运输出去,这是由于第2、4叶片仍处于幼龄阶段,所以________。从实验结果还可以看出,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________
(6)叶序相对小的叶片会主要将其光合产物运向叶序________(大/小)的叶片,根、茎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叶序________(大/小)的叶片。
(7)从表2可以看出,黑暗能够_________(促进/抑制)有机物向第7片叶的运输。要想进一步证实你的推论,可以增加一组实验,处理方法是:将第7片叶用单层纱布袋罩上,检测第______片叶的放射性相对含量,如果其放射性相对含量____________说明你的推论是正确的。
2016-11-2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上海市十一校高三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
10-11高三上·四川成都·阶段练习
7 . I. (1)下列4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 __________ (填序号)。
①观察叶绿体和原生质的流动
②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④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2)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将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II.下图甲表示从青蛙体内分离出一部分新鲜的腓肠肌及相连的部分神经组织,图中a为神经纤维与腓肠肌细胞的连接处。图乙是图甲中a部位的扩大图,其中Ach(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当兴奋传到传出神经末梢时,Ach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假设在实验过程中,适宜条件下肌肉和神经组织均能保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利用上述材料做了如下一些实验:

实验一:将2个微电极置于上图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并与灵敏电流计正负两极相连;微电流间隙刺激e处,结果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偏转。
实验二:将一定浓度的阿托品溶液滴加在脊柱与c点之间的某处(d),重复实验一,结果与实验一相同;再将一定浓度的阿托品溶液滴加在神经肌肉连接处(a处),重复实验一,结果肌肉不收缩,但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同实验一;
实验三:将一定浓度的阿托品溶液滴加在脊柱内部处,重复实验一,结果肌肉不收缩,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1)预测实验一中每一次刺激后指针偏转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说明阿托品溶液阻断兴奋在__________________,而不影响兴奋在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结果说明脊柱内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断的分解,则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表示,不少重症肌无力者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抗体,它除了与病毒结合之外,还能与Ach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递,导致重症肌无力。这说明患者所感染的病毒表面有一种_________________与Ach受体相似。在免疫学上这种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________________病。
2016-11-18更新 | 8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期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8 . 萌发的小麦种子中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较耐热,但在pH为3.6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 ℃条件下15 min后失活。
实验材料和用具:萌发的小麦种子、麦芽糖标准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一:制作麦芽糖梯度液。取7支干净的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后60 ℃水浴加热2 min。
试剂试管号
1234567
麦芽糖标准液/mL00.20.61.01.41.62.0
蒸馏水/mL2.01.81.41.0XYZ
斐林试剂/mL2.02.02.02.02.02.02.0

二:用萌发的小麦种子制备淀粉酶溶液。
三: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70 ℃水浴15 min后迅速冷却。
四:另取4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 mL 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各加2 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忽略其中含有的少量麦芽糖)和蒸馏水,将4支试管40 ℃水浴10 min。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40 ℃水浴10 min。
五:取A、B试管中反应溶液各2 mL分别加入E、F试管,然后向E、F试管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并进行________________,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将E试管中颜色与步骤一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小麦种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一的5~7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X、Y、Z)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mL)。
(3)实验中B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检测实验使用的淀粉溶液中___________
(4)若要测定另一种淀粉酶的活性,则需在第________步骤进行改变。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0.64) |
9 . 请分析回答有关实验问题:
(一)下列是酶促反应的实验操作(表中“+”为加入,“﹣”为未加入).
实验操作试 管
ABCDEF
1.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可溶性淀粉溶液1mL+++
2.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1mL+++
3.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1mL++
4.加入蔗糖酶溶液1mL++
5.加入蒸馏水1mL++
6.酶促水解反应摇匀,37℃水浴中保温10min
7.向每个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2mL摇匀,沸水浴中加热1~2min
8.观察并记录各试管内的变化

1制备淀粉溶液时需加热煮沸,但制备好以后必须冷却到室温才能使用,这是为了_____
2上述实验中,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试管有_____
3实验过程中,如果E、F号试管也出现砖红色沉淀,下列有关可能有很多原因分析中,正确的是(用序号表示)_____
①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不纯,混有还原性糖.②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太长,其中的微生物将部分淀粉、蔗糖分解成还原性糖.③试管不干净、上面留有还原性糖.④实验操作过程中,胶头滴管混用、错用.
(4)本实验中,不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理由是_____
(二)某同学在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用洁净的装置甲和乙,并加入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两装置所加溶液的量相同,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措施如下图:

(5)装置甲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从实验的结果看出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_____
(三)从55~65°C的温泉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到了脂肪酶.
(6)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_____
2016-12-1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0.64) |
10 . 请分析回答有关实验问题:
(一)下列是酶促反应的实验操作(表中“+”为加入,“—”为未加入)。
实验操作试 管
ABCDEF
1.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可溶性淀粉溶液1 mL+++
2.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1 mL+++
3.加入唾液淀粉酶溶液1 mL++
4.加入蔗糖酶溶液1 mL++
5.加入蒸馏水1 mL++
6.酶促水解反应摇匀,37℃水浴中保温10min
7.向每个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2 mL摇匀,沸水浴中加热1~2min
8.观察并记录各试管内的变化

(1)制备淀粉溶液时需加热煮沸,但制备好以后必须冷却到室温才能使用,这是为了_______
(2)上述实验中,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试管有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如果E、F号试管也出现砖红色沉淀,下列有关可能有很多原因分析中,正确的是(用序号表示)_______
①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不纯,混有还原性糖。②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太长,其中的微生物将部分淀粉、蔗糖分解成还原性糖。③试管不干净、上面留有还原性糖。④实验操作过程中,胶头滴管混用、错用。
(4)本实验中,不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理由是_______
(二)某同学在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用洁净的装置甲和乙,并加入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两装置所加溶液的量相同,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措施如下图:

(5)装置甲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从实验的结果看出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
(三)从55~65℃的温泉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到了脂肪酶。
(6)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__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