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的代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58 道试题
1 . 某同学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用8株有20片叶片、大小和长势相似的天竺葵盆栽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12345678
温度(℃)1010202030304040
光照强度(LX)10000100001000010000
开始时CO2量(g)5.05.05.05.05.05.05.05.0
12h后CO2量(g)4.55.13.55.41.95.92.05.8

(1)序号1、3、5、7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在该实验组合中,实验变量是____,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个)
(2)序号2、4、6、8可构成另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则该实验组合研究的的主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图里标出光照强度为1000 Lx,温度分别为10℃、20℃、30℃和40℃时的表观光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并请注明横坐标所表示的变量和具体数值________

(4)在光照强度为1000Lx,温度为30℃时,12小时每株天竺葵可积累葡萄糖________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
(5)如果用图(二)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且测量指标为装置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则该装置需要作适当修改,具体修改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1-30更新 | 594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届广西桂林中学高三11月月考生物试卷
2 . 结合图、表回答与番茄光合作用相关问题
Ⅰ.光合作用是生物体生命活动赖以生存的营养和能量来源。如图为番茄光合作用过程模式图,A﹣J表示物质或结构。

(1)图中,J的化学本质和E所表示的物质分别是_____
A.蛋白质和ATP            B.多糖和NADPH            C.RNA和ATP        D.蛋白质和NADPH
(2)反应Ⅰ类囊体腔中积累H+的生理意义是_____
A.为水的光解提供能量                    B.形成膜内外两侧的H+浓度差
C.为ATP合成提供能量                    D.防止叶绿体色素被破坏
(3)突然停止光照,图中C和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用“升高”、“不变”或“下降”表示)。
Ⅱ.科研人员以番茄为实验材料,研究按一定比例组合的红光和蓝光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组合

叶绿素含量(mg•g-1

类胡萝卜素含量(mg•g-1

气孔导度(mmol•m-2•s-1

胞间CO2浓度(µmol•mol-1

表观光合速率(mmol•m-2•s-1

A

白光

2.03

0.22

164.67

276.67

5.30

B

红光

2.73

0.29

142.33

359.67

4.26

C

蓝光

1.73

0.17

222.00

326.67

7.28

D

红蓝组合光(红:蓝=1:1)

2.47

0.25

263.33

268.00

7.71

E

红蓝组合光(红:蓝=3:1)

2.82

0.32

230.00

224.67

9.95


(注:气孔导度是指气孔的开放程度)
(1)该实验的可变因素是__________;最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的光照条件是_________,该条件下光合速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
(2)叶绿素是叶绿体中的主要色素,这种色素主要吸收_________光;与类胡萝卜素比较,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较_______
(3)环境条件由红光调整为蓝光,RuBP的再生速率将__________;与D组比较,E组的胞间CO2浓度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021-07-1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诺丁汉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实验班)
3 . 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的淀粉酶主要有α-淀粉酶(在pH3.6以下迅速失活,但耐热)、β-淀粉酶(不耐热,70℃条件下15min后就失活,但耐酸)。以下是以萌发的小麦种子为原料来测定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实验,请回答下列与实验相关的问题:
【实验目的】测定40℃条件下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
【主要器材】麦芽糖标准溶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试管等。
【实验步骤】
(1)制备不同浓度麦芽糖溶液,与斐林试剂生成标准颜色。取7支洁净试管编号,按下表中所示加入试剂,而后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2min,取出后按编号排序。
试剂试管
1234567
麦芽糖标准溶液(mL)00.20.61.01.41.62.0
蒸馏水(mL)X1.8Y1.0Z0.40
斐林试剂(mL)2.02.02.02.02.02.02.0

表中Z代表的数值是______________
(2)以萌发的小麦种子制取淀粉酶溶液,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______________,取出后迅速冷却,得到α-淀粉酶溶液。
(3)取A、B、C、D四组试管分别作以下处理:
试管A1A2A3B1B2B3CD
5%淀粉溶液(mL)111
α-淀粉酶溶液(mL)1111
蒸馏水(mL)1
40℃水浴锅中保温(min)1010101010101010

(4)将A1和B1试管中溶液加入到E1试管中,A2和B2溶液加入到E2试管中,A3和B3 溶液加入到E3试管中,C、D试管中的溶液均加入到F试管中,立即将E1、E2、E3、F试管在 40℃水浴锅中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分别加入2mL斐林试剂,并经过60℃水浴中加热2min后, 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将E1、E2、E3试管中的颜色与______________试管进行比较得出麦芽糖溶液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平均值。
【讨论】①实验中F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排除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对结果进行校正。②若要测定β-淀粉酶的活性,则需要对步骤二进行改变,具体的操作是将淀粉酶溶液______________,从而获得β-淀粉酶。
2018-11-1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火箭班)下学期4月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4 . 气孔的开闭与保卫细胞的渗透压有关,气孔运动的无机离子吸收学说认为,在光照的条件下,保卫细胞质膜上的某种酶被激活,使H分泌到保卫细胞外,驱动K进入保卫细胞,引起保卫细胞渗透压升高,吸水膨胀,从而气孔开放。将新鲜的蚕豆叶采摘后,黑暗处理1 h,分别置于一定pH的某种溶液中,进行A、B、C、D四组实验,如表一所示,1 h后,撕取蚕豆叶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统计气孔的开闭情况,结果如表二所示。
表一 实验对照组设计表
组别溶液pH是否有光
AKCl7黑暗
BKCl7光照
CKCl4.5光照
DNaCl7光照

     表二 实验结果统计表
组别完全开放半开放关闭
A0.7%11.7%87.6%
B37.1%38.7%24.2%
C21.3%41.9%36.8%
D18.5%26.7%54.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和B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 B和D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 B和C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将其表格中对气孔开闭影响的数据转换成柱状图。
   _________
(4) 从气孔运动的角度分析,酸雨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是________
2015-08-0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南通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5 . 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用不同的材料分组进行实验,历时5天,每天定期给每个培养皿中的种子(培养皿铺上了等量的棉花,种子置于棉花上)施以等量的对应浓度的溶液,整个实验在暗室中进行,记录每个培养皿中发芽种子数和平均芽长,设计表格(不同浓度烟草浸出液处理5天后,3种作物种子芽长和萌发率记录表)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5天的平均芽长和萌发率

绿豆

黄豆

红豆

芽长/cm

萌发率/cm

芽长/cm

萌发率/cm

芽长/cm

萌发率/cm

0%

15

100%

12

99%

10

98%

40%

5

90%

4

95%

2.8

81%

70%

1.2

86%

1.4

63%

1.5

45%

100%原浸液

0.4

73%

0.5

34%

0.6

30%


(1)该实验得出的结论至少有两个,请在给出结论一的基础上,写出结论二。
结论一:同一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不同种子的萌发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效果不同。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农五号”大豆是榨油的好材料,种子中含有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萌发时相关酶的活性较高,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大分子有机物可水解形成小分子有机物,种子在萌发初期有机物质量先上升后下降,先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5天的种子质量相对萌发前要高得多,主要是由______(填“C”“H”“O”或“N”)引起的。
(3)统计完毕后,对萌发的种子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在操作和加入试剂都没有错误的情况下,在滤纸条上只出现______条色素带。
2022-09-0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周测22(综合)生物试题
6 . (一)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_________分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为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该种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被称为_________
(2)能代表氧气运输方式的过程是图中的编号_________;d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是________,此过程中载体分子的形态改变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细胞中的ATP。
(3)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
(二)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
表1数据为实验测得体外培养的某种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单位:小时)。
表1
周期G1SG2M合计
时长(h)1073.51.522
(1)S期细胞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在电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细胞,可见纺锤体由细胞两极的_________发出,在M期中消失又出现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
(2)该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是_________小时。
(3)若在上述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处于__________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再培养_________小时,则其余细胞都将被抑制在G1、S期交界处;去除抑制剂,更换新鲜培养液,细胞将继续沿细胞周期运行,在所有细胞达到_________期终点前,再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全部细胞都被阻断在G1/S期交界处,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2021-07-1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选考)
7 . 下图表示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①表示结构,②③表示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
(2)光反应过程中,水在光下裂解产生_________和氧气。碳反应生成的三碳糖大部分运至叶绿体外,转变成_________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
(3)光合作用正常进行时,若光照突然减弱,则在较短时间内叶绿体中RuBP的含量将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研究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某种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获得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NaCl溶液浓度
(mmol. · L-1)


0


25


50


100


150


200


250

表观光合速率
(μmolCO2 · m-2 · s-1 )


6.0


6.3


7.0


6.0


5.5


2.0


1.8


(注:表观光合速率是指在光照条件下,植物从外界环境吸收CO2的速率)据表中数据,在答卷的指定位置建立坐标系并在坐标系中绘出表观光合速率变化曲线。_____________
2019-01-30更新 | 8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卷
8 . 有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进行了“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实验探究。请根据题目的要求做答。

(一)甲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培养液(营养物质是葡萄糖)、带橡皮塞的锥形瓶两只、100mL烧杯4个、两根弯曲的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NaOH溶液、清水、凡士林等实验材料和用具,按装置I所示安装好,探究酵母菌所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
(1)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计另一实验,请指出另一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II)如何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在下表空格中:
序号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结论
装置I装置II
1________②不移动只进行有氧呼吸
2③不移动________只进行无氧呼吸
3________________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3)当装置I的氧气非常充足而装置II在无氧条件下时,发现装置I每分钟移动了9个单位,而装置II每分钟移动了2个单位,则每分钟装置I中酵母菌消耗葡萄糖与装置II中酵母菌消耗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忽略物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乙兴趣小组做的是探究光照强度对某水草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如下图,将该装置置于不同光强下得到如右表实验数据,其中每格对应气体变化量是10μmol。


装置中水草的呼吸速率是___________μmolO2.h-1,分析表中数据,在光强100μmol.m-2.s-1,装置中水草每小时产生的氧气量是____________μmol。为了实验数据更为精确,在实验实施中应如何设置对照组来校正物理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______________
2018-04-21更新 | 30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中山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生物试题
9 . 牛奶营养丰富,含大量蛋白质及乳糖,但有些人消化道中缺乏乳糖酶,无法消化乳糖,引起腹胀、腹痛甚至腹泻。服用某种口服液后可以缓解该症状。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这种口服液的作用机理,做了如下探究:
【实验假设】该口服液可以将牛奶中的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实验材料】口服液、1%葡萄糖溶液、鲜牛奶、蒸馏水、计时器、点滴白瓷板、滴管、葡萄糖检测试纸等。
【实验步骤】
(1)在点滴白瓷板的4个孔的边上标记1、2、3、4,如图所示:

(2)按下表往1、2、3、4号孔中依次滴加样品和试剂:
孔号滴加样品滴加试剂
11%葡萄糖溶液(4滴)蒸馏水(1滴)
2鲜牛奶(4滴)蒸馏水(1滴)
3蒸馏水(4滴)口服液(1滴)
4鲜牛奶(4滴)口服液(1滴)

(3)10min后,用葡萄糖检测试纸检测4个孔的葡萄糖浓度;
(4)将步骤(3)的显色结果与图标准色版比对,并将比对结果填入表。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
孔号滴加样品和试剂葡萄糖试纸检测结果
11%葡萄糖溶液(4滴)+蒸馏水(1滴)++++
2鲜牛奶(4滴)+蒸馏水(1滴)+
3蒸馏水(4滴)+口服液(1滴)X
4鲜牛奶(4滴)+口服液(1滴)Y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并回答:
(1)2号孔结果表明,鲜牛奶中_________(选填含少量或不含)葡萄糖。
(2)3号孔实验的目的是检测口服液________,以排除无关变量对4号孔实验结果的干扰。
(3)实验结果中X处记录为“一”,Y处记录结果为“+++”,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进一步探究。若口服液中有效成分是乳糖酶,用煮沸处理后冷却的口服液重复4号孔的实验,Y处检测结果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2020-03-18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18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生物试题
10 . 研究人员用一定大小的新鲜菠菜的叶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试分析回答:

(1)指示剂使用麝香草酚蓝,其变色范围是:pH=6.0呈黄色,pH=7.0呈墨绿色,pH=7.6呈蓝色,结果如下:
试管编号
实验开始时指示剂颜色绿色绿色绿色绿色
实验完成后指示剂颜色蓝色绿色黄色绿色

分析试管颜色变化原因:
则试管①指示剂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试管③指示剂变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中起到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填试管编号)。
实验后得到以下相关图形分析,根据图形回答相关问题:

(2)能进行图一反应的是____________试管(填试管编号), 图一中的A 和C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图二是在CO2浓度为0.1%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得的曲线,其中表示光补偿点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CO2浓度改用0.3%时重新进行上述实验,在图二中光饱和点向___________方向移动。
(3)若图三表示在图二的a光照强度下该叶片的一个叶肉细胞,则图中不该有的箭头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此时该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
(4)图曲线表示在4种实验条件下测定的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①0.10%CO2,温度在30℃  ②0.10%CO2,温度在20℃
③0.03%CO2,温度在30℃     ④0.03%CO2,温度在20℃
由实验结果分析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影响光合速率。③和④曲线重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温度和空气不同的氧含量下,测定了菠菜叶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其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为相对值)。请据其分析回答:
O2含量

CO2释放量温度

0.1%1.0%3.0%10.0%20.0%40.0%
3°C6.23.61.24.45.45.3
10°C31.253.75.921.533.632.6
20°C46.435.26.438.965.567.2
30°C59.821.48.856.6100102
40°C48.217.37.142.474.273.5

①该实验数据是在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填试管编号)所示实验环境条件下测得的。
②研究人员在对数据分析时,发现在温度、氧含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所测数据最可能是错误的。
③就表中数据分析,蔬菜长期贮藏的最佳环境控制条件是温度、氧含量分别为_________
④此条件下植物细胞内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氧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植物的呼吸强度一般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4-0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3月零班网上摸底生物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