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基本特征及病毒(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下面题。病毒的“逃逸”,植物病毒主要侵染植物细胞,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子机制通常是为了适应植物细胞内的生活环境而特化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植物病毒完全不能侵染动物细胞。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植物病毒或其组分可在动物细胞中表达或进行某些功能。
自然界中近70%的植物病毒需要依靠介体昆虫传播,这些介体昆虫对植物病毒的持久性传播是导致植物病害的关键。介体昆虫可以通过自噬途径降解病毒颗粒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过程如图1。病毒也可以劫持或破坏自噬途径,在介体昆虫体内持续增殖。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DV)进入白背飞虱(介体昆虫)的肠道上皮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其唾液腺,白背飞虱进食植物时将病毒传播。中国农业科学院某研究团队发现SDV侵染介体昆虫后“逃逸”的新机制,如图2。

SDV侵染白背飞虱后,促进Atgs基因的表达激活了自噬,其中Atg8Ⅱ蛋白与早期自噬体膜结合,参与早期自噬体的延伸和闭合。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自噬体膜上有很多正在组装和成熟的病毒颗粒,且病毒外壳蛋白P10可以与溶酶体膜上的LAMP1互作,操纵白背飞虱自噬,使SDV逃过防御,促进其持久传播。
这解释了为什么病毒可以在特定的介体昆虫中存活并高效持久传播,同时为阻断病毒的持久传播提供了新策略。
(1)自噬体具有双层膜结构,白背飞虱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还有______。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的结构特点。
(2)写出SDV在白背飞虱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依据文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SDV与ITGB3结合后以胞吐的方式进入细胞
B.自噬体膜为病毒蛋白P10的大量聚集提供了场所
C.Atg8Ⅱ基因表达有助于SDV病毒量的下降
D.介体昆虫细胞自噬有利于SDV的增殖和传播

(4)综合文中信息,概括病毒在特定的介体昆虫中存活并高效持久传播的适应性对策____
2024-05-22更新 | 25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2 . 关于病毒起源的假说,第一种为“病毒为细胞祖先假说”,第二种为“病毒起源于细胞假说”。第一种假说认为,地球上生命产生历程首先由无机物演化为有机物,再演化为生物大分子物质,接着产生病毒,然后由病毒演化为原始细胞。第二种假说又分为“退行性起源假说”和“内源性假说”,“退行性起源假说”认为,病毒是高级微生物在侵染宿主细胞进化历程中的部分基因丢失,使其逐渐丧失独立的自我繁殖能力;“内源性假说”认为,病毒起源于正常细胞的核酸片段“逃逸”,因偶然途径从细胞内脱离出来而演化为病毒。回答下列与病毒有关的问题:
(1)病毒的基本物质组成是____,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____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第____种假说更有道理,理由是____
(3)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若要为病毒是通过“内源性假说”演化来的寻找证据,可以考虑的方面为____
(4)脊髓灰质炎病毒(PV)的蛋白质外壳可作为抗原引起人体免疫,减毒的PV也可起到预防小儿麻痹症的作用。这两种疫苗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特异性免疫种类____(填“完全相同”“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从安全性上考虑,____(填“减毒的PV”或“PV的蛋白质外壳”)作为疫苗更安全。
2024-05-1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考生物模拟试题
3 . 血凝素基因(HA)编码的血凝素是构成流感病毒包膜纤突的主要成分。成熟的血凝素包含HA1和HA2两个亚单位,其中HA1含有病毒与受体相互作用的位点。人IgG抗体中的一段小肽,常作为融合蛋白标签,由IgGFc基因的片段(长度为717bp)编码。蛋白质分泌依赖于信号肽的引导,本研究中用信号肽IL-2SS代替HA自身信号肽,科研人员尝试构建IL-2SS/HA1/IgGFc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导入大肠杆菌表达和分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感病毒包膜主要由__________组成,包膜上血凝素的合成场所在___________
(2)本实验用信号肽IL-2SS代替HA自身信号肽有利于融合蛋白分泌到大肠杆菌细胞外,PCR扩增目的基因时应该选择图中引物_____________。设计引物时,不能包含基因HA1的终止密码子的编码序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应选择限制酶___________来切割质粒A,然后直接将PCR产物与质粒A混合,同时加入____________DNA连接酶,使得目的基因与质粒A相连。若目的基因与质粒A正向连接,用BamH和SacI同时切割重组质粒,完全酶切后的产物中短片段的长度约为___________bp。
(4)有时为了满足应用需要,会在载体中人工构建诱导型启动子,当诱导物存在时,可以_____________
(5)图示中的限制酶有的来自于大肠杆菌,但限制酶不能切割大肠杆菌本身的DNA分子,原因是_______
4 .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Avirus)为常见流感病毒,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移变”(shift)指的是甲型流感病毒发生突变,导致一种新的病毒“亚型”出现。奥司他韦是治疗甲型,乙型流感的抗病毒药物,作用的靶点是分布于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神经氨酸酶可以断开病毒芽体与宿主细胞间的连接。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型流感病毒的类脂膜来源于__________,该病毒的基因是指__________
(2)请据图写出甲型流感病毒侵染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__________。(用文字与箭头表示)
(3)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的免疫类型有__________
(4)根据题目信息可推测奥司他韦治疗流感的机理是___________
2023-04-25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二)理综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细胞免疫中,被病毒感染的动物细胞表面会形成一种抗原复合体,能够被效应T细胞识别。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病毒α、β(病毒α和β无相同的抗原)的遗传物质,并分别感染甲、乙小鼠。
第二步:提取甲、乙小鼠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制成细胞悬浮液1和细胞悬浮液2;同时提取小鼠甲体内的效应T细胞(TC)和小鼠乙体内的效应T细胞(TC)。
第三步: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按下表加入各种物质。(+表示加入,-表示未加入)
试管编号细胞悬浮液1细胞悬浮液2TCTC
A+-+-
B+--+
C++-
D-+-+

第四步:保温一段时间后离心分层,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
(1)在机体的免疫调节过程中,效应T细胞可能来自___________的增殖分化。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能够被效应T细胞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功能,效应T细胞裂解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凋亡。
(2)该实验中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病毒α、β,过程是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若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则说明效应T细胞识别被病毒感染的动物细胞具有特异性。
(4)在免疫过程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除了效应T细胞外,还有___________(答出三例)。
6 . 期高血糖可引发血管细胞衰老。科研人员为研究S蛋白在因高血糖引发的血管细胞衰老中的作用,以腺病毒为载体将编码S蛋白的S基因导入血管细胞,实现S蛋白在血管细胞中的大量表达。腺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其复制需要E1、E2、E3基因共同完成。为将S基因导入腺病毒,科研人员首先构建了含S基因的重组质粒,过程如图1,含S基因重组腺病毒的制作过程如图2。

(1)科研人员将S基因先用____________(填限制酶的名称)酶切后,再用DNA连接酶连入质粒I,得到重组质粒Ⅰ(图1甲所示),导入细菌后。为筛选含有重组质粒I的细菌,除了营养成分外,培养基还需添加____________
A.卡那霉素                    B.氨苄霉素                    C.DNA连接酶                    D.琼脂
(2)在上述培养基中长出的单菌落提取质粒,无法确定是否含有S基因,原因是____________。如要进一步鉴定重组质粒I是否含有S基因,下列方法可选用的是____________
①测定重组质粒Ⅰ的长度②测定重组质粒Ⅰ碱基序列③放在青霉素培养基进行筛选④测定重组质粒I的元素
(3)重组质粒Ⅰ长度为3.5kb(千碱基对),质粒Ⅱ长度为5.4kb,用限制酶切重组质粒Ⅰ获得DNA片段,利用pmeI切割将此DNA片段与质粒Ⅱ(图1乙所示)重组产生重组质粒Ⅱ,重组质粒Ⅱ的长度可能为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4)图2中,将含S基因的重组质粒II,用PacI酶切后,获得改造后的腺病毒DNA,将其导入A细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A细胞的基因必须要含有____________基因。
(5)综合上述信息,从生物安全性角度分析重组腺病毒载体的优点:_____________
7 . 去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COVID - 19)的变异毒株“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引发全球关注,多国陆续升级防疫措施积极应对。专家提示,无论病毒如何变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日常防护措施对阻断所有变异毒株的传播都有效。请回答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COVID - 19)之所以能够快速变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棘突蛋白(简称s蛋白)是主要的病毒抗原,侵入人体后可以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细胞。当病毒再次侵入人体时,______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使体内合成大量抗体,从而起到预防作用。
(3)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新冠肺炎。我国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的临床实验表明,接种新冠灭活疫苗第一剂后7天,体内普遍开始产生抗体,14 - 28天抗体阳性率约60% - 90% ,接种第二剂28天后抗体阳性率均达90%以上。多次接种疫苗可以增加______. ,从而形成持续保护。
(4)目前还没有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若你参与相关药物研发,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药物的作用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8 . 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是一种DNA病毒,它能入侵神经系统并长期潜伏感染。研究人员对HSV-1的感染机制进行了探究。
(1)在正常个体中,入侵机体的感染性病毒颗粒迅速被清除,这体现免疫系统的______功能。HSV-1侵染时,抗原呈递细胞(APC)能______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呈递给辅助T细胞,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体内的APC细胞有______
(2)在未被免疫系统完全清除的情况下,HSV-1会侵染上皮细胞,自上皮细胞释放后进一步侵染神经元。已知正常神经元中细胞核至神经末梢的物质运输是通过驱动蛋白沿着微管蛋白运输的,研究人员因此提出,HSV-1需招募上皮细胞中的驱动蛋白,帮助病毒自身运输至细胞核。为验证该假设,研究人员进行实验。
①研究人员首先培养HSV-1,实验组用______培养HSV-1,对照组用______培养HSV-1。
②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培养的HSV-1分别侵染正常神经元,以______作为检测指标,确认假说是否成立。
③HSV-1利用驱动蛋白将病毒自身运输到细胞核是由于病毒需要在细胞核内______
(3)HSV-1通过其衣壳上的P蛋白结合并“捕获”上皮细胞的驱动蛋白。你认为预防或阻断HSV-1对神经元的侵染,有明陛可行的药物研发思路:______(请写出两条)。
2022-01-15更新 | 563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2月适应性练习生物试题
9 . 每年的冬季,流感疫情都会进入一个流行期。但由于人们接种了甲流疫苗后,甲型H7N9病毒不再是最占上风的毒株了。请分析回答问题:
(1)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实现。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是人们很感兴趣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①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 ②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根据上述资料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你支持第______________种观点,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艾滋病病人能否通过注射青霉素抑制病毒的增殖? 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中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3)图中表示的细胞是___________(动物/植物)细胞,将装片向____________方移动可将上图所示视野中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
(4)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l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______
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倍B.面积放大了400倍
C.长度或宽度放大40倍D.标本的体积放大400倍
(5)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______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C.是无色透明的D.是活的细胞
10 . 因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和普通感冒(旧称伤风)症状相近,又统称为感冒,但是二者又有明显区别,有经验者一问便知是哪一种感冒。二者的主要区别如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项目

流感

普通感冒(伤风)

病原体

流感病毒

鼻病毒、冠状病毒等

传染性

只有少数具有传染性

发热程度

多高热( 39 -40 ℃),偶伴寒颤

不发热或轻度发热,无寒颤

全身症状

重,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

轻或无

上呼吸道症状

相对较轻

鼻塞、流涕、喷嚏等明显


(1)引发流感和伤风的病原体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增殖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在打寒颤时会使机体产热量成倍增加。流感患者伴有寒颤而伤风患者没有,说明机体热量流失较严重的是_____________患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免疫调节的角度来看,一般人在受凉、雨淋、过度疲劳后,容易得伤风,原因是________
(4)流感出现明显的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的症状,而伤风没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021-06-19更新 | 43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百师联盟(全国1卷)高三5月二轮联考(三)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