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蚊子叮咬后释放出致痒物质,使痒感受器兴奋并经脊髓传入大脑形成痒的感觉。薄荷醇(薄荷中的一种化学物质)可以止痒,近来的研究揭示了薄荷止痒的机理,如图所示。

(1)已知感受器感受致痒物或/和薄荷醇是依靠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这些受体大都是____________。
A.磷脂B.多糖C.蛋白质D.胆固醇
(2)在图中①和③处发生的信号转换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人因外伤导致②处受损,当他被蚊子叮咬时,最可能的表现为____________。
A.不能产生痒的感觉B.大脑无法支配抓挠的行为
C.无法针对致痒物产生可以传导的兴奋D.针对蚊子叮咬依然可以完成挠痒反射
(4)据图阐述开发新型止痒剂的理论方案,并阐明其止痒机理____________
2022-06-04更新 | 27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二(三)5月线上测试生物试题
2 . EB病毒(EBV)可引发鼻咽癌等癌症。我国科研人员制备有效阻断EBV感染的单克隆抗体,为治疗和疫苗研发提供思路。
(1)如图1所示,EBV表面的糖蛋白gHgL与上皮细胞表面受体(如E2等)结合后,引起gB发生___变化,启动病毒包膜和上皮细胞膜融合。膜融合过程体现了膜具有___性。gHgL可作为制备有效阻断EBV感染的单克隆抗体的___

(2)研究人员从EBV感染者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PBMC),包含自然杀伤(NK)细胞、T细胞、B细胞。将下表中不同荧光标记的分子与PBMC培养后筛选出目标细胞,将目标细胞中的抗体mRNA___为cDNA,扩增出gHgL抗体基因,转入细胞成功表达出单克隆抗体。筛选出的目标细胞应具有荧光___(选填字母)。
不同荧光标记的分子相关分子的特点
荧光A-抗CD4抗体CD4为辅助性T细胞的标记分子
荧光B-抗CD8抗体CD8为细胞毒性T细胞的标记分子
荧光C-抗CD20抗体CD20为B细胞的标记分子
荧光D-抗CD56抗体CD56为NK细胞的标记分子
荧光E-gHgLgHgL可与细胞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

(3)经筛选得到单抗D8,与已报道的单抗A1相比,两者都有较强的gHgL结合能力,都能显著抑制EBV病毒感染上皮细胞。将gHgL与D8或A1混合接触后,检测与上皮细胞表面受体E2的结合能力,结果如图2。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D8与A1作用的区别是___
3 . 肾上腺素是一种信息分子,对生命活动的调节起重要作用。肾上腺素能与膜上受体蛋白结合,进而激活G蛋白和膜效应器酶,从而传递信息,膜上相关结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肾上腺素可促进肝细胞中_____ ,进而引起血糖升高。在研究该过程时发现,如果让肾上腺素单独与分离出的细胞膜碎片相互作用,可以生成环一磷酸腺苷(cAMP),而当让cAMP与肝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单独作用时,也能引起与肾上腺素作用于完整的肝细胞时产生相同的效应。请根据上文描述,用文字和箭头写出肾上腺素发挥作用的大致过程:_____
(2)图中受体蛋白是由一条含400个氨基酸残基的肽链构成,彻底水解该受体蛋白至少需要_____ 个水分子。若该受体蛋白穿膜7次,则共穿越_____ 层磷脂分子。
(3)当G一蛋白与被激活的受体蛋白在膜中相遇时,G一蛋白的α一亚单位与GDP分离而与一分子的GTP(鸟苷三磷酸)结合,α-亚单位同其他两个亚单位分离,并对膜结构中的“膜效应器酶”起作用,后者的激活(或被抑制)可以导致细胞质中第二信使的生成量增加。第二信使作用与离子通道,引起相关效应。
①GDP与ATP在组成上的区别是_____ (答出两点)。
②上述离子通道的作用有__________
4 . 通过“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可实现光合作用光反应中电能到活跃化学能的转换。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中部分代谢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电子传递进行的场所是_____,图中为非环式电子传递,是按H2O→PSⅡ→PQ→Cytb6f_____→PSⅠ→Fdx→FNR→NADP+的顺序进行,电子传递引起水氧化放氧,_____还原。
(2)伴随着光反应中电子传递,形成类囊体膜内H+浓度_____,膜外H+浓度_____的局面,从而利用_____和类囊体膜上的ATP合酶将_____合成ATP。
(3)解释光合磷酸化机理的化学渗透学说假设能量转换和偶联机构具有以下特点:
①由磷脂和蛋白构成的膜对离子和质子的透过具有_____
②具有氧化还原电位的电子传递体_____地嵌合在膜上;
③膜上有偶联电子传递的质子转移系统;
④膜上有转移质子的ATP酶。
(4)如图为科学家探究化学渗透学说正确与否的实验思路,请补充完整。
首先把叶绿体的类囊体放在pH=4的弱酸性溶液中,让基粒类囊体膜腔的pH下降至4,然后_____,这样瞬间的pH变化使得类囊体膜内外产生了一个H+梯度,生成ATP。为了使实验具有说服力,图中实验环境应置于_____条件下。这种驱动ATP合成的类囊体内外的pH差在活体细胞中正是由光合电子传递和H+转运所形成的。对无pH缓冲液的叶绿体悬浮液照光,用pH计可测到悬浮液的pH_____
2023-05-21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新高考考前冲刺卷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研究发现,淀粉积累过多会导致水稻光合速率下降,推测原因可能是淀粉在叶绿体中积累会导致类囊体薄膜被破坏。科研工作者对不同条件下叶绿体中的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的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与叶绿体外膜相比,组成类囊体薄膜成分中占比更大的是______
(2)若淀粉在叶绿体中积累会导致类囊体薄膜被破坏,则会影响______的生成进而影响暗反应。
(3)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4)据实验结果分析:
①在正常CO2浓度下,与常温相比高温下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______(“更高”或“更低”),依据是______
②单独增施CO2不能持续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而增施CO2下适当提高温度能有效增强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
(5)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建议种植水稻时可采取______措施(答1点即可)。
6 .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病的病人脑细胞中沉积大量错误折叠的蛋白(Aβ蛋白),并存在大量的损伤线粒体。正常神经元能通过线粒体自噬清除损伤的线粒体,而该病患者脑细胞中,线粒体自噬过程受阻(与BAX蛋白有关),导致该病发生。研究发现,小分子物质UMI-77能够解除自噬受阻,进而可能成为有效治疗该病的药物。具体过程如图所示,其中Mcl-1和LC3A位于相关膜结构上,与自噬囊泡形成有关。

(1)图中Mcl-1所在部位是线粒体的____________,其骨架是___________;与线粒体自噬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个即可)
(2)据图推测在正常神经元中Mcl-1的功能是____________,下列过程中,与此功能的分子机制最不相似的是____________
A.浆细胞分泌抗体至体液中                                        B.消化道内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
C.血液中葡萄糖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进入细胞              D.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与抗原结合
(3)由图中信息推测,Aβ蛋白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A.Aβ蛋白促进了BAX基因的表达B.Aβ蛋白促进线粒体的损伤
C.Aβ蛋白引起损伤线粒体大量沉积D.Aβ蛋白促进线粒体的自噬
(4)据图分析,UMI-77可能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其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
A.UMI-77能与Mcl-1蛋白特异性结合
B.UMI-77阻止Mcl-1和BAX的结合
C.UMI-77通过激活BAX诱导线粒体自噬
D.UMI-77通过促进LC3A的表达诱导线粒体自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