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光合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5 道试题
1 . 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具体一些措施如下:
①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促进其生根
②储藏果实、蔬菜时降低温度和降低氧气含量
③对板结的土壤及时松土透气避免影响根系生长
④通过控制日照长短来调控植物开花时间
⑤用成熟的木瓜催熟未成熟的柿子
⑥蔬菜大棚中用多层育苗的方式来增加作物产量
关于这些措施,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措施②③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有机物的消耗
B.措施④⑥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C.措施①⑥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D.措施①④⑤均体现了信号对植物的调控作用
昨日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校 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次月考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2 . 生物学中常在一些水生生物的名称中冠以“藻”字,下列有关“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蓝藻又名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B.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常用材料
C.伞藻的嫁接实验能充分说明控制伞帽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D.可用黑藻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
昨日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校 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次月考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3 . 为探究某植物生长所需的适宜光照,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自然光下用遮阳网遮光,透过的光占自然光的百分数为透光率(%)
(1)图1表明,植物叶片在透光率25%-75%内,呼吸速率随透光率降低而下降,此时在线粒体中,___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催化这一反应过程的酶分布在___
(2)据图可知,在25%透光率下叶片固定二氧化碳的速率是___umol·m-1·s-1
(3)根据上述结果,初步判断最适合该植株生长的透光率是___,依据是___
(4)图3中50%、75%透光率下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不同,设计实验验证这种差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大理州民族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理综试卷-高中生物
4 . 研究小组测定了某绿色植物氧气吸收速率和氧气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0~4h为无光条件,4~8h之间逐渐增加光照强度,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消耗氧气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_______阶段。
(2)在4h~6h之间,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在6h~8h之间,该绿色植物的氧气释放速率逐渐增大,主要原因是_____
(3)若b的相对值是a相对值的2倍,则该植物从0h到8h的过程中,有机物总积累量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判断依据是____
2024-05-2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 -高中生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真核细胞中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其上可以发生多种生理过程。在叶肉细胞中,下列过程只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  )
A.ATP的合成B.ATP水解释放能量C.H2O的产生D.H2O在光下分解
2024-05-2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 -高中生物
6 . 罗勒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芳香植物。为使罗勒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植物,科技工作者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施加褪黑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罗勒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干旱胁迫7天后测定的罗勒幼苗叶片相关生理指标见下表。

实验编号

实验处理

净光合速率

(μmol·m⁻²·s⁻¹)

气孔导度

(μmol·m⁻²·s⁻¹)

叶绿素a

(mg·g⁻¹)

叶绿素b

(mg·g⁻¹)

对照

12.22

0.20

1.08

0.61

干旱胁迫

3.15

0.05

0.41

0.32

褪黑素预处

理+干旱胁迫

6.37

0.10

0.85

0.49

回答下列问题。
(1)干旱胁迫下,罗勒幼苗的净光合速率降低,推测原因可能是:①叶绿素含量降低,抑制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阶段。②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从而使暗反应速率降低。
(2)据表分析,褪黑素能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干旱胁迫对罗勒幼苗净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依据是__________
(3)为比较研究褪黑素和脱落酸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罗勒产量的影响,需在原实验基础之上开展进一步实验。写出实验思路____
7 . 合理选择实验材料是决定实验效果的重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恩格尔曼以水绵和需氧细菌作为材料,证明了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
B.选择富含叶绿体的黑藻作为材料,有利于观察细胞质流动和质壁分离现象
C.用两种伞藻做嫁接和核移植实验,证明了伞藻“帽”的形状由细胞核控制
D.果蝇易饲养、繁殖快、子代多,常被人们用来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8 . 科学家在研究原产热带和亚热带植物时,发现部分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存在C4途径,而地球上多数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有C3途径。下图是玉米的光合作用途径(含C4,C3途径)和花生的光合作用途径(只有C3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图,PEPC酶能催化叶肉细胞周围的CO2______生成C4酸,C4酸进入维管束鞘细胞再分解为CO2供暗反应利用,由此可见,玉米和花生的C3途径分别发生在______细胞。
(2)研究表明,PEPC酶与CO2的亲和力比Rubisco酶与CO2的亲和力高60多倍,由此推测,在晴朗夏季的中午,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可能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花生的净光合速率,原因是______。请你利用玉米和花生植株,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上述推测(写出实验思路即可):______
(3)已知光合作用中产生ATP的常见方式是叶绿体利用光能驱动电子传递建立跨膜的质子梯度(△H),形成质子动力势,质子动力势推动ADP和Pi合成ATP。已知NH4Cl可消除类囊体膜内外的质子梯度(△H),科研人员利用不同浓度的NH4Cl溶液处理玉米的两种叶绿体,并测定ATP的相对含量,实验结果如下表:

处理

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光合磷酸化活力

叶肉细胞叶绿体光合磷酸化活力

μmolesATP/mg·chl-1·h-1

μmolesATP/mg·chl-1·h-1

对照

91.10

135.9

1×105

85.82

104.7

1×10-4

77.09

76.24

1×10-3

65.18

35.23

5×10-3

55.39

5.49

①随着NH4Cl溶液浓度的增加两种叶绿体产生ATP的相对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其中______细胞叶绿体产生ATP相对含量下降得更明显。
②根据实验结果,对玉米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产生ATP的机制进行推测____________
9 . 科研人员利用图两装置测定某植物的总光合速率(不考虑微生物的细胞呼吸),图中的NaOH能吸收容器中的CO2,NaHCO3能使容器中的CO2浓度维持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1)CO2在叶绿体_____________中可被固定生成_____________
(2)利用这两个装置测定该植物总光合速率,则装置1和2的光照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并说明装置1和2的实验结果检测指标分别是_____________
10 .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反映了人类—农业—土壤的关系。下图表示土壤中的部分生物类群及营养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别不同土壤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土壤线虫是土壤中含量最丰富的微型动物类群,调查其丰富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若捕食性线虫是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杂食性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______
(2)农业生产中,牛粪还田可减少植食性线虫对植物根系的破坏,据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此外,牛粪还田还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产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量施用某些种类的氮肥,可能导致农田土壤线虫多样性下降。为防止该现象发生,可提出的合理施肥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