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光合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1 . 当光照过强,植物吸收的光能超过光合作用所能利用的量时,引起光能转化效率下降的现象称为光抑制。光抑制主要发生在PSⅡ,PSⅡ是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的复合物,能将水分解为O2和H+并释放电子。电子积累过多会产生活性氧使PSⅡ变性失活,使光合速率下降。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利用能接收电子的人工电子梭(铁氰化钾)有效解除微藻的光抑制现象,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光合作用中的Rubisco酶是一个双功能酶,在阳光下,它既能催化RuBP与CO2的羧化反应进行光合作用,又能催化RuBP与O2的加氧反应进行光呼吸(如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阴生植物比阳生植物更容易发生光抑制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简述铁氰化钾能有效解除光抑制的原理_______。PSⅡ在叶绿体中的位置应当是_____。图甲中光照强度较低时两条曲线重合,原因是______。请结合题干信息再提出一条降低光抑制的措施_______
(2)据图乙可知,Rubisco酶催化何种物质主要取决于_____。当CO2浓度较高而氧气浓度较低时,PGA被还原成有机物和PuBP,该过程可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_____。从气体的角度分析,卡尔文循环和光呼吸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月考(七)生物试题
2 . RuBisCo普遍分布于玉米、大豆等植物的叶绿体中,它是光呼吸(细胞在有光、高O2、低CO2情况下发生的生化反应)中不可缺少的加氧酶,也是卡尔文循环中固定CO2最关键的羧化酶。RuBisCo能以五碳化合物(RuBP)为底物,在CO2/O2值高时,使其结合CO2发生羧化,进行暗反应。在CO2/O2值低时,使其结合O2生成乙醇酸(C2)并进一步转移到线粒体氧化分解,具体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RuBisCo在_____(填场所)中发挥作用,RuBP中碳原子的数量是_____
(2)强光时,由于光反应速率大于暗反应速率,叶肉细胞中会积累_____,这些物质积累会产生自由基,尤其是超氧阴离子,这些自由基能损伤叶绿体,据此推测光呼吸的意义是_____
(3)玉米、大豆等植物在CO2不足的条件下,暗反应仍然可以进行的原因是_____
(4)科学家利用水稻自身基因构建了一条新的光呼吸支路,简称GOC支路。通过多转基因技术成功将GOC支路导入水稻并定位至叶绿体中,使光呼吸产生的部分乙醇酸(C2)直接在叶绿体内被完全分解为CO2,从而_____(填“促进”或“抑制”)光呼吸。研究发现,光合产物1/3以上要消耗在光呼吸底物上。据上述信息推测,细胞中CO2浓度倍增可以使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加,原因是_____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月考(八)生物试题
3 . 紫色洋葱鳞片叶富含还原糖,鳞片叶外表皮呈紫色,内表皮无色透明,而管状叶呈绿色。因分布广泛,易于取材,洋葱常作为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B.可用无水乙醇提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中的光合色素
C.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
D.用洋葱外表皮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无需设置对照组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月考(八)生物试题
4 . 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具体一些措施如下:
①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促进其生根
②储藏果实、蔬菜时降低温度和降低氧气含量
③对板结的土壤及时松土透气避免影响根系生长
④通过控制日照长短来调控植物开花时间
⑤用成熟的木瓜催熟未成熟的柿子
⑥蔬菜大棚中用多层育苗的方式来增加作物产量
关于这些措施,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措施②③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有机物的消耗
B.措施④⑥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C.措施①⑥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D.措施①④⑤均体现了信号对植物的调控作用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校 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次月考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生物学中常在一些水生生物的名称中冠以“藻”字,下列有关“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蓝藻又名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B.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常用材料
C.伞藻的嫁接实验能充分说明控制伞帽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D.可用黑藻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校 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次月考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6 . 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其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在一定条件下,实验小组探究了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素能吸收和转化光能,常用______(填试剂)提取绿叶中的光合色素。在光反应中,叶绿素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______中的化学能,从而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2)在光照强度低于b时,野生型水稻的光反应速率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突变型水稻的。在光照强度高于b时,突变型水稻的暗反应速率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野生型水稻的,理由是______
(3)光照强度低于b时,限制突变型水稻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光照强度高于b时,限制野生型水稻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
7 . 为探究某植物生长所需的适宜光照,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自然光下用遮阳网遮光,透过的光占自然光的百分数为透光率(%)
(1)图1表明,植物叶片在透光率25%-75%内,呼吸速率随透光率降低而下降,此时在线粒体中,___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催化这一反应过程的酶分布在___
(2)据图可知,在25%透光率下叶片固定二氧化碳的速率是___umol·m-1·s-1
(3)根据上述结果,初步判断最适合该植株生长的透光率是___,依据是___
(4)图3中50%、75%透光率下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不同,设计实验验证这种差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
2024-05-2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大理州民族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理综试卷-高中生物
8 . 研究小组测定了某绿色植物氧气吸收速率和氧气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0~4h为无光条件,4~8h之间逐渐增加光照强度,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消耗氧气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_______阶段。
(2)在4h~6h之间,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在6h~8h之间,该绿色植物的氧气释放速率逐渐增大,主要原因是_____
(3)若b的相对值是a相对值的2倍,则该植物从0h到8h的过程中,有机物总积累量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判断依据是____
2024-05-2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 -高中生物
9 . 真核细胞中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其上可以发生多种生理过程。在叶肉细胞中,下列过程只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  )
A.ATP的合成B.ATP水解释放能量C.H2O的产生D.H2O在光下分解
2024-05-2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 -高中生物
10 . 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等目的。
(1)农业生产常采用间种(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农田上间隔种植两种作物)的方法提高农田的光能利用率。现有4种作物,在正常条件下生长能达到的株高和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的最小光照强度)见下表。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角度考虑,最适合进行间种的两种作物是____,选择这两种作物的理由是____

作物

A

B

C

D

株高/cm

170

65

59

165

光饱和点/μmol•m-2•s-1

1200

1180

560

623


(2)玉米植株高大,叶窄长,需氮肥多;大豆株矮,叶小而平展,需磷肥多。研究表明,玉米与大豆间种,玉米能从大豆的根际环境中获得部分氮,这种对氮元素竞争的结果,可刺激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玉米菌根所形成的菌丝桥也有利于大豆对磷的吸收。作物吸收的氮能使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含氮化合物如____等(答出三个即可)合成增加,从而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
(3)下图表示大豆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中氧元素的转移过程,①②③④⑤代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各阶段。请据图回答:

a.有还原型辅酶生成的过程有____。(填序号)
b.能在生物膜上进行的过程有____。(填序号)
c.有ADP增加的过程有____。(填序号)
d.图中④过程的场所是____
2024-05-2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