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光合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8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用斐林试剂甲乙液代替双缩脲试剂来检测蛋白质时控制用量是关键
B.利用淀粉酶、淀粉溶液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检测淀粉剩余量是关键
C.利用组培时产生突变体培养蝴蝶兰新品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D.分离液泡中色素和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可以用石油醚、丙酮和苯混合配制层析液
7日内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考前模拟(一)生物试题
2 . 拟南芥在强光下产生电子过多,导致活性氧积累加快细胞凋亡引发萎黄病。研究表明C37蛋白能够在强光下影响Cb6/f复合体的活性,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光系统I和Ⅱ是完成光反应必需的,光反应过程中光合电子传递包括线性电子传递和环式电子传递。请分析回答:

(1)类囊体膜上光合色素与______形成的复合体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强光下该反应中的电子积累导致活性氧增加,此时CO2供应不足还会引起植物发生损耗能量的_____过程。
(2)在光照条件下,PSII吸收光能产生高能电子,PSII中部分叶绿素a失去电子转化为____(填“强还原剂”或“强氧化剂”)再从____中夺取电子引起O2释放。
(3)在______(填“线性电子传递”或“环式电子传递”)中,电子经PSII、Cb6/f和PSI最终与_____结合生成NADPH同时产生ATP共同参与______过程。
(4)研究表明,缺失C37蛋白的拟南芥,在强光下更容易得萎黄病。你认为C37蛋白在抵御强光胁迫,避免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是___
(5)当植物吸收的光能过多时,过剩的光能会对PSII复合体造成损伤。细胞可通过非光化学淬灭(NPQ)减少多余光能对PSI的损伤。已知拟南芥的H蛋白有2个功能:修复损伤的PSII;参与NPQ的调节。科研人员以野生型拟南芥和H基因缺失突变体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强光照射时对野生型和突变体光照的强度相同,且强光对二者的PSII均造成了损伤。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两组实验应在_______一致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②若测得突变体的光合作用强度高于野生型,结合上图分析,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7日内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三)生物试题
3 . 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厌氧发酵的和谐有序进行是土壤底栖藻类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某单细胞土壤底栖藻类在黑暗条件下无氧发酵产生醋酸等有机酸(HA),导致类囊体、线粒体酸化,有利于其从黑暗向黎明过渡,相关过程如下图1,字母 B~H 代表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 B是____,除TCA 循环外,图中能产生物质B的过程还有____;物质C、H分别是________
(2)黑暗条件下,PQ 等电子传递体处于____(氧化、还原)状态。从黑暗转黎明时,整体光合电子传递速率慢,导致____(填字母)量成为卡尔文循环的限制因素,此时吸收的光能过剩,对电子传递链造成压力。
(3)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三个去向:用于光合作用、以热能散失、以荧光的形式发光。由光合作用引起的荧光淬灭称之为光化学淬灭(qP),由热能散失引起的荧光淬灭称之为非光化学淬灭(NPQ)。为了探究厌氧发酵产酸对光能利用的影响,研究人员以npq4 突变体(缺失LHCSR 蛋白,LHCSR 催化NPQ)和正常藻为材料,在黑暗中进行厌氧发酵,发酵180min后添加KOH。整个实验过程中连续抽样,在光下测定荧光强度,结果如下图2、图3。相关推断合理的是____。

A.突变体厌氧发酵时间越长,光化学淬灭越强
B.正常藻厌氧发酵后加入 KOH,非光化学淬灭增强
C.正常藻厌氧发酵产生有机酸,降低类囊体pH,促进非光化学淬灭
D.正常藻厌氧发酵产生有机酸,有利于缓解黎明时电子传递链的压力

(4)为进一步研究厌氧发酵产酸对光下放氧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正常藻平均分为两组,在黑暗条件下厌氧发酵3小时后,对照组不加KOH,实验组用KOH 处理,在弱光下连续测定放氧量并计算达到最大氧气释放量的百分比,结果如下表。
组别光照时间/h
0.5123
对照组30%80%100%100%
实验组0%0%60%100%
放氧速率等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速率减去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速率。实验数据说明厌氧发酵产酸____(促进、抑制)有氧呼吸。实验组放氧速率比对照组低,主要原因是____
7日内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统测生物试题
4 . 叶绿体可能起源于被真核细胞内吞后并与之共生的蓝细菌。下图是核基因编码叶绿体前体蛋白合成与转运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蓝细菌与植物病毒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蓝细菌和植物叶肉细胞含有相同的光合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C.叶绿体与蓝细菌中遗传物质都是DNA,叶绿体中能发生转录和翻译,但不能进行DNA复制
D.前体蛋白是叶绿体内关键酶的组成成分,由此可以判断叶绿体是半自主细胞器
7日内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考前模拟(一)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高等植物类囊体膜上进行的主要是光合电子传递,既存在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也存在围绕PSI的循环电子传递,NAD(P)H脱氢酶(NDH)复合体介导的是循环电子传递。有证据表明,叶绿体类囊体膜上也存在呼吸电子传递,称为叶绿体呼吸,包括NDH复合体介导的NAD(P)H对PQ的非光化学还原和质体末端氧化酶(PTOX)对PQ进行再氧化的过程。图1表示类囊体膜相关生理过程,图2表示低温弱光胁迫对植物叶片中ATP含量的影响。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过程中PSⅡ反应中心叶绿素P680被光激发,从水中夺取电子,通过电子传递体最终传给_____
(2)类囊体膜的基本骨架是_____,其对质子是高度不通透的,因此需要膜上的Cytb6f蛋白将H+_____的方式运入腔内,形成膜的去极化状态,进而把光能储存于相应物质中,用于卡尔文循环中的_____过程。
(3)图1中,光照下该细胞中形成ATP场所有_______;PTOX可能具有类似_____ (填细胞器结构名称)中相应酶的作用,夜间该植物消耗氧气的生理活动有_____
(4)为了研究低温弱光胁迫对植物叶片中ATP含量的影响,对野生型(WT)和ndhCJK突变体(ndhCJK是NDH复合体的重要亚基)植株进行低温弱光处理6h,分别测定叶片中的ATP,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与野生型叶片相比,突变体叶片中的ATP含量在处理6h后_____。根据植物适应胁迫环境是需要ATP的过程,结合图1推测_____以适应低温弱光胁迫下一些耗能的反应,对植物起保护作用。
7日内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考前模拟(一)生物试题
6 . 为探究盐碱土壤上高粱最适有机肥与缓释肥协同施用量,某科研小组以辽糯11为试材,设置4个试验处理,得到如下部分实验结果。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有机肥施用量(kg/667m2缓释肥施用量(kg/667m2净光合速率
(μmol/m2·s)
产量
(kg/667m2
CK04030.56574
TI24014.39396
T225022.62537
T326022.75736
A.施用有机肥能为作物提供能量和N、P、K等大量元素
B.实验组有机肥的种类、使用量、施用方式均需保持一致
C.测量净光合速率时,选取相同部位的叶片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
D.T3组显著提高产量的原因可能是促进了光合产物向穩粒的转移
7日内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三)生物试题
7 .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希尔反应证明叶绿体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可能来自于水
B.恩格尔曼通过实验发现叶绿体光合作用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C.在煮沸冷却后的豆浆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一段时间后样液呈蓝色
D.菠菜叶表皮细胞观察胞质环流,不能观察到叶绿体按一定方向移动
7日内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三)生物试题
8 . 光合色素参与光合作用,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调节自身生长。下列关于光合色素和光敏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化学本质不同,但均能传递、转化光能参与细胞代谢
B.前者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后者只能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C.前者主要分布于叶绿体中,后者主要分布于液泡中
D.前者参与光反应,后者被光信号激活后发生结构变化调节核基因表达
7日内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三)生物试题
9 . 南通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洋葱进行有关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向洋葱鳞片叶色素提取液中加入碳酸钙可以有效保护叶绿素
B.向白色洋葱匀浆中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50~60℃水浴后会出现砖红色
C.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红墨水,可用于观察白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D.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解离和按压盖玻片都有利于细胞分散
7日内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统测生物试题
10 . 玉米是C4植物,其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紧密排列,两种细胞中都具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时,叶肉细胞中对CO2高亲和力的PEP羧化酶催化CO2固定产生四碳化合物(C4途径)然后运输到维管束鞘细胞中分解,释放出CO2用于卡尔文循环。而在C3植物(如大豆)中,CO2直接进入叶肉细胞进行卡尔文循环。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中能进行光反应的细胞是___________,依据结构决定功能的关系,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O2和H+,H+、e-___________结合,形成的产物参与暗反应。玉米细胞中参与CO2固定的底物有___________
(3)一般条件下,C4植物的CO2补偿点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3植物。
(4)农业生产上采用宽种花生窄种玉米的方式进行间作,为了获得最佳的间作方案,研究人员从开花至果实成熟,每天定时对花生植株进行遮阴处理,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处理

光补偿点/lx

叶绿素含

量/(mg·dm-2

单株叶光合产

量/(g干重)

单株果实光合产

量(g干重)

不遮阴

550

2.09

18.92

8.25

遮阴2小时

515

2.66

18.84

8.21

遮阴4小时

500

3.03

16.64

6.13

①农业生产上采用花生和玉米间作,不仅能提高___________利用率,还能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遮阴可导致花生植株中的____________含量增高,吸收光的能力增强。光补偿点的变化趋势说明花生可通过降低____________,使其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积累有机物。
③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若将花生与玉米进行间种,则玉米一天内对花生的遮阴时间应为___________(填“小于2小时”“2~4小时”或“大于4小时”)才能获得较高的花生产量,原因是___________
④农业生产上也常将玉米和大豆进行间作,这样可增强土壤肥效,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益,原因是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淮阴中学、扬州中学、盐城中学、丹阳中学高三四月调研测试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