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腺苷酸转运蛋白(ANT)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其表面有ATP和ADP的结合位点。正常情况下,ANT负责线粒体中ATP与细胞质基质中ADP的交换运输。研究人员用能专一性抑制ANT的苍术苷处理呼吸旺盛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ANT在转运ATP和ADP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B.苍术苷不会对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影响
C.苍术苷会影响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TP和水的形成
D.苍术苷处理使细胞质基质中ATP/ADP的比值下降
2 . 大豆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下图所示为大豆叶片及根瘤中部分物质的代谢、运输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________上,这些色素吸收、传递、________可见光的光能,其中叶绿素a主要吸收__________
(2)直接固定CO2的化学物质是________,固定产物三碳酸被还原后产生TP——_________(填中文名)。催化以上一系列反应的相关酶存在于__________。运出叶绿体的TP除图中去路外,还可以_________。据图可知,叶肉细胞合成的蔗糖长距离运输后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被植物的其他细胞吸收利用。
(3)N2________方式通过植物细胞与根瘤菌的质膜进入根瘤菌细胞内,被固定后产生的NH3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等小分子物质的合成,这些小分子物质通过________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控制、承载细胞的生命活动。
(4)CO2和N2转化成有机物都需要消耗大量ATP。叶绿体合成ATP的能量来自________过程;根瘤中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源于_________的分解。
2021-02-17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5)
3 . 玉米是C4植物,其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没有基粒只有间质片层,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有基粒。进行光合作用时,叶肉细胞中对CO2高亲和力的PEP羧化酶催化CO2固定产生四碳化合物(C4途径),然后运输到维管束鞘细胞中分解,释放出CO2用于卡尔文循环。如下图1所示,请回答:
      
(1)两类光合色素中合成需要光的是_____,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产生O2和高能电子e、H+,H+、e与_____________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不是酶!是全酶的辅因子,全称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2)图2是玉米中叶绿体的亚显微照片,____(“属于”、“不属于”)物理模型,其中____(填“甲”或“乙”)是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玉米进行卡尔文循环的场所在____(填“甲”或“乙”)的基质。
(3)玉米维管束鞘细胞中CO2浓度比叶肉细胞______(填“高”、“低”),推测这种细胞内CO2浓度上的差异____________(“需要”、“不需要”)耗能,在高温、强光照、干旱环境中玉米具有C4途径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4)光合作用中产生ATP的常见方式是叶绿体利用光能驱动电子传递建立跨_____膜的质子梯度(AH+),形成质子动力势,质子动力势推动ADP和Pi合成ATP。已知NH4Cl可抑制类囊体膜内外质子梯度的形成(△H+),科研人员利用不同浓度的NH4Cl溶液处理玉米的两种叶绿体,并测定ATP的相对含量,实验结果如下表:

处理

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光合磷酸化活力

叶肉细胞叶绿体光合磷酸化活力

µmolesATP/mg·chl·h

µmolesATP/mg·chl·h

对照-

91.10

135.9

1×105M

85.82

104.7

1×10-4M

77.09

76.24

1×10-3M

65.18

35.23

5×10-3M

55.39

5.49

①随着NH4Cl溶液浓度的增加两种叶绿体产生ATP的相对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其中叶肉细胞叶绿体产生ATP相对含量下降得更明显。
②根据实验结果,联系玉米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结构上的差异,对玉米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产生ATP的机制进行推测_______
11-12高三下·江苏·开学考试
4 . 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_________(生理过程)。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小时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 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_________________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____________(填中文名称)。
(3)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是:科学家用化学物质阻断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后,发现接收ATP信号的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小时。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试验后,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编号ABCDEF
X物质的浓度(ng mL-1)02481532
细胞内ATP的浓度(nmol mL-1)8070502051
细胞死亡的百分率1310257095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简要解释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用混有浓度为2ng mL-1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会抑制大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试简要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2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江苏省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Ⅰ.B细胞是参与执行特异性体液免疫的免疫细胞,其通过表面BCR-Igα/β复受体和BCR辅助受体(CD21)识别摄取抗原后,经抗原加工以抗原肽-MHCTI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B细胞表面,供辅助性T细胞(Th细胞)识别,进而Th细胞也能对B细胞有激活作用,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体液免疫应答中,属于抗原呈递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可知,抗原在B细胞中加工形成抗原肽,与MHCII形成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共同诱导产生T细胞活化信号①;通过Th细胞表面LFA-1和CD28与B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分别结合,共同诱导产生Th细胞活化信号②。
(3)Th细胞活化也能促进B细胞活化。活化B细胞的信号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通过表面CD40和1CAM-1分子与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分别结合,可诱导产生B细胞活化信号②,使B细胞活化,同时在活化的____________等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II.动物体在寒冷刺激下下丘脑通过神经和体液的途径调节体温,如图1,图中字母表示器官或组织细胞,数字表示途径。图2为生活在寒冷地带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体内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BAT细胞中,线粒体内膜上富含ATP合成酶,能在跨膜H+浓度梯度的推动下合成ATP,而UCP-1蛋白能增大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

   

(4)上述图中,A代表的组织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持续的寒冷环境中,动物体调节机体产热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1中数字编号表示)
(5)高血糖使胰岛B细胞中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强,引起细胞中ATP/ADP的值_______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K+通道关闭,Ca2+通道打开,内流的Ca2+作用于包裹胰岛素的囊泡,通过加速囊泡向细胞膜移动,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这种降血糖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2-15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6 . 在生物体内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中,ATP是一种关键的物质,其分子结构式如图1所示,其中数字①~⑤表示组成ATP的相关化学基团。图2表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图解。请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

(1)ATP的中文名称为______,一个ATP 分子含有________个高能磷酸键。
(2)图1中,若将标记的32P注入活细胞内,随后迅速分离细胞内的ATP,测定其放射性,会发现ATP中磷酸基团_______(选填“③”或“④”或“⑤”)很快就会被32P标记,但是ATP的含量基本不变,该过程利用了_________的研究方法。
(3)图1中,ATP脱去④⑤之后的分子可作为________的基本单位之一。
(4)图2中,过程②往往与________反应相关联。在绿色植物细胞中,能量Q1的来源有______(填生理作用)。
7 . 大豆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如图所示为大豆叶片及根瘤中部分物质的代谢、运输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分布在______上,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在酶催化下直接参与CO2固定的化学物质是H2O和______,C3还原过程需要的能量由______(填物质)提供。
(2)如图所示的代谢途径中,催化固定CO2形成3一磷酸甘油酸(PGA)的酶在_______中,PGA还原成磷酸丙糖(TP)运出叶绿体后合成蔗糖,催化TP合成蔗糖的酶存在于_______
(3)根瘤菌固氮产生的NH可用于氨基酸的合成,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时,通过脱水缩合形成_____键。
(4)CO2和N2的固定都需要消耗大量ATP。叶绿体中合成ATP的能量来自_______:根瘤中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源于_______的分解。
(5)蔗糖是大多数植物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有机物,与葡萄糖相比,以蔗糖作为运输物质的优点是____
2023-09-1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

8 . 研究发现,线粒体内膜上存在专门运输ATP和ADP的转运体(AAC),AAC只能1:1交换ADP和ATP,确保细胞正常代谢的能量需求。线粒体ADP/ATP载体在两种状态之间循环:在一种称为细胞质开放状态的状态下,它的中心结合位点可用于结合ADP,而在另一种称为基质开放状态的状态下,这种结合位点可用于结合新合成的ATP,过程如下图1所示。呼吸电子传递链是指在线粒体内膜上由一系列呼吸电子传递体组成的将电子传递到分子氧的“轨道”,如下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线粒体外膜和内膜的结构支架是___________,它们的功能不同,主要体现在所含的__________(成分)不同。在运载ATP时和运载ADP时,它的__________结构不同。
(2)图2表示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____阶段,为ATP的合成提供驱动力的是__________
(3)泡发过久的黑木耳会被椰毒假单胞杆菌污染,该细菌会分泌毒性极强的米酵菌酸,米酵菌酸可以竞争性地结合在AAC上,从而抑制ADP和ATP的交换,导致___________,进而引发人体中毒。
(4)信号序列是指细胞内合成的某些蛋白质N端上的一段短肽,长15~30个氨基酸,可以引导多肽到不同的转运系统,但其不出现在成熟的蛋白质中。在线粒体外膜上有信号序列的___________,带有信号序列的前体蛋白先与其结合,然后通过膜流动作用到达线粒体的内-外膜接触点,信号序列在线粒体内—外膜的电化学梯度势能的驱动下跨过接触点处的蛋白质转移器,并借助__________水解提供的能量进一步进入线粒体基质。进入线粒体基质后,信号序列被___________,前体蛋白折叠成成熟蛋白。线粒体中的蛋白质除了上述途径的来源之外,还有__________
(5)NTT是叶绿体内膜上运输ATP/ADP的载体,在无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光反应不能进行时,负责将细胞质基质中的ATP转运至叶绿体基质,从而满足叶绿体中依赖ATP的代谢活动的需要。
9 . 有些植物在开花期,花器官温度明显高于环境温度,即开花生热现象。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机物中的电子经UQ、 蛋白复合体(I、Ⅱ、Ⅲ、IV) 的作用,传递至氧气生成水,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转换成H 电化学势能,此过程称为细胞色素途径。 最终, H+经 ATP 合酶催化合成ATP,如图1所示,这种情况下生热缓慢。 AOX 是植物细胞中 广泛存在的氧化酶,在AOX 催化下,大量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此途径称为AOX 途径。 UCP 可以驱散跨膜两侧的H 电化学势梯度,使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研究人员测定了花器官开花 生热过程中不同途径的耗氧量,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膜结构是        ______ ;图中的B 侧是__________ 。有氧呼吸的第一、 二阶段也会释放热量,但不会引起开花生热。原因是经过这两个阶段,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 分储存________________ 中。
(2)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酶是一种可逆性复合酶,既能利用__________ (能量)合成ATP, 又能水解ATP 将质子从基质泵到膜间隙。因此ATP 合成酶有        ______ 功能。
(3)某些早春开花植物的花器官细胞的图示结构中的__________ 含量较高,有利于早春 开花植物的花抵御低温,防止冻伤。此时消耗等量有机物经膜上ATP 合成酶催化形成的 ATP 的________________ (填“增多”、 “不变”或“减少”)。
(4)某植物花器官的开花生热中,经UCP 产热,消耗的是经细胞色素途径中的复合体 I、 Ⅲ 、IV运输H 形成的H 电化学势能。 UCP 产生的热量不少于AOX 途径产热。在“总呼吸”曲 线仍维持图2状态时,请判断细胞色素途径和AOX 途径耗氧量占比的变化是 _____
(5)研究表明鱼藤酮可以抑制某些生物细胞线粒体中的电子传递链,从而降低线粒体内膜 两侧H+浓度差,使生物体内合成ATP 水平降低,最终因能量得不到供应而缓慢死亡。根据鱼藤酮作用的机理,推测鱼藤酮最不适合用于                   (填选项)。
A.捕杀螺类B.防治细菌性角斑病C.防治蚜虫D.捕杀鱼类
2023-08-16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句容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 A、B、C、D、E、F 表示某些物质或结构,a、b、c、d 表示物质跨膜 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 [   ]中填编号,横线上填相应文字)

(1)图甲的基本骨架是[   ]____,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依赖于[   ]____;b、c 运输方式是_______,符合图_____所表示的运输曲线。
(2)若图甲表示人体红细胞膜,则表示钾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   ]______;若表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 _____ (填“会”或“不会”) 发生 E→F 的变化,E→F 的过程被称为______
(3)若图甲表示的是白细胞的细胞膜,其吞噬病毒的方式为 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
(4)科学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法进行区分,例如,用______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所利用的原理是活细胞膜具有_______ 特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