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无氧呼吸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格瓦斯”是由酵母菌和乳酸菌双菌发酵的传统谷物发酵饮料。传统做法是采用俄式大面包为基质,加入菌种发酵生成微量乙醇、一定量的CO2以及丰富的有机酸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过程需要密闭条件
B.两菌种的代谢类型相同
C.CO2由两菌种共同产生
D.两菌种间为互利共生关系
2024-03-25更新 | 65次组卷 | 43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将蓝莓发酵制成蓝莓酒后,蓝莓中花青素、维生素、钙等多种营养物质更易被人体吸收,口感也很受欢迎。蓝莓酒由于制作过程简单,可以家庭制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家庭制作蓝莓酒通常不是纯种发酵B.家庭制作蓝莓酒主要是酵母菌发酵的结果
C.制作蓝莓酒过程中,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D.需定时打开瓶盖释放酵母菌发酵产生的CO2
2024-02-28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延边州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题
3 . 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O2的体积与放出CO2的体积之比为3∶5,这是因为
A.有1/4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B.有1/3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C.有1/2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D.有2/3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4 . 下列生命活动中,不能合成ATP的是(       
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B.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C.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D.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9年10月7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三名获奖科学家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不断变化的氧气供应”,并确认了“能够调节基因活性以适应不同氧气水平的分子机制”。红细胞的主要工作就是输送氧气,下列关于人体红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红细胞有血红蛋白基因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Fe2+是组成人体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
D.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因此不能进行细胞呼吸
2021-08-11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汪清县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普洱茶渥堆为普洱茶的发酵过程,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潮水后渥堆,由于黑曲霉、青霉、根霉、酵母菌等微生物的活动,使茶叶发生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促成了普洱茶风味及良好品质的形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黑曲霉、青霉、根霉、酵母菌的DNA都存在于细胞核内
B.渥堆过程容易闻到酒香,这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结果
C.普洱味回甘,可能是因为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能降解茶叶中的纤维,增加了茶叶中单糖、二糖的含量
D.湿度、温度、通气情况可能会影响渥堆过程,进而影响普洱茶的品质
7 . 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宜条件下,水稻幼苗叶肉细胞中O2浓度: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一定条件下乳酸菌细胞呼吸产生的NADPH可来自水和有机物
C.水稻幼苗在成长的过程中,叶肉细胞中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D.同一细胞中同时存在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或酒精的酶
8 . 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将沉淀的酵母菌破碎后,再次离心处理后得到的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未离心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最终能产生CO2的试管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只有丙
2021-01-1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细胞内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A.细胞质基质B.叶绿体基质
C.线粒体内膜D.线粒体基质
2021-01-1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细胞呼吸中含碳物质的变化如下图,其中①②表示两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葡萄糖丙酮酸CO 2
A.①②发生的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B.①②过程中都有ATP生成
C.在人体细胞的②过程中没有[H]的生成
D.细胞呼吸的实质是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