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某小组同学为延长苹果的储存时间,对不同温度和O2含量条件下新鲜苹果的CO2释放量进行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数据为相对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温度/℃

CO2释放量

O2含量0.1%

O2含量1%

O2含量3%

O2含量10%

O2含量20%

O2含量40%

3

6.2

3.6

1.2

4.4

5.4

5.3

10

31.2

27.5

5.9

21.5

33.3

32.9

20

46.4

35.2

6.4

38.9

65.5

66.2

30

59.8

41.4

8.8

56.6

100.0

101.6

A.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和CO2释放量
B.O2含量为1%时释放的CO2来自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3℃、O2含量为3%是测试条件下储存苹果的最佳环境条件
D.储存苹果需要控制温度和氧含量的主要目的是抑制细胞呼吸
2 . 在自然界中,洪水、灌溉不均匀等极易使植株根系供氧不足,造成“低氧胁迫”。不同植物品种对低氧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研究人员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了低氧胁迫对两个黄瓜品种(A、B)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测得第6天时根系中丙酮酸和乙醇含量,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
正常通气品种A正常通气品种B低氧品种A低氧品种B
丙酮酸(u mol/g)0.180.190.210.34
乙醇(u mol/g)2.452.496.004.00

(1)黄瓜细胞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__________,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过程_________(能/不能)生成ATP。
(2)由表中信息可知,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低氧胁迫下,黄瓜___________________受阻。
(3)实验结果表明,低氧胁迫条件下催化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酶活性更高的最可能是品 种__________
(4)长期处于低氧胁迫条件下,植物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下降,根系可能变黑、腐烂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0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3 . 为了探究植物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者在遮光状态下,测得了相同的新鲜菠菜叶在不同温度和O2含量条件下的CO2释放量,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为相对值)。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O2 含量
温度
0.1%1.0%3.0%10.0%20.0%40.0%
3 ℃6.23.61.24.45.45.3
10 ℃31.253.75.921.533.332.9
20 ℃46.435.26.438.965.556.2
30 ℃59.841.48.856.6100.0101.6

A.根据变化规律,表中10 ℃、O2含量为1.0%条件下的数据很可能是错误的
B.温度为3 ℃、O2含量为3.0%是储藏菠菜叶的最佳环境条件组合
C.O2含量从20.0%上升至40.0%时,O2含量限制了呼吸强度的继续升高
D.在20 ℃条件下,O2含量从0.1%升高到3.0%的过程中,细胞无氧呼吸逐渐减弱
2019-06-12更新 | 65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1-2012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4 . 细胞呼吸原理广泛用于生产实践中,表中措施与目的不正确的是(       
选项应用措施目的
A制作酸奶通入无菌空气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发酵
B种子贮存晒干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
C水果保鲜零上低温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D栽种庄稼疏松土壤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无机盐离子
A.AB.BC.CD.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2019-06-08更新 | 15171次组卷 | 67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6 . 研究者发现,小鼠舌头上的某些味觉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均存在蛋白C,该蛋白能和脂肪结合。为研究蛋白C的功能,进行了系列实验。
(1)试验一:让小鼠舌头接触脂肪,结果发现正常小鼠小肠出现脂肪消化液,而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分泌的脂肪消化液明显减少。由此推测,脂肪通过与味觉细胞表面的蛋白C结合,刺激了脂肪味觉____,产生兴奋,传到相关中枢,再通过刺激____,消化腺分泌。
(2)实验二:分别培养实验一中两种小鼠的小肠上皮细胞,向培养液中加入脂肪分解物。与正常小鼠细胞相比,进入去除蛋白C基因的小鼠细胞的脂肪分解物减少,表明小肠上皮细胞表面蛋白C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证实其他哺乳动物的蛋白C也有相似作用,可行的做法是从该种动物的基因文库中获取蛋白C基因序列,然后以__________的小鼠为受体,导入该基因序列,检测发育出的小鼠相关指标的恢复程度。
(4)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温度条件下,测定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一),细胞呼吸与环境中O2浓度关系(如图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二中细胞呼吸的有关曲线需在什么条件下测得?________________;当O2浓度为5%时,细胞呼吸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图一中a点是在氧气充足条件下测得的,则氧气浓度应大于__________%。
2019-01-30更新 | 73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2014学年吉林一中高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7 .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必需元素之一,为探究氮元素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将一批长势相同的玉米植株随机均分成三组,做如下处理:
①对照组:不进行特殊处理;
②施氨组:补充铵盐(12g·m-2);
③施水+氮组:补充铵盐(12g·m-2)同时补水。
检测相关生理指标,部分实验结果见下表。

生理指标

对照组

施氮组

施水+氮组

气孔导度/(mmol·m-2·s-1

85

65

196

叶绿素含量/(mg·g-1

9.8

11.8

12.6

RuBP羧化酶活性/(mol·h-1·g-1

316

640

716

光合速率/(μmol·m-2·s-1

6.5

8.5

11.4

注:气孔导度反映气孔开放的程度,RuBP羧化酶指催化CO2固定的酶。
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被玉米吸收以后可用于合成___________(答出2种)等可参与光合作用的物质,松土有利于玉米对氮元素的吸收,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炎热夏天正午时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与对照组相比,施氮组气孔导度更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相比于施氮组,施水+氮组的叶绿素含量的生理指标较高,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据实验结果分析,施水+氮组光合速率高于对照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出2点)。
8 . 夏季,小麦常受到高温和强光的双重胁迫。当光照过强,植物吸收的光能超过其需要时,会导致光合速率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光抑制。研究表明,D、蛋白是叶绿体光系统中的一种蛋白,由叶绿体内的基因psbA控制编码,过剩的光能可使D1蛋白失活,导致光合结构损伤。图1为正常光照强度下PSII的工作示意图。图2是A、B、C三个品系的小麦由30℃移植到42℃的高温环境中,测定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种子收获之后,常放在低温、干燥、低氧的环境中储存,其目的是_________
(2)据图可知,D1蛋白具有_________的功能。与适宜条件相比,强光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多于暗反应消耗的量,导致NADP+不足;而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则较适宜条件下_________(填“高”或“低”)。
(3)图2表明高温处理条件下小麦光合速率下降,试分析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9 . 冬枣鲜食可口、皮脆、肉质细嫩品质极佳,是目前北方落叶果树中的高档鲜食品种。但成熟时冬枣出现大量裂果直接影响冬枣的品质和农民收益。为研究冬枣裂果出现的原因,某兴趣小组测定了冬枣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细胞细胞壁的物质含量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1)新鲜的水果中水分含量充足,水分可通过_____方式进入果肉细胞。
(2)冬枣果肉富含维生素A、B、C、D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D对人体和动物的作用是_____
(3)细胞壁的作用是_____,其成分中的纤维素彻底水解的产物可以用_____检测。
(4)据图推断,在成熟期出现裂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5)研究表明,在冬枣果实迅速增长期,钙离子与果胶结合形成某物质能够增强细胞壁的弹性,使果皮有较强的抗裂能力,从而降低裂果率。该实例说明无机盐的作用是_____
(6)冬枣鲜果收获之后,常放在_____环境中储存,其目的是_____
2024-05-2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重点班)
10 . I.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为细胞提供约95%的所需能量。细胞中糖、脂肪和氨基酸的有氧分解最终都在线粒体中完成。除了产生能量外,线粒体还参与细胞基质代谢、细胞凋亡等多种细胞活动。如图是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B、C、D、E代表物质,①、②、③代表生理过程。

(1)上图中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是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_中进行的。过程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
(2)上图中字母B、C、D、E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B. ____C._____D.______E. ____
(3)如下图所示,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能将NADH分解产生的H+转运到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使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增加;结构①能将H+运回线粒体基质,同时催化ATP的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通过质子泵和结构①的跨膜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B、结构①具有物质转运和催化ATP合成的功能
C、抑制结构①的活性也会抑制无氧呼吸过程中ATP的产生
D、叶绿体内膜上也含有大量能促进ATP合成的结构①
(4)水果贮存时,充入N2和CO2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无氧呼吸包扎伤口时用透气的纱布,可以避免伤口细胞缺氧而坏死储存水果和粮食的仓库,可通过降低温度和氧气含量等措施以延长储存时间高等生物保留部分无氧呼吸的能力,不利于其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II.研究发现,缺氧会严重损伤人体细胞内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到低压、缺氧的高原旅游,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原反应”后会逐渐适应。
(5)缺氧条件下,高等动物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来应对有限的氧气供应,据所学知识推测此时机体的变化有____________
A、血红蛋白数量增加       B、红细胞数量增多
C、丙酮酸氧化分解增强       D 、糖醇解增强
(6)下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AB段上升的原因是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C、AB段血液中增加的乳酸,主要是在肌细胞的线粒体中产生的
D、BC段下降的原因之一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III.2021年4月11日是第25个世界帕金森日。近年研究发现,帕金森病(PD)的发病与线粒体的功能异常、自噬途径受阻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7)异常的线粒体,细胞可通过自噬作用将其清除,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能分解葡萄糖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B、自噬途径和溶酶体有关,也与内质网有关,其过程需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
C、适当强度的细胞自噬可发生在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凋亡的全过程中
D、衰老线粒体的分解产物可以留在细胞内再利用
(8)“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生动地描述了岁月催人老的自然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会逐渐变白,手、面部皮肤上出现“老年斑”,还会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行动迟缓等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
A、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
B、头发变白是因为细胞中呼吸酶活性降低所致
C、行动迟缓与酶活性降低及代谢速率下降有关
D、皮肤干燥、皱纹增多与细胞内水分减少有关
2024-04-17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