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0 道试题
14-15高三上·重庆·阶段练习
1 .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衰老细胞内染色质的收缩会影响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会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
C.主动运输使被转运离子的浓度在细胞膜两侧趋于平衡
D.内质网是细胞内进行蛋白质加工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2 . 科学家们在研究成体干细胞的分裂时提出这样的假说:成体干细胞总是将含有相对古老的DNA链(永生化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使其成为成体干细胞,同时将含有相对新的DNA链染色体分配给另一个子代细胞,开始分化并最终衰老死亡(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
A.成体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使生物体内成体干细胞的数量不断增长
B.从图中看出成体干细胞分裂时DNA永生链始终移向细胞同一极
C.成体干细胞的基因突变频率与其他细胞相同
D.成体干细胞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016-11-2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__________
(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__________为单位的变异。
(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______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_____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_____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______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
2016-11-26更新 | 7057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7届重庆市八中高三上学期11.18定时训练生物试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油菜物种Ⅰ(2n=20)与Ⅱ(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注:Ⅰ的染色体和Ⅱ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
(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_______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_______(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观察油菜新品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______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_______条染色体。
(3)该油菜新品系经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
组别亲代F1表现型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甲×乙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
实验二乙×丙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
①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________
②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________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
③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F1植株,其体细胞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 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________。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2712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7届重庆市十一中高三9月考生物A卷
5 . 让植株①和②杂交得到③,再将③分别作如图所示处理.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获得⑨和⑩植株的原理是相同的
B.由③⑦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C.由③到④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异一般都有利于生产
D.若⑤植株是二倍体,则⑧和⑩植株的体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数相等
6 .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二倍体,18条染色体)中提取的,假设黄花蒿的茎秆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第一组:P白秆×红秆→F1粉秆→F2红杆:粉秆:白秆=1:2:1
第二组:P白秆×红秆→F1粉秆→ F2红杆:粉秆:白秆=3:6:7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二组F1中粉秆的基因型分别是 ____________,若第二组F1粉杆进行测交,则F2中红秆:粉秆:白杆= __________________
(2)让第二组F2中粉杆个体自交,后代仍为粉秆个体比例占 ______________
(3)若BB和Bb的修饰作用相同,且都会使红色素完全消失,第一组F1全为白秆,F2中红秆:白秆=1:3,第二组中若白秆亲本与第一组中不同,F1也全部表现为白秆,那么F1自交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倍体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黄花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黄花蒿正在有丝
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四倍体黄花蒿与野生型黄花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_____
7 . 图1表示某种二倍体动物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图像;图2表示一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变化与分裂时期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①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则该变异发生于图2的EF段
B.②图像的变化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发生于图2的CD段和EF段
C.若③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则该变异主要发生于图2的CD段
D.图1中①②③的变异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只有①变化的结果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9-10高二·湖南张家界·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8 . 在大田的边缘和水沟两侧,同一品种的小麦植株总体上比大田中间的长得高壮。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B.环境差异引起性状变异
C.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2016-11-26更新 | 2967次组卷 | 47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
9 . Ⅰ人类的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的原因之一是患者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发生了改变,该基因的模板链局部碱基序列由GTC突变为GTG,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成了组氨酸,导致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变成酪氨酸,而只能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损伤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苯丙酮尿症是由于相应基因的碱基对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2)从上述材料分析可知,编码谷氨酰胺的密码子为________________
(3)以下为某家族苯丙酮尿症(设基因为B、b)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设基因为D、d)遗传家系图,其中II4家族中无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致病基因。

① Ⅲ4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II1和II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
② 若Ⅲ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那么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____________(填“父亲”或“母亲”)。
Ⅱ下图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治疗遗传性糖尿病(基因缺陷导致胰岛B细胞不能正常合成胰岛素)的过程设计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②所示的细胞是________
(2)图中③、④所示的生物工程技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④的完成需要用到的基因操作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方法与一般的异体移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Ⅲ 经研究发现卡那霉素能引起野生型苎麻植株(2N)黄化,育种专家向野生型苎麻的核基因组中随机插入已知序列的sDNA片段(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通过筛选得到突变体Y,sDNA片段的插入使基因A的功能丧失,从突变体的表现型可以推测野生型基因A的功能。
(1)将突变体自交所结的种子用75%酒精消毒处理30s后,接种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实验设置3个重复组,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若培养基上有_________色幼苗,则可确定苎麻植株的DNA中含有sDNA片段。
(2)育种专家进一步设计杂交实验以检测突变体Y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
杂交亲本含卡那霉素培养基中的实验结果
突变体Y(♀)×野生型(♂)绿色∶黄色=1∶1
突变体Y(♂)×野生型(♀)黄色


由实验结果可知, sDNA片段插入引起的变异会导致_______致死,进而推测基因A的功能与____________有关。
2016-11-26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10 . 假基因是一种与功能基因(正常基因)有相似序列,但失去原有功能的基因。如图表示真核生物体细胞内假基因形成的两种途径。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假基因与正常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差别较大
B.假基因能通过复制遗传给子代细胞或个体
C.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假基因将很快被淘汰
D.与原DNA序列相比,途径②获得的DNA序列比途径①获得的DNA序列更相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