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列有关可遗传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随机向不同方向发生突变
B.若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其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可能不变
C.突变既可以自发产生,也可以经物理或化学等因素诱发产生,后者突变率更高
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但后者涉及到的碱基对的数目更多
2017-06-21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理综生物试题
10-11高二下·福建泉州·期末
名校
2 . 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2016-11-26更新 | 763次组卷 | 42卷引用:重庆市国维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高考班)
3 . 水稻产量受多种因素影响。有水稻(2N=24)因穗颈过短造成“包穗”会影响授粉,进而影响产量,为解决该遗传缺陷,科研工作者进行了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水稻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形成___________个四分体。若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含13条染色体,说明该水稻发生了___________
(2)为解决该遗传缺陷,科研工作者对常规水稻籼稻品种Z利用γ射线进行____________育种,从大量的子代群体中获得E-1和E-2两种长穗颈突变体,这说明该育种方式的缺点有____________
(3)选取不同类型的水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亲本

F1表现型

组合一

Z×E-1

均与Z品种穗颈长度相似(短穗颈)

组合二Z×E-2
组合三E-1×E-2

①根据组合_____________可判断E-1和E-2两种长穗颈突变体为隐性突变。
②初步判断E-1和E-2所携带的长穗颈突变基因e1、e2为非等位基因,理由是___________
③e1、e2分别控制穗颈不同节间的伊长。着要判断e1、e的遗传是含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以将上表中的___________自交,后代中短穗颈、E-1型长穗颈、E-2型长穗颈的比例为____________的变式,即可说明两突变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4 . 某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2n=24)开红花(A)和白花(a),但花色还受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影响,B基因淡化花色,两个B基因能淡化红色为白色,一个B淡化红色为粉红色,b无淡化功能。请据此分析下列问题:
(1)基因组测序是为了测定相应生物的遗传信息,若对该植物核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______个DNA分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2)一株粉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1/4是白花,该粉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3)若纯合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aaBB)杂交,子代中出现一株白色植株,科研人员对其成因做出了三种假设。
假设一:丢失一条染色体所致。
假设二:两对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所致。
假设三:A、a、B、b以外的另一对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发生显性突变所致(三对基因独立遗传)。
Ⅰ确定假设一是否正确的最简便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若假设二成立,则发生突变的基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基因。
Ⅲ若变异来源为基因突变,某同学欲设计实验确定该突变来源为假设二还是假设三,请写出最简便的实验方案及预期结果。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二成立;
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三成立。
2020-12-20更新 | 30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某自花传粉二倍体植物(2n=20)的花色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对a完全显性,基因B对b不完全显性。已知基因A可以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红色色素,BB可以将红色色素彻底淡化为白色,Bb将红色色素不彻底淡化为粉红色。将一株纯合的红花植株和一株白花植株(aaBB)杂交产生的大量种子(F1)用射线处理后萌发,F1植株中有一株白花,其余为粉红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F1白花植株产生的原因,科研人员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说:
假说一:F1种子发生了一条染色体丢失;
假说二:F1种子发生了一条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
假说三:F1种子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①经显微镜观察,F1白花植株______________时期形成的四分体的个数为10个,可以否定假说一;
②已知4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可以对A、a和B、b基因进行标记。经显微镜观察,F1白花植株的小孢子母细胞(与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相同)中荧光点的数目为________个,可以否定假说二。
(2)现已确定种子萌发时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①有人认为:F1种子一定发生了A→a的隐性突变。该说法是否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专家认为:F1种子中另一对基因发生了一次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与A、B基因不在同染色体上),突变基因的产物可以抑制A基因的功能,但对a,B,b无影响。若假设正确,F1白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与基因、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之间相互作用,精确调控的结果,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对此提供一些依据。
6 . 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并利用该果蝇与野生型红眼雌果蝇杂交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实验过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一:白眼雄果蝇×野生型红眼雌果蝇→F1雌雄全为红眼。F1雌雄果蝇交配→F2红眼:白眼=3:1,且F2中的白眼全为雄性。
实验二:白眼雄果蝇×F1红眼雌果蝇→F3红眼雌:红眼雄:白眼雌:白眼雄=1:1:1:1
实验三:F3白雌果蝇×野生型红眼雄果蝇→F4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
A.摩尔根偶然发现的一只白眼雄果蝇出现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
B.根据实验一结果判断果蝇的眼色遗传符合分离定律,且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C.仅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就能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D.用F1红眼雌果蝇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杂交能证明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7 . (一)某雌雄同株的观赏植物的花色有红、白两种花色,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卵圆形两种。为探究植物花色、果实形状的遗传方式,分别进行两组实验。
纯合红花、三角形植株与纯合白花、卵圆形植株杂交,获得F1,F1自交,发现F2的植株花色与果实中,统计出:红花三角形果实:白花三角形果实:红花卵圆形果实:白花卵圆形果实=135:105:9:7
(1)该植物花色遗传、果实形状共受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
(2)只考虑果实形状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三角形果实植株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后代果实都为三角形,这样的个体其基因型为_______(一对用A/a表示,两对用A/a、B/b……表示)
(3)只考虑花色这一对性对性状,将F1的红花植株进行测交,其测交后代表现性及其比例为__
(二)控制该昆虫眼色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研究发现,眼色基因可能会因为染色体片段缺失而丢失(记为XC);若两条性染色体上都无眼色基因,则其无法存活。在一次用纯合红眼雌性昆虫(XRXR)与白眼雄性昆虫(XrY)杂交实验中,子一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性昆虫。
(4)欲用一次杂交实验判断这只雌性昆虫出现的原因,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的主要思路_______
实验现象现与结论:
若子代昆虫出现红眼果蝇,则是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的;
若子代昆虫 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导致的;
若子代昆虫_______,则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
2022-08-2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周练生物试题
8 . 棉铃虫是一种夜蛾类昆虫,对农业危害很大,其性别决定为ZW型。棉铃虫幼虫体色由一对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B/b影响。科研人员用雌性褐色棉铃虫(甲),雄性黄色棉铃虫(乙),雌性黄色棉铃虫(丙)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每组实验重复多次):
组别亲代F1表现型F1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所得F2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甲X乙幼虫全褐色褐色:黄色=3:1(雌雄个体均一样)
实验二乙X丙幼虫全黄色褐色:黄色=3:13(雌雄个体均一样)

(1)由实验一得出,体色性状中褐色对黄色为_____性。由实验二得出,幼虫体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_________定律。
(2)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_____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2代黄色棉铃虫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
(3)有科研人员重复实验一,并观察F1棉铃虫性染色体组成,发现体细胞中性染色体为ZWW型的个体,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变异,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
9 . 甲乙是两个家庭不同遗传病的系谱图,图甲中3号和4号为双胞胎(不考虑基因突变),图乙中Ⅱ-4无致病基因,甲乙两病分别由A、a基因和B、b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若3号、4号为异卵双生,则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__。若3号、4号为同卵双生,则二者性状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9的初级卵母细胞中有_______个致病基因。
(3)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家互不携带对方的致病基因,若乙家庭Ⅲ-8与甲家庭中Ⅱ-4婚配,所生子女中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中Ⅲ-10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一,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未变化,因此表现型正常,但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二,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图2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该选择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
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Ⅲ-10产生的精子类型有6种
D.图乙中的Ⅲ-10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6)为防止生出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孩子,建议婚前进行______________
2021-03-01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二十九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测试生物试题
10 . 果蝇是研究遗传学的优良材料。果蝇突变体常用于判断突变类型及基因的相对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是研究遗传学的优良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答出两点)。
(2)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各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________(填“相同”或“各不相同”)。
(3)摩尔根的学生在野生型果蝇(正常眼色)群体中偶然发现了两只褐眼突变型雌果蝇,分别记为果蝇甲和果蝇乙。为研究果蝇甲和果蝇乙的突变是否为同一突变类型,进行了如下实验(甲和乙突变性状均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突变基因均能独立控制褐色素的合成而表现褐眼)。

组别

亲本

F1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甲×纯合正常雄果蝇

40正常(♀):38褐眼(♀):42正常(♂)

实验二

乙×纯合正常雄果蝇

62正常(♀):62褐眼(♀):65正常(♂):63褐眼(♂)

实验三

实验二的子代褐眼雌、雄果蝇互相交配

25正常(♀):49褐眼(♀):23正常(♂):47褐眼(♂)


①控制果蝇甲和果蝇乙的突变基因位于__(填“同源染色体”或“非同源染色体”)上。
②实验一中F1果蝇自由交配,子代中褐眼雌果蝇占__________
③让果蝇甲与实验二中F1褐眼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褐眼果蝇的概率是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