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02 道试题
1 . 正确选用实验材料,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关键。下列有关实验材料选择及实验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分生组织的部位可以作为有丝分裂实验的材料
B.两性生殖器官可以作为减数分裂实验的材料
C.用大蒜(2n=16)低温诱导多倍体时,观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32条说明诱导成功
D.滴加台盼蓝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细胞膜时可以看到“暗-亮-暗”结构
2024-05-2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考前模拟(一)生物试题
2 . 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第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对F2进行连续自交筛选;第二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含花药壁细胞和花粉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再筛选;第三种方法是提取高秆抗锈病品种的T基因,利用基因工程导入矮秆不抗锈病品种中筛选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要了解以上两对基因是否独立遗传通常可从F2的表型及比例得到答案
B.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时(操作正确)可能得到少数染色体正常的高秆抗锈病植株
C.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时要对花药消毒并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的植物激素如秋水仙素
D.若成功导入矮秆不抗锈病植株中一个T基因,只能通过自交才能得到纯合ddTT品种
3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在真核生物中,正常的核DNA被紧紧包裹在蛋白质复合物中。为了读取DNA的遗传指令,细胞依靠酶和复杂的“机械”来切割和移动碎片,一次只能读取一部分,就像是阅读一个半开的卷轴。
最近《Nature》杂志发表的一篇新研究表明,在人类肿瘤细胞中发现大量如“甜甜圈”般的环状的染色体外DNA(ecDNA)。科学家们指出,ecDNA是一种特殊的环状结构,看起来有点像细菌里的质粒DNA。这些从染色体上脱落下来的ecDNA,在表达上并不怎么受限,很容易就能启动转录和翻译程序。在人类健康的细胞中几乎看不到ecDNA的痕迹,而在将近一半的人类癌细胞中,都可以观察到它,且其上普遍带有癌基因。当癌细胞发生分裂时,这些ecDNA被随机分配到子细胞中。
研究还发现,癌细胞中的环状ecDNA虽然缠绕在蛋白质核心周围,但具有高度的可获取性,这为遗传信息的快速转录和表达提供了更多的接入点,启动大量癌基因表达。这一特性使肿瘤细胞产生大量促进生长的致癌基因,它们更快速地进化,并对其变化的环境和潜在威胁(如化疗、放疗和其他治疗)作出更有力的反应,产生耐药性。相比起染色体上的癌基因,ecDNA上的癌基因有更强的力量,推动癌症病情进一步发展。
1.下列关于ecDNA的说法,正确的是(       
A.ecDNA中的每个脱氧核糖与一个或两个磷酸基团相连
B.ecDNA可能存在于细胞核中,其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C.ecDNA上带有癌基因且能够复制,所以人类的癌症能够遗传给下一代
D.ecDNA也可以与蛋白质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
2.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过程中依靠酶来读取DNA上的遗传指令,此时需要酶的是(       
A.解旋酶B.DNA聚合酶C.RNA聚合酶D.DNA连接酶
3.ecDNA的发现,使癌症的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不会导致细胞癌变
B.肿瘤细胞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不同癌细胞中ecDNA的数目不同,其癌基因的数目也可能不同
D.降解ecDNA及抑制ecDNA上基因的表达为治疗癌症提供了思路
2024-03-31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4 . 不同个体之间可进行遗传物质的流动,称为水平基因转移(HGT)。HGT被认为是细菌耐药性传播的主要驱动因素。可移动遗传元件是耐药基因发生HGT的必要条件,如质粒、整合子等。整合子是一种可移动的DNA片段,主要包括整合酶基因(int)和可变区。可变区可以携带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耐药基因。耐药基因在重组位点(att)之间的可逆性捕获和剪切过程如下图。整合子若定位在细菌拟核DNA,可将携带的耐药基因“纵向”传播给子代;若定位于质粒上,则可实现耐药基因跨物种的“横向”传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从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分析,HGT属于(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2.下列关于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整合子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种类和数量相同
B.整合子对耐药基因的捕获和剪切促进HGT
C.耐药基因水平转移仅发生在同种生物个体之间
D.经水平转移获得的耐药基因不能纵向传播
3.超级细菌对多种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抗生素对细菌的耐药性进行了选择
B.使用抗生素可提高耐药基因的频率
C.HGT可将不同耐药基因整合到同一细菌中
D.耐药基因的“纵向”传播是产生超级细菌的根本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分子基础的问题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每年在世界范围内造成100多万人死亡,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元凶之一。202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在丙型肝炎病毒(HCV)研究中做出决定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他们的部分研究成果总结在图1中。
   
(1)人体感染HCV病毒会得丙型肝炎,感染肺结核杆菌则易患肺结核。HCV病毒和肺结核杆菌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_______
(2)包括病毒在内的生物体合成DNA或RNA由四种性质不同的核酸聚合酶催化。根据所学知识和图1信息,正确填写下表:
核酸聚合酶的类型核酸聚合酶发挥作用的场合
以DNA为模板,合成DNA(1)肝细胞分裂周期中的_______
以RNA为模板,合成DNA(2)中心法则中的 __________步骤
以DNA为模板,合成RNA(3)图1中的过程________(填序号)
以RNA为模板,合成RNA(4)图1中的过程________(填序号)

(3)研究发现,HCV在肝细胞中表达的NS3-4A蛋白既能促进病毒RNA的复制和病毒颗粒的形成(即图1中的③和④),还能降解线粒体外膜蛋白(MAVS);而MAVS则是诱导肝细胞抗病毒因子表达的关键因子。近年来,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系列抗HCV的候选药物,其中包括抑制图1中步骤③的buvir、抑制图1中步骤④的asvir、以及抑制NS3-4A合成的previr。试根据题干和图1信息,从理论上推断抗HCV效果最好的候选药物是______________
铁蛋白是人体几乎所有细胞中用于储存多余Fe3+的蛋白,铁蛋白合成的调节与游离的Fe3+、铁调节蛋白、铁应答元件等有关。铁应答元件是位于铁蛋白mRNA起始密码上游的特异性序列,能与铁调节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阻遏铁蛋白的合成。调节机制如下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4)若要改造铁蛋白分子,将图中色氨酸变成丝氨酸(密码子为UCU、UCG、UCC、UCA),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___________
(5)通常一个铁蛋白mRNA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其生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
(6)结合图2和已有知识,人体在调节Fe3+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
B.核糖体与基因上的启动子部位结合,起始翻译
C.Fe3+浓度低时,因为影响了翻译过程,无法合成铁蛋白
D.细菌细胞中也存在基因表达的调控现象

(7)上述对铁蛋白合成的调节机制有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若基因中的部分碱基发生甲基化修饰,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生物表型。这种生物体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_____________
(9)针对上题中提到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橘生淮南测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生物的性状与环境相关
B.上题中的现象里,基因发生了突变,进而使表型发生改变
C.上题中的现象里,分子修饰只能发生在DNA分子上
D.甲基化可能通过影响RNA聚合酶与调控序列的结合抑制转录
2023-11-10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小题。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事故污染水排海。已经报道的核污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物质,其毒性来源于放射性和重金属属性。这两种属性都可以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长远的严重危害,铯-134和铯-137的半衰期分别能到2年和30年左右,而碳-14的半衰期可以长达5370年左右。
1.下列关于核能利用及核污水对环境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核能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抑制全球变暖
B.核污水中的重金属很可能进入食物链逐级积累,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C.核污水造成的辐射易造成DNA损伤,进而引起细胞癌变
D.核污水排海只对海洋动植物造成严重影响,对陆地生物影响不大
2.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为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核辐射诱导的免疫细胞凋亡是一种病理性死亡
B.细胞凋亡时DNA降解,但细胞核形态结构正常
C.浆细胞分泌足够多的抗体后会发生细胞凋亡
D.细胞凋亡的前提是细胞衰老
2023-10-09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生物试题
7 . 在有丝分裂中期,若出现单附着染色体(如下图所示),细胞将停滞在分裂中期,直至该染色体与另一极的纺锤丝相连,并正确排列在赤道板上。此过程受位于前期和错误排列的中期染色体上的Mad2蛋白的监控,正确排列的中期染色体上没有Mad2蛋白。用玻璃微针勾住单附着染色体,模拟施加来自另一极的正常拉力时,细胞会进入分裂后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所有染色体上都存在Mad2蛋白,细胞才能进入分裂后期
B.癌细胞的染色体排布异常时仍然能继续分裂可能与监控缺失有关
C.Mad2蛋白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细胞发生染色体畸变
D.Mad2蛋白基因的表达发生于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并于有丝分裂前期结合到着丝粒上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甲岛上某种昆虫(性别决定为XY型)的体色是由基因B/b决定的,雌雄个体数基本相等,且可以自由交配。下图表示甲岛上该种昆虫迁到乙、丙两岛若干年后,调查到的相关体色基因的种类及其频率。

1.下列关于不同岛上该种昆虫体色基因及相关基因型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B1、B2均是B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
B.乙、丙岛上该昆虫的基因库一定发生了改变
C.若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乙岛bb的基因型频率为25%
D.若体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甲岛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16%
2.下列关于不同岛上该昆虫的进化及其原因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岛的该昆虫间已经发生了生殖隔离
B.甲、乙、丙岛间环境条件的差异加速了不定向进化的发生
C.引起乙、丙二岛昆虫进化的因素可能涉及遗传漂变、基因迁移等
D.乙岛中B1基因和丙岛中B2基因的出现是不同环境条件定向突变的结果
2023-09-01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生物试题
9 . 在正常的DNA分子中,碱基缺失或增加非3的倍数,造成这位置之后的一系列编码发生移位错误的改变,这种现象称移码突变。下列关于DNA核苷酸替换或增减及其生物学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碱基替换为另一对碱基是最简单的突变,这种替换都发生在同类碱基之间
B.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造成的突变,均造成翻译时所有密码子读取位移
C.碱基替换或数目改变都有可能使该基因决定的多肽的氨基酸顺序发生改变。
D.人类镰状细胞贫血症,就是移码突变造成基因功能变化的实例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内质网应激(ERS)是指细胞受到多种外部因素和细胞内部事件的刺激时,内质网形态、功能的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后,引发的分子生化的改变,具体表现为蛋白质加工。运输受阻,内质网腔内累积大量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以及钙离子平衡紊乱。此时,细胞会采取相应的应答措施,缓解内质网压力,促进内质网正常功能的恢复,亦能独立地诱导细胞凋亡。
1.多种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在内质网中折叠、加工及向高尔基体转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质网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是多种物质合成的场所
B.光面内质网上可以合成磷脂、胆固醇以及固醇类激素等
C.内质网与核糖体和高尔基体的联系都是通过囊泡进行的
D.囊泡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的运输与细胞内信息识别相关
2.恶性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会形成特殊的微环境;高代谢需求、缺氧、营养缺乏和低pH等,导致癌细胞和免疫细胞内质网折叠蛋白质的能力发生变化,引起内质网应激,该过程中产生一种CRT蛋白,其作用过程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肿瘤细胞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的积累引发CRT蛋白的产生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
B.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可能与内质网中大量合成错误蛋白有关
C.发生ERS的肿瘤细胞,推测CRT蛋白合成增加,从而加快修复内质网的功能
D.在发生ERS的细胞中,若CRT蛋白失活,可能会抑制细胞凋亡
2023-06-14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高三第一次仿真模拟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