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某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r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或E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
请回答:
(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_____________合子。
(2)若采用诱变育种,在γ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和多害少利性这三个特点。
(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等分离世代中_____________抗病矮茎个体,再经连续_____________等纯合化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据此推测,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其育种过程所需的___________。若只考虑茎的高度,亲本杂交所得的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
(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__________。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过程(说明:选育结果只需写出所选育品种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在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观察实验中,对图中相关结构的正确描述是
A.图3 表示一条染色体的显微结构
B.箭头所指处由一个DNA分子构成
C.染色体上一条横纹代表一个基因
D.根据染色体上横纹的数目和位置可区分不同种的果蝇
2020-10-04更新 | 859次组卷 | 9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上海卷)
3 . 为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无籽柑橘,研究者设计如下流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需使用胰蛋白酶处理
B.实现过程②依赖膜的流动性
C.过程③需应用植物组培技术
D.三倍体植株可产生无籽柑橘
2020-08-31更新 | 6747次组卷 | 33卷引用:2020年北京高考生物试题
4 . 为探究干旱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用聚乙二醇溶液模拟干旱条件,处理白刺花的根尖,制片(压片法)后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变异(畸变)的情况,细胞图像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制片需经龙胆紫染色→漂洗→盐酸解离等步骤
B.直接使用高倍物镜寻找分生区细胞来观察染色体
C.染色体的形态表明该细胞正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
D.观察结果表明该细胞染色体发生了变异(畸变)
2020-08-31更新 | 4132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0年北京高考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近年来常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
(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因此在____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______
(2)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S的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胚是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见图1)
①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DNA片段电泳分离法以确定单倍体胚的来源,结果见图2。

从图2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______________发育而来。
②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籽粒为白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推测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③将玉米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筛选S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过程如下

请根据F1籽粒颜色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并写出与表型相应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高产抗病白粒玉米纯合子(G)、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纯合子(H),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种。结合(2)③中的育种材料与方法,育种流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得到的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2020-07-20更新 | 3133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北京卷)
6 . 下列叙述中与染色体变异无关的是(       
A.通过孕妇产前筛查,可降低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率
B.通过连续自交,可获得纯合基因品系玉米
C.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可获得白菜-甘蓝
D.通过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培育出了小黑麦
2020-07-12更新 | 4502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某膜蛋白基因在其编码区的5′端含有重复序列CTCTT CTCTT CTCTT,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TCTT重复次数改变不会引起基因突变
B.CTCTT重复次数增加提高了该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
C.若CTCTT重复6次,则重复序列之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
D.CTCTT重复次数越多,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2020-07-12更新 | 5422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
8 .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度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不能再分裂增殖
B.癌变细胞内发生变异的基因都不再表达
C.正常组织细胞在体外长时间培养,一般会走向衰老
D.凋亡细胞内有活跃的基因表达,主动引导走向坏死
2020-07-12更新 | 4844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
9 . 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的氨基酸依赖型菌株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相应氨基酸才能生长。将甲硫氨酸依赖型菌株M和苏氨酸依赖型菌株N单独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时,均不会产生菌落。某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将M、N菌株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充分稀释后再涂布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出现许多由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将这些菌落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均有菌落出现。该同学对这些菌落出现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操作过程中出现杂菌污染
B.M、N菌株互为对方提供所缺失的氨基酸
C.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获得了对方的遗传物质
D.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中已突变的基因再次发生突变
2020-07-11更新 | 8495次组卷 | 45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
10 . 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和各家庭成员基因检测的结果。检测过程中用限制酶处理相关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后进行电泳,电泳结果中的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甲病可能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替换后的序列可被Mst II识别
C.乙病可能由正常基因上的两个BamHI识别序列之间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导致
D.II4不携带致病基因、II8带致病基因,两者均不患待测遗传病
2020-07-11更新 | 7925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