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8 道试题
1 . 玉米(2n= 20,染色体编号1-10)果穗上的每一个籽粒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已知籽粒正常和干瘪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甲品系玉米自交后的果穗上出现严重干瘪且无发芽能力的籽粒,这种异常籽粒约占1/4。为探究籽粒干瘪性状的遗传机制,第一步就是寻找到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玉米的几号染色体上。
(1)科研人员构建了纯合籽粒正常玉米的一整套单体体系,分别编号1-10的单体品系(例如:1品系为1号染色体缺失1条,2-10 号染色体数目正常)
实验方案:甲品系分别与1-10号单体品系杂交,统计果穗上籽粒玉米的类型预测实验结果:若____,则该基因不在该单体品系对应的染色体上;若____,则该基因在该单体品系对应的染色体上。
(2)通过杂交实验,确定了该对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其上 A/a基因为疑似基因,为证实“A基因突变为a是导致籽粒干瘪的原因”。科研人员克隆了 A基因片段,将A基因导入到甲品系中,获得了多株转入单个A基因的转基因玉米(转入的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详),并利用转基因玉米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方案:多株转基因玉米植株自交,单株收获玉米籽粒,单独统计每株玉米果穗上籽粒类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若每株玉米果穗上异常籽粒都大约占到1/4,说明A基因突变不是导致籽粒干瘪的原因。若____,说明A基因突变是导致籽粒干瘪的原因。
(3)现已确认A基因突变是导致籽粒干瘪的原因,序列分析发现a基因是A 基因中插入了一段DNA,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使A基因功能丧失,该实例反映了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____。此外,另对控制籽粒甜与非甜的 M/m基因也已经找到,用基因型为 mm且籽粒正常的纯合子 P与基因型为MM 的甲品系杂交得F1,F1自交得 F2。用 M、m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F1植株果穗上干瘪籽粒(F2)胚组织的 DNA 进行 PCR 扩增,扩增结果有1、2、3三种类型,如图所示。统计干瘪籽粒(F2)的数量,发现类型1最多、类型2较少、类型3极少。请解释类型3数量极少的原因:____
2023-12-12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图甲为基因型为 AaBb 的某哺乳动物几个细胞分裂图像(部分染色体),其中②③④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细胞;图乙是利用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 DNA 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测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周期中DNA 含量不同的细胞数,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甲图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____;细胞③的名称是____,该细胞继续分裂,得到的子细胞基因型最可能为____
(2)已知图乙为加入某种药物前后的测量结果(⑤为用药前),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____,乙图的 b组细胞中染色体与 DNA 的比值为____。若用低温处理材料后(不使用药物处理),一段时间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 DNA 相对含量可能是____
3 .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未分化细胞中也会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成人脑神经细胞衰老前后,代谢速率发生改变
C.若染色质蛋白异常,在细胞核内发生自噬性降解
D.癌变细胞中存在突变的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
2023-12-1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
4 . 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构建出具有一条染色体的活酵母细胞。他们利用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 切割端粒附近的基因组序列,进而利用修复 DNA 切口的酶让两条染色体融合在一起。同时,还移除了两条染色体中的一个着丝粒。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造酵母菌只有一条染色体,无法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其遗传信息的表达遵循中心法则
B.仅保留一个着丝粒可以避免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发生断裂,保证染色体的稳定性
C.染色体的切割和拼接过程中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及染色体结构变异
D.CRISPR-Cas9 可以准确的识别目标序列并进行切割和修复
5 . 维生素 D3,又名胆钙化醇,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研究发现,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可以促进维生素D3的活化,活化维生素 D3可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指导羟化酶合成的基因突变,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一定受到影响
B.维生素 D3 进入细胞时,不需要转运蛋白,但需要与特定的膜蛋白结合
C.维生素D3 缺乏可导致小肠吸收钙减少,进而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显著降低
D.肾功能障碍时,通过食物补充维生素 D3不能有效缓解血钙浓度下降
6 .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一类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的淋巴细胞,因非专一性的细胞毒杀作用而被命名。其利用细胞表面的PD-1来识别并保护正常细胞(如图1)。某些癌细胞常常具有免疫逃逸现象,其机理是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质可与NK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导致NK细胞停止攻击癌细胞(如图2)。据此,科研团队开发出PD-1抑制剂类药物,能阻断癌细胞表面的PD-L1与NK细胞的PD-1结合,从而使NK细胞可以清除癌细胞(如图3)。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根据上述机理,用PD-1抑制剂类药物阻断癌细胞与PD-1结合,能够阻止癌细胞的免疫逃逸,也可能会引发某些自身免疫病
B.NK细胞具有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属于APC
C.NK细胞来源于骨髓,与T细胞、B细胞相似都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
D.NK细胞识别杀伤肿瘤细胞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
2023-12-1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西南大学附中、万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生物试题
7 . 农业八字宪法指的是土、肥、水、种、密、保、工、管。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稻种,时至今日,“亩产千斤”“禾下乘凉”都已不是梦。水稻是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三系杂交水稻是水稻育种和推广的一个巨大成就。三系杂交涉及细胞质基因N、S,以及核基因R、r,只有基因型为S(rr)的植株表现为花粉不育,其余基因型的植株的花粉均可育。回答下列问题:
(1)一株基因型为S(rr)的雄性不育系水稻,与基因型为N(RR)的水稻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____,F1自交,后代花粉可育与花粉不育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目前培育杂交水稻常是经多年杂交选育得到的,为了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可以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有研究表明:水稻叶片披垂度随叶片卷曲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叶片一定程度的卷曲可以增加水稻产量。已知水稻正常叶(A)对卷曲叶(a)为不完全显性,显性纯合子表现为正常叶,隐性纯合子表现为卷曲叶,杂合子表现为半卷曲叶。下图为某半卷曲叶水稻种子(Aa)经射线照射后出现半卷曲叶(Aaa)突变体的三种可能情况,为探究该突变体属于图中哪种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实验过程中不存在突变,各基因型配子及合子活力相同)

   

①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自交,收集种子并种下,观察并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
A.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突变体①。
B.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突变体②。
C.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突变体③。
2023-12-1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梁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8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不存在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时,基因重组会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
C.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一个基因可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
D.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不会产生新基因
9 . 亨廷顿症(HD)的一种发病机制是HD基因直接编码亨廷顿蛋白(Htt蛋白)的序列中的三个核苷酸(CAG)发生多次重复,进而引起异常Htt蛋白积累部分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分析,亨廷顿病的成因是____________(变异类型)。
(2)与正常Htt蛋白相比,异常Htt蛋白中谷氨酰胺的含量增加(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CAG),由此可知HD基因表达时,图中_____________(填“a链”或“b链”)为模板链。该过程中,携带谷氨酰胺的tRNA上,反密码子的序列是5'—____________—3'
(3)当HD基因中直接编码Ht蛋白的序列中的三个核苷酸(CAG)发生了28次重复,且其中多数重复的三个核苷酸都由CAG变成了CAA,请判断该HD基因控制合成的Htt蛋白是否正常,并说出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治疗亨廷顿病,研究人员筛选出了某种连接物,能将细胞自噬关键蛋白与异常Ht蛋白特异性地“绑定”,从而诱导异常Htt蛋白通过细胞自噬过程在细胞内降解。据题中信息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
A.该过程需要溶酶体的参与
B.连接物应可以连接正常Htt蛋白
C.异常Htt蛋白的降解产物可被细胞再利用
D.异常Htt蛋白含量降低可以有效缓解或治疗亨廷顿病
10 . 家蚕起源于中国,蚕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家蚕的幼虫期为25天左右:1~2龄期7~9天;3龄期4天;4~5龄期13~15天。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对家蚕饲养的过程中发现一种突变体,该突变体在3龄期生长停滞,个体小,4龄期全部致死。为研究该突变体致死基因的遗传特性,小组构建了家蚕的致死基因系统(系统中每一只蚕都含有致死基因,不考虑性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随机选取系统中雄蚕M、雌蚕N各一只,开展如下实验:

(1)根据实验可知,致死基因是由______(填“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的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的。
(2)将实验二的家蚕随机进行交配,中3龄家蚕幼虫生长停滞型与正常型的比例是______
(3)兴趣小组继续探究致死基因的来源,通过基因测序与数据库比对,发现致死基因来自拓扑异构酶基因的突变,将致死基因与正常基因的mRNA序列进行比对,结果如下:

①根据比对结果可知,与正常基因相比,致死基因在基因突变时发生了_______,该变化最终导致致死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功能有所异常,具体的解释是_______
②为验证①中发生的基因突变类型,小组成员设计如下实验思路,请补充完整:以_______为模板合成单链RNA,将其注射到野生型家蚕体内,检测_______(填“正常基因”或“致死基因”)的表达量。
2023-12-04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双江中学校高三第五次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