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综合(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某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植物,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两对独立遗传的性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r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或E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_________合子。
(2)若采用诱变育种,在γ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和多数有害性。
(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等分离世代中_________抗病矮茎个体,再经连续自交等_________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据此推测,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其育种过程所需的_________。若只考虑茎的高度,亲本杂交所得的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2020-12-27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 第二节 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
2 .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意义重大。油菜的杂种一代会出现杂种优势(产量等性状优于双亲),但这种优势无法在自交后代中保持,杂种优势的利用可显著提高油菜籽的产量。
(1)油菜具有两性花,去雄是杂交的关键步骤,但人工去雄耗时费力,在生产上不具备可操作性。我国学者发现了油菜雄性不育突变株(雄蕊异常,肉眼可辨),利用该突变株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

①由杂交一结果推测,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在杂交二中,雄性不育为_________性性状。
②杂交一与杂交二的F1表现型不同的原因是育性性状由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3个基因(A1、A2、A3)决定。品系1、雄性不育株、品系3的基因型分别为A1A1、A2A2、A3A3。根据杂交一、二的结果,判断A1、A2、A3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
(2)利用上述基因间的关系,可大量制备兼具品系1、3优良性状的油菜杂交种子(YF1),供农业生产使用,主要过程如下:
①经过图中虚线框内的杂交后,可将品系3的优良性状与_________性状整合在同一植株上,该植株所结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
②将上述种子种成母本行,将基因型为_________的品系种成父本行,用于制备YF1
③为制备YF1,油菜刚开花时应拔除母本行中具有某一育性性状的植株。否则,得到的种子给农户种植后,会导致油菜籽减产,其原因是_________
(3)上述辨别并拔除特定植株的操作只能在油菜刚开花时(散粉前)完成,供操作的时间短,还有因辨别失误而漏拔的可能。有人设想:“利用某一直观的相对性状在油菜开花前推断植株的育性”,请用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E、e)及其与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展示这一设想 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6-09更新 | 8395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四章 4单元复习方案
20-21高一下·全国·课时练习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某种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植株。已知宽叶(A)对窄叶(a)完全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完全显性,红茎(D)对白茎(d)完全显性。育种工作者应用X射线对一批窄叶不抗病植株的种子进行处理,对长成的植株进行选育,成功获得宽叶抗病的优良个体
(1)基因A与基因D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
(2)上述育种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该过程中要进行“选育”的原因是________
(3)将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代如下表:
表现型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雌株窄叶雄株
个体数1029497108

上述亲本中,宽叶植株为________ (填“纯合子”或“杂合子”)。依据上述实验结果,有人认为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你认为基因A、a可以位于X染色体上吗?请用遗传图解说明____________
(4)已知基因D、d所在染色体会发生部分缺失(如下图所示),染色体缺失区段不包括D或d基因,也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但可导致含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若D+和d+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现以基因型为Dd+个体作母本,D+d个体作父本,则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
2021-03-10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5.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练习)-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生物学同步精品课堂(2019人教版必修2)
4 . 回答下列有关变异与育种的问题:
(1)番茄(2n=24)的正常植株(A)对矮生植株(a)为显性。在♀AA×♂aa杂交中,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___,这种情况下,杂交后代的株高表型可能是____________
(2)假设两种纯合突变体X和Y都是由控制株高的A基因突变产生的,检测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发现X第二个密码子中的第二个碱基由C变为U,Y在第二个密码子的第二个碱基前多了一个U。与正常植株相比,______________(填X或Y)突变体的株高变化可能更大,试从蛋白质水平分析原因____________
(3)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______________。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_________________为单位的变异。
(4)在人工诱导多倍体形成时,常用秋水仙素处理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
(5)已知某番茄二倍体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则通过单倍体育种得到的理想植株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有关生物变异来源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③的含义包括______________;④的含义是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______________的基因重组;
(2)将①的原理应用在育种中,常利用物理因素如______________或化学因素如______________来处理生物。(各举一例)
(3)通过一定的手段或方法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在育种上已有广泛的应用。
秋水仙素在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中都有使用,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但是单倍体育种这种方法培育得到的植株一般自交的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水稻雌雄同株,从高秆不抗病植株(核型2n=24)(甲)选育出矮秆不抗病植株(乙)和高秆抗病植株(丙)。甲和乙杂交、甲和丙杂交获得的F1均为高秆不抗病,乙和丙杂交获得的F1为高秆不抗病和高秆抗病。高秆和矮秆、不抗病和抗病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基因B(b)位于11号染色体上,某对染色体缺少1条或2条的植株能正常存活。甲、乙和丙均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甲、乙和丙体细胞的染色体DNA相对含量如图所示(甲的染色体DNA相对含量记为1.0)。

回答下列问题:
(1)为分析乙的核型,取乙植株根尖,经固定、酶解处理、染色和压片等过程,显微观察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其中酶解处理所用的酶是________,乙的核型为__________
(2)甲和乙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F1基因型有_______种,F2中核型为2n-2=22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3)利用乙和丙通过杂交育种可培育纯合的矮秆抗病水稻,育种过程是_________
(4)甲和丙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写出F1自交获得F2的遗传图解。_______________
2021-01-09更新 | 5556次组卷 | 12卷引用: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章末培优专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
7 . 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

(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____________,导致香味物质积累。
(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________。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 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两种合理的解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_,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______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2020-12-26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n=22,请根据下面的西瓜育种流程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中培育无子西瓜A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⑤所应用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中④过程中形成单倍体植株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确认某植株是否为单倍体,应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观察的最佳时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二中一般情况下,一定属于单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的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B中含_______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由C细胞组成的生物体不育,如何处理才能产生有性生殖的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
(4)基因型分别为AAaBbb、AaBB、AaaaBBbb及Ab的体细胞,其染色体组成应依次对应图A~D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8-22更新 | 734次组卷 | 4卷引用:6.2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重点练)-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必修2 )
19-20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9 . 普通小麦为六倍体,两性花,自花传粉。小麦糯性对非糯性为隐性。我国科学家用两种非糯性麦培育稳定遗传的糯性小麦,过程如下图。请回答:

(1)小麦与玉米在自然条件下不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因为它们之间存在____
(2)人工杂交时,需要在开花前去除小麦花内未成熟的____并套袋,3~5天后授以玉米的花粉。
(3)单倍体小麦体细胞中一般有____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____,导致配子异常。
(4)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后,产生六倍体小麦,其作用是____,这种变异属于____
(5)单倍体胚培养7天后,科研人员将秋水仙素添加到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统计单倍体胚的萌发率和染色体加倍率,结果如图。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可_____胚的萌发;就染色体加倍而言,浓度为______mg·dL-1的秋水仙素效果最好。
2020-07-10更新 | 51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2节染色体变异 练习与应用
10 . 已知西瓜红色瓤(R)对黄色瓤(r)为显性。下图中A是黄瓤瓜种子(rr)萌发而成的,B是红瓤瓜种子(RR)萌发而成的。据图作答:

(1)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G的瓜瓤呈______色,其中瓜子的胚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3)H瓜瓤呈______色,H中无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产上培育无子西瓜的原理是__________,而培育无子番茄的原理是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