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综合(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已知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且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遗传学家在不同温度下培养长翅果蝇幼虫,得到不同的结果,如下表。
实验材料实验处理结果
长翅果蝇幼虫A25℃条件培养长翅果蝇
长翅果蝇幼虫B35-37℃处理6-24h后培养残翅果蝇
(1)这个实验说明基因与性状是怎样的关系:_____
(2)果蝇B的残翅性状_____(填能或不能)遗传;原因:_____
(3)人们将果蝇B的残翅性状称为表型模拟,若现有一残翅果蝇,如何判断它是否是表型模拟?请设计鉴定方案,写出方法步骤及结果分析。
实验设计:a、_____   b、_____。结果分析:__________
2022-07-04更新 | 47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将某种二倍体植物a、b两个植株杂交,得到c,将c再做进一步处理,如图1所示.按要求完成下列的问题:

(1)由c到f的育种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与杂交育种相比,前者能产生______,从而创造变异新类型,但该育种方式最大的缺点是______
(2)由g×h过程形成的m是______倍体,m______(填是/不是)新物种;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______
(3)若a、b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FF、aabbDDFF,①为自交,该育种方式选育的时间是从______代开始,原因是从这一代开始出现______
(4)若c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图2).若该植株自交,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2022-07-02更新 | 50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芸薹属栽培种包括芸薹、甘划算和黑芥3个二倍体基本种以及甘蓝型油菜、芥菜和埃塞俄比亚芥3个四倍体复合种。研究结果表明,芸薹、甘蓝和黑芥通过相互杂交和自然加倍形成了四倍体种,这些栽培种的关系如图(图中的A、B、C分别代表1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数字代表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回答下列问题:

(1)埃塞俄比亚芥是由黑芥和甘蓝通过杂交和自然加倍形成的,该过程中遗传物质所发生的变异类型有染色体数目变异和_________。自然加倍有可能是骤然低温导致的,低温能够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
(2)据图分析推测,芥菜与甘蓝杂交所产生的子代个体,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种子,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
(3)花椰菜是甘蓝的一个变种,染色体组成和数目与甘蓝相同。若让四倍体花椰菜(CCCC)和甘蓝型油菜(AACC)进行杂交产生F1,F1代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再让F1代进行自交,假定F1代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的染色体能正常分离,不能联会的染色体随机分配,则F2代个体中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一个体细胞,可能的染色体数目范围是_________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全球气温升高会使水稻减产,寻找耐高温基因并其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水稻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获得一株耐高温突变体甲,高温下该突变体表皮蜡质含量较高,让甲与野生型(WT)杂交、F1自交后代中耐高温植株约占1/4,说明耐高温为_____性状。且由_____对基因控制。
(2)已知耐高温突变体乙的隐性突变基因位于水稻3号染色上,为探究两种突变体是否为同一基因突变导致,让两种突变体杂交,得到的后代自交(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若_____,说明两突变基因为同一基因;
②若_____,说明两突变基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③若_____,说明两突变基因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对应的杂交结果
a、F1和F2均耐高温
b、F1不耐高温,F2不耐高温:耐高温≈3:1
c、F1不耐高温,F2,不耐高温:耐高温≈1:1
d、F1不耐高温,F2不耐高温:耐高温≈9:7
e、F1不耐高温,F2不耐高温:耐高温≈15:1
杂交实验结果与③一致。
(3)为进一步确定突变位点,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如下图所示。

①图1中若F1产生配子时3号染色体发生重组,请在答题卡上绘出F2中相应植株的3号染色体_____。用F2植株进行_____,可获得纯合重组植株R1~R5
②对R1~R5,进行分子标记及耐高温性检测,如图2、图3.分析可知,耐高温突变基因位于_____(分子标记)之间。将该区段DNA进行测序,发现TT2基因序列的第165碱基对由C/G变为A/T,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功能丧失。
(4)研究人员将_____导入突变体甲,该植株表现为不耐高温,进一步确定基因TT2突变导致突变体甲耐高温。
(5)基因OsWR2的表达能促进水稻表皮蜡质的合成。以突变体甲为材料,验证“高温胁迫下维持较高的蜡质含量是水稻耐高温的必要条件”,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将某种二倍体植物a、b两个植株杂交,得到c,将c再做进一步处理,如图1所示。按要求完成下列的问题:
\
(1)由c到f的育种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与杂交育种相比,前者能产生____________,生物体任何时期、任何细胞都可发生该变异,体现了该变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2)由g×h过程形成的m是______________倍体,m_________________(填是/不是)新物种;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b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FF、aabbDDFF,①为自交,则n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________;该育种方式选育的时间是从_______________代开始,原因是从这一代开始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c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图2)若该植株自交,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某自花传粉二倍体植物(2n=20)的花色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对a完全显性,基因B对b不完全显性。已知基因A可以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红色色素,BB可以将红色色素彻底淡化为白色,Bb将红色色素不彻底淡化为粉红色。将一株纯合的红花植株和一株白花植株(aaBB)杂交产生的大量种子(F1)用射线处理后萌发,F1植株中有一株白花,其余为粉红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F1白花植株产生的原因,科研人员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说:
假说一:F1种子发生了一条染色体丢失;
假说二:F1种子发生了一条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
假说三:F1种子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①经显微镜观察,F1白花植株______________时期形成的四分体的个数为10个,可以否定假说一;
②已知4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可以对A、a和B、b基因进行标记。经显微镜观察,F1白花植株的小孢子母细胞(与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相同)中荧光点的数目为________个,可以否定假说二。
(2)现已确定种子萌发时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①有人认为:F1种子一定发生了A→a的隐性突变。该说法是否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专家认为:F1种子中另一对基因发生了一次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与A、B基因不在同染色体上),突变基因的产物可以抑制A基因的功能,但对a,B,b无影响。若假设正确,F1白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与基因、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之间相互作用,精确调控的结果,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对此提供一些依据。
7 . 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矮秆、抗倒伏(A)对高秆、易倒伏(a)为显性,易感病(B)对抗病(b)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AABB)和乙(aabb),据此培养AAbb品种。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由AaBb经过e、f过程培育出AAbb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_;由品种AABB、aabb经过a、b、c过程培育出新品种AAbb,F2的矮秆抗病玉米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2)将图1中F1与另一玉米品种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2中所示,则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3)AABB或aabb通过g过程来培育出新品种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过程h中常用试剂是____________,该方式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过程a、b、c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a、e、f的优势是___________与过程g的育种方式相比,过程d育种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4-26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8 . 下图所示为两种西瓜的培育过程,A——L分别代表不同的时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育无子西瓜的育种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A时期需要用___________(试剂)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图示还有某一时期也要用到和A相同的处理方法,该时期是_____________
(2)K时期采用_______方法获得到单倍体植株,K L育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3)图示A~L各时期中发生基因重组的时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倍体无子西瓜为什么没有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4-21更新 | 35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9 .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意义重大。油菜的杂种一代会出现杂种优势(产量等性状优于双亲),但这种优势无法在自交后代中保持,杂种优势的利用可显著提高油菜籽的产量。
(1)油菜具有两性花,去雄是杂交的关键步骤,但人工去雄耗时费力。我国学者发现了油菜雄性不育株,有人对雄性不育株进行分析,认为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基因突变,二是染色体加倍成为多倍体。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鉴定不育株出现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证实油菜雄性不育株(雄蕊异常,肉眼可辨)为基因突变的结果。利用该突变株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

①由杂交一结果推测,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在杂交二中,雄性不育为_________性性状。
②杂交一与杂交二的F1表现型不同的原因是育性性状由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3个基因(A1、A2、A3)决定。品系1、雄性不育株、品系3的基因型分别为A1A1、A2A2、A3A3。根据杂交一、二的结果,判断A1、A2、A3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
(3)利用上述基因间的关系,可大量制备兼具品系1、3优良性状的油菜杂交种子(YF1),供农业生产使用,主要过程如下:
①经过图中虚线框内的杂交后,可将品系3的优良性状与_________性状整合在同一植株上,该植株所结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
②将上述种子种成母本行,将基因型为 A1A1 的品系种成父本行,用于制备YF1
③为制备YF1,油菜刚开花时应拔除_________植株,否则,得到的种子给农户种植后,会导致油菜籽减产。
10 . 以某二倍体植物(2n=14)为原始材料进行育种,对该植物进行相应的处理,得到了如图2所示相应植株④~⑨。已知植株③体细胞所含部分染色体及基因情况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④~⑨植株中,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定不为14的植株有_______________
(2)⑤植株和⑦植株是否为同一物种,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或用药物破坏高尔基体都可以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二者的原理是否相同?请解释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常情况下, ⑨幼苗的基因型有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种。⑥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