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综合(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下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是洋葱根尖细胞内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在细胞周期各阶段的变化曲线,图丙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甲图中①和③两处的细胞进行结构与功能的比较:①处细胞吸水能力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③处细胞物质运输效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③部位的细胞能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有_____________
(3)用甲图所示材料设计实验,探究乙图中d和e时期的时间长短,实验思路是取甲图中[     ]____________制作装片,原因是_________,制作装片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然后放在显微镜下统计各时期细胞数目,计算各时期细胞的占比,从而推出d和e时期的时间长短。
(4)图丙中从1→2和2→1发生的时期分别对应乙图的_________段。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出现染色质和染色体两种不同状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023-11-27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小明同学在厨房炒菜时,油星子不慎溅到手上,他立即缩回手,并感觉到剧痛。缩手反射的示意图如左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用左图中序号及箭头表示):________
(2)当受到刺激时,左图中②处神经纤维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的原因是________
(3)如果左图中结构①被破坏,受到上述刺激时,效应器是否有反应________,大脑是否有感觉________:如果左图中结构④被破坏,受到上述刺激时,效应器是否有反应________,大脑是否有感觉________。(填“是”或“否”)
(4)右图是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神经元可以完成最基本的神经反射活动
B、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C、②③④是突起,共同组成神经纤维
D、长的突起外表包有髓鞘,构成一条神经
(5)脑内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都由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其中胶质细胞无树突和轴突之分,不参与神经冲动的传导。下列有关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会发生细胞凋亡
B、神经元的全能性高于神经干细胞
C、某些神经胶质细胞可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D、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形态、功能不同,所含的基因也不相同
人类第17号染色体上NF-1基因编码的神经纤维瘤蛋白(NF-1)是人类许多细胞正常发挥功能所必需的。神经纤维瘤蛋白异常会引起神经纤维瘤,患者的神经束膜表面的某种神经胶质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咖啡斑伴皮下软组织肿块,常以手术切除肿瘤和对症治疗为主。左图为Ⅰ型神经纤维瘤的一个家系(无需考虑Ⅱ-3、Ⅱ-4、Ⅱ-5的配偶与该病的遗传)。右图为对该家系中Ⅱ-4的染色体检测的结果,Ⅲ-7与Ⅲ-8的检测结果与Ⅱ-4一致。
   
(6)据右图分析,该家系中NF1的发病原因是________。
A、染色体重复   B、染色体缺失   C、染色体易位   D、基因重组
(7)左图中患者Ⅱ-4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均表现正常,推测Ⅱ-4患病的原因是________(多选)。
A、Ⅰ-1发生了体细胞变异
B、Ⅰ-1发生了生殖细胞变异
C、Ⅱ-4发生了体细胞变异
D、I-4发生了生殖细胞变异
(8)Ⅲ-7是否可以产生正常的精细胞?________(填“是”或“否”)。Ⅲ-7与表型正常的配偶婚配,担心未来会生育神经纤维瘤患儿,故前往医院进行遗传咨询,请对遗传咨询基本程序进行排序________
①再发风险率估计②病情诊断③提出预防措施④系谱分析确定遗传方式
(9)图所示NF-1蛋白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其中SOS、RAS表示相关的蛋白质,GDP是鸟苷二磷酸,GTP是鸟苷三磷酸。下列情况中不易导致恶性肿瘤产生的是      
   
A、SOS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
B、正常NF-1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C、正常NF-1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发生染色体缺失
D、RAS基因发生突变使RAS蛋白结合GTP的能力增强
2023-11-18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曹杨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黑麦(2n=14)有高秆(A)和矮秆(a)、抗病(B)和不抗病(b)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下图表示用不同方法进行的育种操作设计思路。请回答问题:

(1)利用⑥过程获得高秆抗病黑麦新品种时,诱发变异的因素属于_______________因素,若此过程中a基因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但性状并未发生改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①②③过程获得高秆抗病黑麦新品种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填写图中序号)过程获得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图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使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与秋水仙素作用相同的处理方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伴随航天员一起返回的还有上千件植物种子、微生物菌种等航天育种材料。其中,来自四川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培育的100克、3000多粒新构建的水稻恢复系——“川恢970”,具有穗大、抗病、高配合力等特点。科学家希望通过航天诱变,获得米质更好、穗子更多、产量更高的“川恢97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太空遨游一番后,萌发的种子除了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外,还可能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有_____(至少写出一种)。
(2)与传统的杂交育种相比,该育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_____,但据科学家推测,每1000粒种子只有10粒会产生变异效果,表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特点。
(3)通过航天诱变后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能获得米质更好、穗子更多、产量更高的“川恢970”,理由是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回答下列有关变异与育种的问题:
(1)番茄(2n=24)的正常植株(A)对矮生植株(a)为显性。在♀AA×♂aa杂交中,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___,这种情况下,杂交后代的株高表型可能是____________
(2)假设两种纯合突变体X和Y都是由控制株高的A基因突变产生的,检测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发现X第二个密码子中的第二个碱基由C变为U,Y在第二个密码子的第二个碱基前多了一个U。与正常植株相比,______________(填X或Y)突变体的株高变化可能更大,试从蛋白质水平分析原因____________
(3)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______________。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_________________为单位的变异。
(4)在人工诱导多倍体形成时,常用秋水仙素处理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
(5)已知某番茄二倍体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则通过单倍体育种得到的理想植株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条。
2022-12-16更新 | 612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哈尔滨市六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6 . 下图中的甲、乙表示水稻的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___(填序号)为基因工程育种,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处理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2)⑤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由于其具有_________,所以需要处理大量的种子,其优点在于__________
(3)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获得AAbb植株,需要通过连续自交,此育种方法需要从F2开始筛选的原因是_______
(4)③为___________,出现Ab的概率为___________
2022-11-26更新 | 6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7 . 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研究人员以小麦为实验材料,研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机制,为小麦品种的改良奠定理论基础。

(1)图1为实验室培育异源四倍体小麦(染色体组为AADD)的过程。
①乌拉尔图小麦和粗山羊草杂交产生F1,F1的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F1植株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实验室中用___________处理诱导F1染色体数目加倍。
(2)异源多倍体形成配子时常出现部分同源重组(HE),即DNA序列高度相似的部分非同源染色体之间通过配对交叉导致出现染色体片段交换等现象。研究人员对异源四倍体小麦某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过程进行观察,结果如图2。据图分析,产生精子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_,请补充完善画出图中相应配子的染色体组成_________
(3)对异源四倍体小麦的子代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与D 染色体组和 A 染色体组中DNA碱基序列进行比对,发现有多个HE导致DNA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图3中显示子代某条染色体的部分碱基序列和A、D染色体组中的相应染色体的部分碱基序列。依据测序结果,做出的假设是:HE会导致产生新基因,出现新性状。分析做出该假设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全球气温升高会使水稻减产,寻找耐高温基因并其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水稻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获得一株耐高温突变体甲,高温下该突变体表皮蜡质含量较高,让甲与野生型(WT)杂交、F1自交后代中耐高温植株约占1/4,说明耐高温为_____性状。且由_____对基因控制。
(2)已知耐高温突变体乙的隐性突变基因位于水稻3号染色上,为探究两种突变体是否为同一基因突变导致,让两种突变体杂交,得到的后代自交(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若_____,说明两突变基因为同一基因;
②若_____,说明两突变基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③若_____,说明两突变基因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对应的杂交结果
a、F1和F2均耐高温
b、F1不耐高温,F2不耐高温:耐高温≈3:1
c、F1不耐高温,F2,不耐高温:耐高温≈1:1
d、F1不耐高温,F2不耐高温:耐高温≈9:7
e、F1不耐高温,F2不耐高温:耐高温≈15:1
杂交实验结果与③一致。
(3)为进一步确定突变位点,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如下图所示。

①图1中若F1产生配子时3号染色体发生重组,请在答题卡上绘出F2中相应植株的3号染色体_____。用F2植株进行_____,可获得纯合重组植株R1~R5
②对R1~R5,进行分子标记及耐高温性检测,如图2、图3.分析可知,耐高温突变基因位于_____(分子标记)之间。将该区段DNA进行测序,发现TT2基因序列的第165碱基对由C/G变为A/T,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功能丧失。
(4)研究人员将_____导入突变体甲,该植株表现为不耐高温,进一步确定基因TT2突变导致突变体甲耐高温。
(5)基因OsWR2的表达能促进水稻表皮蜡质的合成。以突变体甲为材料,验证“高温胁迫下维持较高的蜡质含量是水稻耐高温的必要条件”,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_____
9 . 遗传学理论和生物变异经常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回答下列问题:
(1)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营养物质含量较高,欲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多倍体农作物,常常用秋水仙素处理___________,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
(2)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同一双亲的子代多种多样,从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角度分析___________
(3)已知小麦的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感病为显性。现有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感病两个小麦品种,欲获得矮秆抗病品种,一般不通过诱变育种方式获得,原因是___________。若采用杂交育种的方式获得矮秆抗病品种小麦,则在子___________(填“一”或“二”或“三”)代中可发现目标性状,想要获得目标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品种,可让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连续自交,直至___________,即获得目标性状品种。
2022-02-26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10 . 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曾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以表彰他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水稻是两性花,花多且小,育种环节繁琐,工作量大。在袁隆平院士的研究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找到了野生雄性不育的水稻,可以将其作为______(填“父本”或“母本”),大大简化育种环节。
(2)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是______,利用的是F1的杂种优势,其后代会发生_______,因此需要年年制种。
(3)在水稻育种过程中,出现了具有耐盐性状的新品种,写出判断该变异性状是否能够遗传的最为简便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__
(4)水稻的高秆(不抗倒伏)对矮秆(抗倒伏)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请用纯合高秆抗病水稻和纯合矮秆不抗病水稻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倒伏抗病水稻新品种。(要求:简要写出主要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2-23更新 | 620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贵阳民中、贵阳九中、贵州省实验中学、贵阳二中、贵阳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五)理综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