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综合(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很多证据表明,上一代在环境压力下产生的某些获得性性状可以“记忆”在配子中并遗传给下一代。为研究环境因素引起的亲代雄性个体的变异遗传给子代的问题,我国科研人员进行实验。
(1)科研人员给正常雄鼠饲喂高脂饮食,使其成为肥胖雄鼠。雄鼠的肥胖与正常是一对_____________性状。从变异类型角度分析,高脂饮食诱导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_____变异。
(2)为研究雄鼠肥胖性状的遗传,科研人员进行杂交了实验,实验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有人据此判断,亲代肥胖雄鼠的Y染色体发生了基因突变。请对该推测的合理性作出判断,并说明判断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推测,子代小鼠出现糖代谢紊乱与父本产生的精子有关。为验证此推测,科研人员将亲代肥胖雄鼠的精子头部用显微注射方法注射到_____________小鼠的卵母细胞中,体外胚胎培养后,转入正常代孕母鼠体内继续发育。该实验排除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若在_____________条件下饲养的所有子代雄鼠均出现糖代谢紊乱,证明该推测成立。
(4)由于精子中大部分蛋白质的合成处于停滞状态,科研人员推测肥胖雄鼠精子中的RNA导致子代雄性小鼠出现糖代谢紊乱。为此,科研人员进行下表所示实验。
组别1组2组3组4组5组
材料来自亲代正常雄鼠精子的总RNA来自亲代肥胖雄鼠精子的总RNA来自亲代肥胖雄鼠精子的mRNA来自亲代肥胖雄鼠精子的tRNA来自亲代肥胖雄鼠精子的rRNA
操作显微注射到正常小鼠的_____________中
观察子代雄鼠的性状正常出现糖代谢紊乱正常出现糖代谢紊乱正常

①表中空白处的受体细胞是_____________
②由实验结果初步判断,子代雄鼠出现糖代谢紊乱与亲代肥胖雄鼠精子中的tRNA有关,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发现,精子中tRNA来源的小RNA(tsRNA)通过调节基因的转录来影响小鼠的性状。请利用所学知识,结合本研究,从分子水平对父本在遗传中的作用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随着婚育观念的改变,人们越来越重视优生优育,请结合本研究的结果,对于打算生育的男士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全球气温升高会使水稻减产,寻找耐高温基因并其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水稻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获得一株耐高温突变体甲,高温下该突变体表皮蜡质含量较高,让甲与野生型(WT)杂交、F1自交后代中耐高温植株约占1/4,说明耐高温为_____性状。且由_____对基因控制。
(2)已知耐高温突变体乙的隐性突变基因位于水稻3号染色上,为探究两种突变体是否为同一基因突变导致,让两种突变体杂交,得到的后代自交(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若_____,说明两突变基因为同一基因;
②若_____,说明两突变基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③若_____,说明两突变基因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对应的杂交结果
a、F1和F2均耐高温
b、F1不耐高温,F2不耐高温:耐高温≈3:1
c、F1不耐高温,F2,不耐高温:耐高温≈1:1
d、F1不耐高温,F2不耐高温:耐高温≈9:7
e、F1不耐高温,F2不耐高温:耐高温≈15:1
杂交实验结果与③一致。
(3)为进一步确定突变位点,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如下图所示。

①图1中若F1产生配子时3号染色体发生重组,请在答题卡上绘出F2中相应植株的3号染色体_____。用F2植株进行_____,可获得纯合重组植株R1~R5
②对R1~R5,进行分子标记及耐高温性检测,如图2、图3.分析可知,耐高温突变基因位于_____(分子标记)之间。将该区段DNA进行测序,发现TT2基因序列的第165碱基对由C/G变为A/T,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功能丧失。
(4)研究人员将_____导入突变体甲,该植株表现为不耐高温,进一步确定基因TT2突变导致突变体甲耐高温。
(5)基因OsWR2的表达能促进水稻表皮蜡质的合成。以突变体甲为材料,验证“高温胁迫下维持较高的蜡质含量是水稻耐高温的必要条件”,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_____
3 . (2017•天津卷)玉米自交系(遗传稳定的育种材料)B具有高产、抗病等优良性质,但难以直接培育成转基因植株,为使其获得抗除草剂性状,需依次进行步骤I、II试验。
Ⅰ.获得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自交系A,技术路线如下图。


(1)为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构建表达载体需用2种限制酶,选择的原则是______
①Ti质粒内,每种限制酶只有一个切割位点
②G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中,每种限制酶只有一个切割位点
③酶切后,G基因形成的两个黏性末端序列不相同
④酶切后,Ti质粒形成的两个黏性末端序列相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下表是4种玉米自交系幼胚组织培养不同阶段的结果。据表可知,细胞脱分化时使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自交系_______________的幼胚最适合培养成愈伤组织作为转化受体。


(3)农杆菌转化愈伤组织时,T-DNA携带插入其内的片段转移到受体细胞。筛选转化的愈伤组织,需使用含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选择培养基。
(4)转化过程中,愈伤组织表面常残留农杆菌,导致未转化愈伤组织也可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含有内含子的报告基因只能在真核生物中正确表达,其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用K分别处理以下愈伤组织,出现蓝色的是_______________
A.无农杆菌附着的未转化愈伤组织
B.无农杆菌附着的转化愈伤组织
C.农杆菌附着的未转化愈伤组织
D.农杆菌附着的转化愈伤组织
(5)组织培养获得的转基因植株(核DNA中仅插入一个G基因)进行自交,在子代含G基因的植株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继续筛选,最终选育出抗除草剂纯合自交系A。
II.通过回交使自交系B获得抗除草剂性状
(6)抗除草剂自交系A(GG)与自交系B杂交产生F1,然后进行多轮回交(下图)。自交系B作为亲本多次回交的目的是使后代______________


(7)假设子代生活力一致,请计算上图育种过程F1、H1、H2、H3各代中含G基因植株的比例,并在图1中画出对应的折线图。若回交后每代不进行鉴定筛选,直接回交,请在图2中画出相应的折线图。________


(8)下表是鉴定含G基因植株的4种方法。请预测同一后代群体中,4种方法检出的含G基因植株的比例,从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
方法                  检测对象               检测目标               检出的含G基因植株的比例
PCR扩增            基因组DNA            G基因                                   x1
分子杂交            总mRNA               G基因转录产物                       x2
抗原-抗体杂交     总蛋白质             G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x3
喷洒除草剂          幼苗                    抗除草剂幼苗                           x4

对Hn继续筛选,最终选育出高产、抗病、抗除草剂等优良性状的玉米自交系。
2017-08-08更新 | 2509次组卷 | 5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天津卷)
4 .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种植海水稻,袁隆平团队又出手了!海水稻不仅有望成为盐碱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还能改良当地土壤、使盐碱地变成良田。若决定高产性状的基因(a表示)与决定耐盐碱性状的基因(B表示)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用纯种低产耐盐碱植株和纯种高产不耐盐碱植株杂交得到F1之后有三种操作途径:利用F1花药获得纯种二倍体高产耐盐碱植株(途径①)、用F1连续自交后选种(途径②)、直接将F1染色体加倍(途径③)。不考虑基因间相互影响及变异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将纯种低产耐盐碱植株和纯种高产不耐盐碱植株杂交得F1,请预计F1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途径①和③是否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和萌发中的种子?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稻是自花受粉作物,在F1自交产生的高产耐盐碱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若将高产耐盐碱植株混合种植,自然状态下理论上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某株高产耐盐碱植株M上所结种子种植后全部表现为高产耐盐碱,则M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4)题干操作途径中未涉及相关原理的育种方法为____________
2021-01-07更新 | 2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是世界上首个种植水稻的国家,也是首次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国家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水稻育种专家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请结合下列中国水稻育种材料,分析回答:
材料1:1956年,我国有种专家利用自然矮秆突变体成功培育出抗倒、耐肥、高产的籼稻“广场矮”品种,实现了我国水稻的首次大幅增产。
材料2:袁隆平利用天然雄性不育的野生稻首次培育出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稻,平均每年多解决6000万人的粮食问题,实现了我国水稻的第2次大幅增产。
材料3:20世纪90年代,育种工作者利用亲缘关系较远的籼稻和粳稻杂交培育出杂种优势更明显的超级籼粳稻,再增产20%以上。
材料4:搭载航天卫星培育的“五工稻1号”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透、香味浓郁、口感绵软,成为餐桌大米的首选。
材料5:本世纪初,有科学家尝试将C4植物相关基因引入水稻,以提高水稻的抗旱力和产量
材料6:2015年,我国培育的四倍体水稻成功突破结实率低的技术瓶颈,使多倍体水稻育种成为新世纪绿色革命的助推器。
(1)培育籼稻“广场矮”品种利用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利用同一原理的还有材料______________的育种过程,这一育种方法需要大量处理供试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5运用的育种原理与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不同的是该育种方法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点.
(3)已知水稻是自花传粉植物,某水稻优势性状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两对基因都纯合时才表现为杂种优势衰退,若杂交种水稻(BbDd)自然状态传粉,则子代中杂种优势衰退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故杂交稻需年年制种。
(4)四俗体水稻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倍体水稻与二倍体水稻___________(是/不是)同一物种,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黄瓜植株的性别类型多样,研究发现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F、f与M、m共同控制着黄瓜植株的性别,M基因控制单性花的产生,当M、F基因同时存在时,黄瓜为雌株;有M无F基因时黄瓜为雄株;mm个体为两性植株。
(1)雌株个体在做杂交亲本时无需________,可极大简化杂交育种的操作程序。控制黄瓜性别的两对基因遗传时遵循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雌花在发育初期为两性花,后来由于基因的调控导致雄蕊败育。从细胞生命历程的角度来看,雄蕊败育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
(3)育种学家选择两个亲本杂交,得到的后代全为雄株,则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这些雄株与MmFf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基因型为mm的植株存在表型模拟现象,即低温条件下mm植株也有可能表现为雌株。现有一雌株个体,请设计实验探究它是否为表型模拟。
①将此植株与_________________杂交,得到种子,在正常条件下种植。
②观察后代的表现型: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被测植株为表型模拟;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被测植株为正常雌株,不是表型模拟。
2017-02-08更新 | 5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东淄博六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生物试卷
7 . 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植物,培育优良玉米品种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玉米有多个不同性状的品种,体现了生物_____________ 的多样性,不同性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 。为加快育种进程,可测定玉米的基因组序列,需测定其_____________ 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
(2)在玉米田中发现一株早熟的变异植株,要判断该植株是否有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其_____________ 是否发生变化。
(3)玉米的抗穗粒腐病基因位于叶绿体中,高产与低产的基因、高茎与矮茎的基因都在细胞核内。用抗穗粒腐病低产矮茎植株与不抗穗粒腐病高产高茎植株杂交,培育抗穗粒腐病高产矮茎品种,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杂交时,应该选用表现为_____________ 的植株作母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
2020-09-12更新 | 29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湖南省高三8月百校联考生物试题
8 .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并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知野生型青蒿为二倍体,茎秆中白色(Y)对紫色(y)为显性,叶片中稀裂叶(R)对分裂叶(r)为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分析回答问题:
(1)通过一定的处理让野生型青蒿成为三倍体植株,该三倍体青蒿_______(填“可育”或“高度不育”),这种三倍体青蒿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异属于__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2)用X射线照射分裂叶青蒿以后,r基因中一小段碱基序列发生变化,使分裂叶转变为稀裂叶,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______
(3)现用白秆分裂叶植株与紫秆稀裂叶植株杂交,F1均表现为白秆稀裂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4)染色体变异可导致R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整体缺失,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缺失的植株可以存活,两条都缺失的植株不能存活。现有基因型为YyOR的植株(“0”代表该染色体缺失,下同)与基因型为yyOr的植株杂交,子一代存活植株中紫秆稀裂叶的比例是________
9 . 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是指当花粉落在自身柱头上时,花粉不能够正常萌发或穿过柱头,无法完成受精作用,表现为自交不能结实的现象。为了将白菜中的自交不亲和基因转入甘蓝型油菜,培育自交不亲和油菜,科研人员进行了图1所示的杂交实验。


(1)据图分析,F1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_____,其中C组染色体有_______________条。由于C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会随机移向某一极,F1形成染色体组成为AC的配子的几率为_______________,因而F1与亲代母本杂交可获得染色体组成为AACC的BC1植株,选育得到自交不亲和的纯系植株M。植株M自交不亲和的原因是F1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将得到的纯系植株M与纯系甘蓝型油菜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植株自交获得的510株植株中,369株为自交亲和植株,其余为自交不亲和植株,初步判断自交不亲和性状是_______________性状。对子一代植株进行测交,调查测交后代植株群体的亲和性分离情况,可验证该假设。符合预期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油菜自交不亲和性与S位点的基因型有关,机理如图2所示。
①S位点基因有四种不同类型,它们的差异是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不同。
②落在柱头上的油菜花粉是否能萌发决定于_______________
③自交不亲和现象有利于防止自交退化,保持油菜的_______________多样性。
(4)进一步研究发现,S位点由SLGSCRSRK三个基因组成,但三个基因作为一个整体向后代传递,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0 . 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是指当花粉落在自身柱头上时,花粉不能够正常萌发或穿过柱头,无法完成受精作用,表现为自交不能结实的现象。为了将白菜中的自交不亲和基因转入甘蓝型油菜,培育自交不亲和油菜,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

(1)据图分析,F1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_,其中C组染色体有_______条。由于C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会随机移向某一极,F1形成染色体组成为AC的配子的几率为________,因而F1与亲代母本杂交可获得染色体组成为AACC的BC1植株,选育得到自交不亲和的纯系植株M。植株M自交不亲和的原因是F1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将得到的纯系植株M与纯系甘蓝型油菜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植株自交获得的510株植株中,369株为自交亲和植株,其余为自交不亲和植株,初步判断自交不亲和性状是_________性状。对子一代植株进行测交,调查测交后代植株群体的亲和性分离情况,可验证该假设。符合预期的结果是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