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综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某二倍体动物精原细胞连续分裂2次形成4个子细胞过程中DNA变化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且所有DNA的两条链被32P标记,则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分裂,4个子细胞中每个细胞的所有染色体都含32P
B.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且所有DNA的一条链被32P标记,则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分裂,4个子细胞中有一半所有染色体均含32P
C.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且一条染色体DNA的两条链被3H标记,则在不含3H的培养液中分裂,4个子细胞中只有1个细胞含3H
D.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且所有DNA未被标记,在含3H的培养液中分裂,则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所有DNA均含3H
2 .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2变为1的原因不相同
B.桃树(2n=16)的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I中期均可观察到8个四分体
C.以果蝇(2n=8)精巢为材料观察细胞分裂,正常情况下,可看到染色体数目为4、8、12、16的细胞
D.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为1:1的细胞中可能含有两条Y染色体
2024-01-11更新 | 2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生物试题
3 .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黏连蛋白有关。该黏连蛋白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黏连蛋白水解会导致着丝粒分裂。某研究小组发现,与年轻雌性小鼠相比,衰老雌性小鼠的卵母细胞容易发生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化(即染色体数目不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地减少,只是单条或几条增加或减少)其原因是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着丝粒的黏连蛋白含量降低。下图是某雌性小鼠(2N=20)相应细胞减数分裂及有丝分裂时细胞内核DNA含量的变化。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从分子水平上看,图中BC段、JK段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此过程中,核DNA含量加倍所需的酶有____(答出两种);与CD段和比,KN段染色体没有发生的现象是____(答出两点)。
(2)假如某次级卵母细胞内有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黏连蛋白含量很低,则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类型有____种可能;正常细胞的黏连蛋白水解酶活性会发生周期性变化,其活性较高、发挥作用的时期是____(用图中区段回答)。
(3)衰老雌性小鼠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化,易导致雌鼠受孕率降低,据此推测形成正常受精卵的条件之一是____
4 . 某雄性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XBY,图1是该动物某器官内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2表示B基因所在染色体失去端粒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一起,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形成染色体桥,染色体桥在两着丝粒间的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细胞中的基因A和a是基因突变的结果,①可能是Y染色体
B.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该动物只能产生含1或2条Y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
C.图2中染色体桥的形成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
D.不考虑A/a基因,发生图2过程的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可能不含B基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蜜蜂(2n=32)性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示意图,图中仅显示部分染色体,细胞②只显示部分细胞膜,已知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图2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信息可判断该蜜蜂为________(填“雌性”或“雄性”),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2)图1性原细胞形成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细胞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细胞⑤中所有染色体上含有_________________个DNA。
(3)图2中出现BC、GH数量变化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图2中的________段。
(4)雄蜂体细胞增殖的过程位于图2中的________段,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雄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6 . 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发生于精巢或卵巢中,细胞④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B.细胞②③④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且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C.细胞②中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由细胞①可知该动物基因型为AaBB

7 . 图甲为某二倍体植物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部分曲线,图乙为该植物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的可能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B.如果图甲所示的是染色体的数量变化,则a应是减数分裂I完成
C.图乙所示的是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图乙所示的变化只能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且发生于图甲中的a之后
8 . 下图1是其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中DNA、染色单体与染色体的数量关系,图2为某高等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B.若图2纵坐标表示染色体/DNA的比值,则图1所示②时期处于图2中cd段
C.若图2纵坐标表示细胞中染色体含量的相对值,则图2的ab段一定会发生基因重组
D.若图2纵坐标表示细胞中DNA含量的相对值,则处于cd段的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
9 . 如图所示,一条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当染色体的端粒断裂(②)后,姐妹染色单体会在断裂处发生融合(③)。端粒酶是细胞中负责延长端粒的一种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在两个着丝粒之间的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以上变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图⑤后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Dd
C.图⑤后子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相同
D.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端粒酶可以通过转录修复缩短的部位
10 . 着丝点是由DNA与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是真核生物中连接两条染色单体的重要功能位点。下图甲、乙、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及其着丝点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人体造血干细胞中含有的着丝点数应为46或92个
B.丙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变化均由着丝点分裂导致
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会出现甲、乙、丙图示的变化
D.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时期不会发生图示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