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1944年,美国细菌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了肺炎链球菌离体转化实验,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是证实DNA是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
B.该实验用到了提纯、离心和同位素示踪等技术
C.S型菌菌体外面有多糖类的荚膜
D.分离得到的各种物质须分别与活的R型菌进行混合培养,以完成相关转化实验
2024-05-3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2 . 某兴趣小组以肺炎链球菌为材料进行图所示实验,其中细胞提取物是加热致死的S型菌破碎后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混合培养后仅有①②③组培养基上会出现表面粗糙的菌落
B.混合培养后出现的S型菌的遗传物质与原S型菌不完全相同
C.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实质是S型菌DNA整合到了R型菌的染色体上
D.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于转移到R型菌内的DNA片段表达产生了荚膜多糖
2024-05-1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发现了肺炎链球菌的转化现象。格里菲思用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格里菲思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内的某种物质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并将这种物质称为“转化因子”。

材料二: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们宣布S型菌体内具有转化活性的物质为DNA。他们对S型菌的粗提取液进行多次分离和提纯,并测定提纯物的转化能力,其结果均指向了同一物质一脱氧核糖核酸。为进一步确定该物质,他们用不同的酶去破坏该物质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胰蛋白酶、RNA酶等对该物质的生物活性无影响,但DNA酶可以使该物质失去转化能力。
1.根据材料一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结果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组处理改为S型菌与DNA酶混合,则实验结果为小鼠死亡
B.若B组处理改为R型菌与DNA酶混合,则实验结果为小鼠存活
C.若C组处理改为S型菌加热杀死后与DNA酶混合,则实验结果为小鼠死亡
D.若D组处理改为S型菌的DNA与活的R型菌混合,则小鼠死亡的时间可能提前
2.根据材料二关于艾弗里所做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用到了分离、提纯、离心和同位素示踪等技术
B.分离得到的各种物质须分别与活的R型菌进行混合培养,以完成相关转化实验
C.胰蛋白酶、RNA酶等处理粗提取液后,不影响转化,表明蛋白质和RNA不是“转化因子”
D.DNA酶处理S型菌的粗提取液后,失去转化能力,表明DNA是促使转化的物质
2024-04-19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三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
4 . 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的两组实验如下图所示,患病死亡的小鼠中检测出了S型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不能说明DNA的热稳定高于蛋白质
B.该实验不能说明S型肺炎链球菌由R型转化而来
C.该实验说明了导致小鼠患病死亡的是S型菌的DNA
D.该实验说明了R型菌转化为S型菌过程属于基因重组
2024-05-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甲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曲线,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的实线代表R型细菌,虚线代表S型细菌
B.为获得乙图中带标记的噬菌体,应在含有被标记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
C.乙图中如果噬菌体和细菌混合培养后不经过搅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增强
D.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不会出现S型细菌
6 . 遗传转化是指游离的DNA分子(细胞DNA)被细菌的细胞摄取,并在细菌细胞内表达的过程。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如图所示(S基因是控制荚膜形成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R型细菌转化成的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与原S型细菌相同
B.将S型细菌的S基因用32P标记,转化而来的S型细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多代后,得到的子代S型细菌的S基因均能检测到32P
C.由图可知,S型肺炎链球菌体内的S基因表达产物是荚膜
D.由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
7 .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表了论文:《核酸的分子结构——DNA的结构》,人类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阐明了遗传物质的构成和传递途径。在此后短短的几十年里,人类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之谜。攻克癌症、摆脱遗传病......曾经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也变得触手可及。
(1)当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前,虽然人们已经知道DNA和RNA这两种核酸,但关于遗传物质的争论从未暂歇,很多伟大的科学家都为之付出了努力,比如艾弗里等人进行的离体细菌转化实验,如下图。

肺炎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原因是________,S型肺炎链球菌的菌体有多糖类的________,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有毒性,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上述实验结果是,甲组培养皿中存在________,乙组培养皿中存在R型菌落,丙组培养皿中存在R型菌落;实验结论是________是遗传物质。
(2)在人们已经得到DNA的双螺旋结构之后,科学家们通过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首次在分子水平上成功地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如下图)。

该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有________(填两种);第三代中,含14N标记的DNA占________。DNA复制过程所需的酶主要有两种,是________,若某DNA分子片段共2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60个,连续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________个。
2023-04-26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钱塘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8 . 图甲表示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表示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S型细菌和R型细菌增殖的方式都是有丝分裂
B.图甲中bc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R型菌转化成S型菌
C.若图乙中搅拌不充分,则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大,甚至会高于上清液中的放射性
D.由图乙实验可知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9 . 图甲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b对应的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抗R型细菌的抗体
B.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并增殖而来
C.图乙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
D.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裂解后子代噬菌体中大部分具有放射性
2023-03-20更新 | 700次组卷 | 40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0 . 下图甲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曲线,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而来
B.培养时间长短不影响图乙所示实验的实验结果
C.若图乙中细菌的量过少,会影响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
D.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不会出现图甲中虚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